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813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包括升降机的吊笼,吊笼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半门和翻转板,上半门与吊笼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翻转板的下边缘与吊笼的下端侧框铰接且铰接轴水平,翻转板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翻转板与吊笼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当吊笼处在打开状态时,翻转板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吊笼的翻转板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铰接轴转动,并且使得翻转板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该翻转板形成建筑物的进出料平台,吊笼的上半门处在开启的状态,从而方便人员及货物的进出,该吊笼应用在高层建筑工地中,无需在建筑物的各楼层上搭设进出料平台,能够减少人员及物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
技术介绍
在施工现场中,为实施对建筑材料由低处向高处运输,升降机在高层建筑建设中普遍应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升降机吊笼内的人员或者物料进出,在每一层的建筑物边缘搭建有进出料平台,进出料平台延伸至升降机吊笼的开门位置处,当升降机吊笼位于高楼层时,升降机吊笼门打开,从而方便人员及物料的进出,现有技术中的进出料平台,一般是由型钢和圆管搭建,为此需要耗用一定量的钢材及人力,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将进出料平台拆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在吊笼门打开时,能够形成人员及物料的进出通道,无需额外搭建进出料平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包括升降机的吊笼,吊笼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半门和翻转板,所述上半门与吊笼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所述翻转板的下边缘与吊笼的下端侧框铰接且铰接轴水平,翻转板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翻转板与吊笼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当吊笼处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翻转板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本技术还存在以下特征:所述吊笼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滑轮,所述上半门两侧与导向滑轮构成竖直方向的开启及关闭配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吊笼两侧框上的第一、第二滑轮,所述第一、第二滑轮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滑轮位于吊笼侧框的上方设置,第一、第二滑轮上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下端与翻转板连接,钢丝绳的上端与上半门门框下端连接。所述翻转板邻近吊笼侧框设置有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吊笼的侧框连接。所述翻转板的两侧设置有安全护栏,所述安全护栏呈格栅状结构。所述吊笼两侧框上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实施对上半门开启时的阻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的吊笼在实际使用时,当吊笼移动至需要停留的楼层时,所述吊笼的翻转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绕铰接轴转动,并且使得下板门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该翻转板形成建筑物的进出料平台,吊笼的上半门处在开启的状态,从而方便人员及货物的进出,该吊笼应用在高层建筑工地中,无需在建筑物的各楼层上搭设进出料平台,能够减少人员及物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处在使用状态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处在合闭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包括升降机的吊笼10,吊笼10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半门20、翻转板30,所述上半门20与吊笼10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所述翻转板30的下边缘与吊笼10的下端侧框铰接且铰接轴水平,翻转板30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30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翻转板30与吊笼10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当吊笼10处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翻转板30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40上。上述的吊笼10在实际使用时,当吊笼10移动至需要停留的楼层时,所述吊笼10的翻转板30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铰接轴转动,并且使得下板门30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40上,该翻转板30形成建筑物的进出料平台,吊笼10的上半门20处在开启的状态,从而方便人员及货物的进出,该吊笼10应用在高层建筑工地中,无需在建筑物的各楼层上搭设进出料平台,能够减少人员及物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进一步地,为方便上半门20的开启或者关闭,减少上半门20开启或关闭时占用的横向空间,所述吊笼10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滑轮15,所述上半门20两侧与导向滑轮15构成竖直方向的开启及关闭配合。在上半门20开启时,为实施对上半门20开启时的阻挡,所述吊笼10两侧框上设置有限位挡块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吊笼10两侧框上的第一、第二滑轮11、12,所述第一、第二滑轮11、12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滑轮11位于吊笼10侧框的上方设置,第一、第二滑轮11、12上设置有钢丝绳13,所述钢丝绳13的下端与翻转板30连接,钢丝绳13的上端与上半门20门框下端连接;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滑轮11、12及钢丝绳13的连接,能够实现上半门20与翻转板30关闭或开启的连动,当需要进出料或者人员出入时,吊笼10停止下来,通过人工或者其他的方式手持翻转板30向外转动,钢丝绳13在第一、第二滑轮11、12向下移动,带动上半门20开启,翻转板30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40上;当需要将吊笼10的上半门20及翻转板30关闭时,通过手动或者其他的方式转动翻转板30,拉动钢丝绳13,使得翻转板30及上半门20的同步关闭;通过合理设置钢丝绳13的长度,能够使得在翻转板30翻转呈关门状态时,上半门20滑落在关闭位置;并且在翻转板30翻转呈开门状态时,上半门20提升在开启位置,这一形式使吊笼门的启闭过程最为简捷快速。对于吊笼停止的高度可能与楼板高度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中利用上半门20的较长的运动行程,可以适当调整翻转板30的翻转角度,以保证翻转板30能够可靠地接触到楼板40,以楼板40为翻转板30提供有效支撑。为实施对翻转板30关闭时的助力,所述翻转板30邻近吊笼10侧框设置有拉簧50,拉簧50的一端与吊笼10的侧框连接,当翻转板30处在关闭状态时,助力拉簧50呈竖直,其长度为最短,对于关门状态形成锁定。为提高人员或货物进出的安全度,所述翻转板30的两侧设置有安全护栏60,所述安全护栏60呈格栅状或者网状结构,另外,在开关门的操作过程中,安全护栏60也可以作为把手,人工手持安全护栏60转动翻转板30,从而方便开门及关门操作。使用中,当施工升降机吊笼10提升到设定的高度,由吊笼10内的人员以安全护栏60为把手向外翻转翻转板30,同时钢丝绳13带动上半门20的上升;当翻转板30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利用翻转板30的结构自重即可带动上半门20继续升高,此时,拉簧50因拉伸而形成一定的阻力,使翻转板30的翻转速度不至于过快;当翻转板30的远端接触到建筑物楼板40平面时,开启动作完成;此时,利用翻转板30形成的运输通道即可进行物料的装卸和人员的进出;在完成运输之后,工作人员进入吊笼10内,并以安全护栏60为把手向吊笼内翻转翻转板30,直至翻转板30翻板呈竖直的关门状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的吊笼(10),吊笼(10)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半门(20)、翻转板(30),所述上半门(20)与吊笼(10)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所述翻转板(30)的下边缘与吊笼(10)的下端侧框铰接且铰接轴水平,翻转板(30)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30)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翻转板(30)与吊笼(10)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当翻转板(30)与吊笼(10)处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翻转板(30)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4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的吊笼(10),吊笼(10)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半门(20)、翻转板(30),所述上半门(20)与吊笼(10)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所述翻转板(30)的下边缘与吊笼(10)的下端侧框铰接且铰接轴水平,翻转板(30)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板(30)绕铰接轴转动且使得翻转板(30)与吊笼(10)构成开启及关闭配合,当翻转板(30)与吊笼(10)处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翻转板(30)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4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10)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滑轮(15),所述上半门(20)两侧与导向滑轮(15)构成竖直方向的开启及关闭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在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吊笼(10)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江里明熊俊杰黄李诚吴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