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656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该水体净化系统在所述养殖池塘的一侧设有水槽,在所述养殖池塘和所述水槽之间设有斜面以及在所述养殖池塘的中央底层污水和所述水槽间设有污水输送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解决了水产养殖中存在的水体管理成本高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理化和生物学条件以及增强了养殖水环境的稳定性,适合于海、淡水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特别是一种养殖池塘的循环式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规模化水产养殖水和排水中普遍存在的氮、磷、有机悬浮物及有害微生物等对养殖动物和水环境的不利影响,现有的解决措施主要是采取换水、投加化学氧化药剂或微生态菌剂、工业水净化、生态系统补偿等方法。换水措施是直接定期排放部分养殖废水后再补充部分新鲜的清洁水,以达到改善水体的理化和生物学条件的目的。换水的最大缺点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定期投加化学氧化药剂的最大缺点是在氧化解毒的同时也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运行成本高。定期投加微生态菌剂的最大缺点是易引起水体的理化和生物学指标产生大幅度波动,运行成本高。采用工业水净化处理方法的设备造价高,运行成本高。生态系统补偿方法主要原因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水产养殖中存在的水体管理成本高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和生物学条件以及增强养殖水环境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该水体净化系统在所述养殖池塘的一侧设有水槽,在所述养殖池塘和所述水槽之间设有斜面以及在所述养殖池塘的中央底层污水和所述水槽间设有污水输送设备。上述的污水输送设备具有设置在养殖池塘中央底层的穿孔集污管装置,所述穿孔集污管装置与中央排污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中央排污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通过输水管连接到所述水槽,以便将养殖池塘中央底层的高浓度养殖废水提升到水槽中。所述的斜面的长度大于1米,坡度约30-60度,优选斜面长度大于1.5米,斜面坡度为45-50度。所述的水槽为位于养殖池塘坝体上的矩形长槽或弧形长槽,一般深0.3-0.6米,优选0.4-0.5米。为了节省成本,所述的水槽和斜面与养殖池塘的坝体是一体建造的。所述的穿孔集污管装置是由8条穿孔集污硬塑管和1条引排污管构成,以利于汇集池底残渣和劣质底层水。为了使养殖池塘的水产生水平环流,在养殖池塘周围还设置有增氧机。该水槽还可设有一条0.15米宽的净化水再分配构,该净化水再分配沟可将净化出水再分配到其它养殖池塘中。本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是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在水槽中分离养殖污水中的悬浮有机物,采用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在所述斜面上脱氮解毒和补氧抑藻抑菌,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和补氧抑藻抑菌,采用水力学聚污和动力引污方式造成池塘水体良好混合并改善底层水环境条件,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利用光化学产氧和大气自然复氧的方式为水体增氧,养殖污泥在槽内自然脱水干化,养殖废水经过循环处理全部回用于养殖不再外排。另外,少量有机干化污泥从处理设施中清除可作为农业有机肥资源就地利用。同时在所述在水槽中也可进行部分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作用。进行所述水循环的同时,由所述养殖池塘周围设置的增氧机使所述养殖池塘的水产生水平环流,依据涡流和密度差分层的水力学原理,形成了养殖池塘中央底层水的相对静止,有助于有机残渣向池中心汇集,以便通过污水输送设备输送到水槽中进行净化处理。采用本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实现了循环水养殖及养殖污水的“零排放”,是满足环保要求的一种多功能、低成本、效果好的水体净化系统,适合于海、淡水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体净化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净化水再分配沟的水体净化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可由在平缓锅底型的水产养殖池塘1中央底部设置的集污管装置2、中央排污管3、水泵4、输水管5、布水装置6、浅层沉淀水槽7和光化斜面8构成。集污管装置2由8条穿孔集污硬塑管和1条引排污管组成,用于汇集池底残渣和劣质底层。中央排污管3是一条插口硬塑管,可使较高有机负荷的废水和残渣由水泵4经输水管5提升到浅层沉淀水槽7中。水浅层沉淀水槽7和薄水层光化斜面8与养殖池塘1的坝体一体建造,浅层沉淀水槽7位于养殖池塘1的边坝上,光化斜面8则由养殖池塘1的边坡构成。浅层沉淀水槽7的深度在0.5米左右,光化斜面8的坡度为45度左右,宽度(即其上液体的流程)为1.5m。布水装置6可为多孔管布水装置,以使养殖废水在浅层沉淀水槽7长向分布。运行时水泵4将养殖池塘1中央底层的高浓度养殖废水提升至浅层沉淀水槽7,通过多孔管布水装置6使养殖废水在浅层沉淀水槽7长向分布,在此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悬浮有机物。其中浅层水的深度0.5米,停留时间为30分钟左右,出水速度为1.0m3/m.h,在近于“零”速的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另外,浅层沉淀水槽7中去除悬浮有机物的同时,也可进行部分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作用。去除悬浮有机物的养殖废水以薄水层溢出沿宽向以不超过0.3毫米的厚度流经斜面8,在此经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脱氮解毒及补氧抑藻抑菌使水再生,然后回到养殖池塘1中循环使用。另外,由养殖池塘1周围布置的增氧机(图中未示出)造成了水平环流,依据涡流和密度差分层的水力学原理,形成了养殖池塘1中央底层水的相对静止,有助于有机残渣向池中心汇集;再经集污管装置2使较高有机负荷的废水和残渣由水泵4提升到浅层沉淀水槽7,由此形成水体的循环。参见图2,为了将净化处理后的养殖废水或冲洗塘废水能够再分配到其它养殖池塘中,可在浅层沉淀水槽7和光滑斜面8之间设置一条净化水再分配沟9。由浅层沉淀水槽7溢出的去除有机悬浮物的养殖废水先进入净化水再分配沟9,再由净化水再分配沟9溢出到光滑斜面8上。其中部分或全部经浅层沉淀水槽7处理的水可由0.15米宽净化水再分配沟9经一闸管10输送到其它养殖池塘中使用。另外,还可在浅层沉淀水槽7和净化水再分配沟9之间设有分层排水管口(图中未示出)。在池塘养殖前期,该水体净化系统不需运行。这时的浅层沉淀水槽7作为污泥自然干化池使用,上述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时沉淀于槽中的有机污泥经自然脱水后成为固态,人工铲出用于林木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使用上述装置,既可满足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又能防止由于养殖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本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采用浅层沉淀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和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脱氮解毒及补氧抑藻抑菌使水再生,净化后的富氧水自流回到养殖池中循环使用,造成池中水的垂直流动。这种水循环方式形成了养殖池中水的整体流动,有利于打破水体温度分层现象,改善塘底环境质量。参见表1~3,通过对净化处理前后的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三N”和磷酸盐的测定,可看出采用本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能够降低养殖水体的溶解性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以及悬浮物和有机物。其中的进水是指浅层沉淀水槽7的入口位置的水体,出水是指经斜面8返回养殖池塘1的水体。表1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 表2对废水中SS的去除效果 表3对废水中“三N”和磷酸盐的去除效果 另外,还对塘底水中亚硝酸盐态氮进行了测定,采用本技术水体净化系统的养殖池塘底层水中亚硝酸盐态氮浓度为0.1628-0.1666毫克/升,而对照养殖池塘底层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为0.4307-0.4492毫克/升。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水体净化系统大大改善了养殖池塘的水体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养殖池塘的一侧设有水槽,在所述养殖池塘和所述水槽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水槽中的水流向所述养殖池塘的斜面,在所述养殖池塘的中央底层与所述水槽间设有污水输送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平唐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