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盲插的流体连接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777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盲插的流体连接元件,包括公端连接元件(100)和母端连接元件(200),当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与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进行盲插连接时,所述公端主体(101)可受到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引导进行移动,从而对准所述母端主体(201)并进入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使得所述母端顶杆(205)接触并顶靠所述公端阀体(102),由此使所述公端阀体(102)在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沿着所述公端主体(101)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流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架系统的可盲插的流体连接元件。
技术介绍
机架系统适于将冷却板中的电子冷却回路与冷却剂流体供给和排放口进行连接。冷却板在冷却线路的端部具有两个流体连接元件,这些流体连接元件必须连接至固定在辅助板上的两个辅助流体连接元件。机架系统的连接件应当补偿每个连接件的两个元件之间的错误对准,从而实现盲插连接。目前常用的方式是仅仅通过移动的方式将一个流体连接元件与辅助流体连接元件对齐。但是这种流体连接元件通常并不是固定至一个板,而是应当改善为适配于机架系统,即,允许快速的阀体打开并且容易地组装至该板。因此,需要使得机架系统的连接件尽可能快速地对准并且方便地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流体连接元件。本技术的流体连接元件可以实现盲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盲插的流体连接元件,包括公端连接元件和母端连接元件,公端连接元件可连接至母端连接元件。公端连接元件具有公端主体、公端阀体、公端阀体弹簧、固定环和中央部件。公端主体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公端阀体容纳在公端主体的内部。中央部件套装至公端阀体被保持在公端主体内部,中央部件通过公端阀体弹簧连接至公端阀体,使得在公端连接元件未连接至母端连接元件的断开状态下,公端阀体紧密地配合公端主体,固定环保持公端主体使得公端主体可沿与公端主体的轴向方向相垂直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固定环移动。母端连接元件具有母端主体、母端阀体、母端阀体弹簧、锁定螺母和母端顶杆。母端主体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母端顶杆容纳在母端主体的内部,母端顶杆的固定端通过锁定螺母固定至母端主体,母端阀体套装至母端阀杆并且通过母端阀体弹簧连接至母端主体,使得在断开状态下,母端阀体紧密地配合母端顶杆和母端主体。当公端连接元件与母端连接元件进行盲插连接时,公端主体可受到母端主体的引导相对于固定环进行移动,从而对准母端主体并进入母端主体的内部,使得母端顶杆接触并顶靠公端阀体并且公端主体接触并顶靠母端阀体,由此使公端阀体在公端主体的内部沿着公端主体的轴向移动,并且使母端阀体在母端主体的内部沿着母端主体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流体连通。采用该种结构的流体连接元件,可以实现公端和母端连接元件的盲插,方便多个流体连接元件同时操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端主体包括凸缘和延伸部分,凸缘与延伸部分之间形成直角,凸缘容纳在固定环的内部空间中,从而通过凸缘的移动来带动公端主体的移动。凸缘与延伸部分之间形成直角,延伸部分的外端具有相对于公端主体的轴向方向倾斜的内壁倾斜表面。公端阀体具有阀体外端和阀体延伸部,阀体延伸部沿公端阀体的轴向方向从阀体外端延伸出来。公端阀体的内壁倾斜表面与阀体外端的外壁倾斜表面相配合。内壁倾斜表面与外壁倾斜表面之间形成有密封环。固定环借助固定装置固定至第一板,由此通过固定环使凸缘与第一板可活动地接触。凸缘与第一板之间设置有密封环。中央部件具有三条通道以供液体流过。采用这种公端主体,在流体连接元件彼此连接而未对准时,公端主体可以沿着适当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两个流体连接元件的对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母端主体的外端设置有锥状嘴部。锁定螺母将母端顶杆的固定端固定至母端主体的内端底部。母端阀体通过母端阀体弹簧连接至母端主体的内端底部。母端顶杆的外端具有相对于母端主体的轴向方向倾斜的外壁倾斜表面,母端阀体具有相对于母端主体的轴向方向倾斜的内壁倾斜表面,外壁倾斜表面与内壁倾斜表面彼此配合。母端主体的内壁相邻于母端顶杆的外端向外处设置有密封环容纳槽,第一密封环设置在密封环容纳槽中。母端主体的内壁相邻于母端顶杆的外端向内处设置有密封环容纳槽,第二密封环设置在密封环容纳槽中。采用这种结构的母端主体可以方便且准确地实现两个流体连接元件的对齐。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母端顶杆包括内部顶杆、外部顶杆、释放阀体和释放弹簧,外部顶杆套装至内部顶杆,使得外部顶杆相对于内部顶杆是可活动的,锁定螺母套装至外部顶杆,释放阀体套装至内部顶杆的内端,释放阀体通过释放弹簧连接至锁定螺母。释放阀体的位置设置成使得,在第一流体压力下,释放弹簧对释放阀体产生推力,从而通过释放阀体带动内部顶杆,使得内部顶杆的外端与外部顶杆的外端彼此接触;在第二流体压力下,释放弹簧收缩,由此使得释放阀体沿母端主体的轴向进行移动并带动内部顶杆朝向母端柱体的外部移动,从而与外部顶杆分离开。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释放母端连接元件中的压力,防止该压力对母端连接元件的结构造成破坏。优选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端流体元件设置于第一板,从而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端流体元件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母端流体元件连接,以实现流体连通。采用本技术的流体连接元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个流体连接元件同时连接,改善连接操作的效率。至此,为了本技术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技术的内容。当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在这方面,在详细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本技术在它的应用中并不限制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或者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的细节和部件的配置。本技术能够具有除了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实施例,并能够以不同方式实施和进行。再者,应当理解,在此采用的措辞和术语以及概要是为了描述的目的,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和系统的基础,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技术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技术的优点,附图中示出的各个部分/部件的特征结构能够进行任何适当的组合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并且不受限于附图所示出的构造: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元件的剖视图,该公端连接元件安装至第一板;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元件的剖视图,该母端连接元件连接至冷却板;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公端和母端连接元件正在进行连接期间的剖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公端和母端连接元件连接完成后形成流体连接元件的剖视图;图5示出如图2所示的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元件沿着E-E线形成的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公端和母端连接元件连接完成后形成流体连接元件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的母端连接元件设置有释放压力阀体;图7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元件处于第一压力下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母端连接元件处于第二压力下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示出具有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公端和母端连接元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9以具体实施例为例子详细描述本技术。但是,这些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项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元件100的剖视图。该公端连接元件100安装至第一板107。如图1所示,该公端连接元件100具有公端主体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盲插的流体连接元件,包括公端连接元件(100)和母端连接元件(200),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可连接至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具有公端主体(101)、公端阀体(102)、公端阀体弹簧(103)、固定环(104)和中央部件(105),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所述公端阀体(102)容纳在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所述中央部件(105)套装至所述公端阀体(102)被保持在所述公端主体(101)内部,所述中央部件(105)通过所述公端阀体弹簧(103)连接至所述公端阀体(102),使得在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未连接至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的断开状态下,所述公端阀体(102)紧密地配合所述公端主体(101),所述固定环(104)保持所述公端主体(101)使得所述公端主体(101)可沿与所述公端主体(101)的轴向方向相垂直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环(104)移动;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具有母端主体(201)、母端阀体(202)、母端阀体弹簧(203)、锁定螺母(204)和母端顶杆(205),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母端顶杆(205)容纳在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所述母端顶杆(205)的固定端通过所述锁定螺母(204)固定至所述母端主体(201),所述母端阀体(202)套装至所述母端阀杆(205)并且通过所述母端阀体弹簧(203)连接至所述母端主体(201),使得在所述断开状态下,所述母端阀体(202)紧密地配合所述母端顶杆(205)和所述母端主体(201);当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与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进行盲插连接时,所述公端主体(101)可受到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引导相对于所述固定环(104)进行移动,从而对准所述母端主体(201)并进入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使得所述母端顶杆(205)接触并顶靠所述公端阀体(102)并且所述公端主体(101)接触并顶靠所述母端阀体(202),由此使所述公端阀体(102)在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沿着所述公端主体(101)的轴向移动并且使所述母端阀体(202)在所述母端主体(201) 的内部沿着所述母端主体(201)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盲插的流体连接元件,包括公端连接元件(100)和母端连接元件(200),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可连接至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具有公端主体(101)、公端阀体(102)、公端阀体弹簧(103)、固定环(104)和中央部件(105),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所述公端阀体(102)容纳在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所述中央部件(105)套装至所述公端阀体(102)被保持在所述公端主体(101)内部,所述中央部件(105)通过所述公端阀体弹簧(103)连接至所述公端阀体(102),使得在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未连接至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的断开状态下,所述公端阀体(102)紧密地配合所述公端主体(101),所述固定环(104)保持所述公端主体(101)使得所述公端主体(101)可沿与所述公端主体(101)的轴向方向相垂直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环(104)移动;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具有母端主体(201)、母端阀体(202)、母端阀体弹簧(203)、锁定螺母(204)和母端顶杆(205),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母端顶杆(205)容纳在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所述母端顶杆(205)的固定端通过所述锁定螺母(204)固定至所述母端主体(201),所述母端阀体(202)套装至所述母端阀杆(205)并且通过所述母端阀体弹簧(203)连接至所述母端主体(201),使得在所述断开状态下,所述母端阀体(202)紧密地配合所述母端顶杆(205)和所述母端主体(201);当所述公端连接元件(100)与所述母端连接元件(200)进行盲插连接时,所述公端主体(101)可受到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引导相对于所述固定环(104)进行移动,从而对准所述母端主体(201)并进入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使得所述母端顶杆(205)接触并顶靠所述公端阀体(102)并且所述公端主体(101)接触并顶靠所述母端阀体(202),由此使所述公端阀体(102)在所述公端主体(101)的内部沿着所述公端主体(101)的轴向移动并且使所述母端阀体(202)在所述母端主体(201)的内部沿着所述母端主体(201)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主体(101)包括凸缘(1011)和延伸部分(1012),所述凸缘(1011)与所述延伸部分(1012)之间形成直角,所述凸缘(1011)容纳在所述固定环(104)的内部空间中,从而通过所述凸缘(1011)的移动来带动所述公端主体(101)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阀体(102)具有阀体外端(1021)和阀体延伸部(1022),所述阀体延伸部(1022)沿所述公端阀体(102)的轴向方向从所述阀体外端(1021)延伸出来,并且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中央部件(105)的内部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主体(101)的所述延伸部分(1012)的外端具有相对于所述公端主体(101)的轴向方向倾斜的内壁倾斜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阀体(102)的内壁倾斜表面与所述阀体外端(1021)的外壁倾斜表面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倾斜表面与所述外壁倾斜表面之间形成有密封环。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越明
申请(专利权)人: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