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521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吊笼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半门,上半门及下半门与吊笼构成竖直方向导向配合,上半门与下半门构成相向关闭及相背开启配合,位于吊笼内设置有翻转板,翻转板铰接设置在吊笼的下端且铰接轴水平,上半门与下半门相向移动时,翻转板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且位于吊笼内,上半门与下半门相背移动时,翻转板转动至板面水平且伸出吊笼构成进出料通道,翻转板绕铰接轴转动,并且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该翻转板形成建筑物的进出料平台,吊笼的上半门处在开启的状态,从而方便人员及货物的进出,该吊笼应用在高层建筑工地中,能够减少人员及物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
技术介绍
在施工现场中,为实施对建筑材料由低处向高处运输,升降机在高层建筑建设中普遍应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升降机吊笼内的人员或者物料进出,在每一层的建筑物边缘搭建有进出料平台,进出料平台延伸至升降机吊笼的开门位置处,当升降机吊笼位于高楼层时,升降机吊笼门打开,从而方便人员及物料的进出,现有技术中的进出料平台,一般是由型钢和圆管搭建,为此需要耗用一定量的钢材及人力,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将进出料平台拆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机中的吊笼门,在吊笼门打开时,能够形成人员及物料的进出通道,无需额外搭建进出料平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包括吊笼吊笼,吊笼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半门,所述上半门及下半门与吊笼构成竖直方向导向配合,驱动机构驱动上半门与下半门构成相向关闭及相背开启配合,位于吊笼内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铰接设置在吊笼的下端且铰接轴水平,所述上半门与下半门相向移动时,所述翻转板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且位于吊笼内,所述上半门与下半门相背移动时,所述翻转板转动至板面水平且伸出吊笼构成进出料通道。本技术还存在以下特征:所述吊笼上端有过渡滑轮,所述过渡滑轮上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上端与上半门的下端门框固定,所述钢丝绳的下端与下半门的上端门框固定。所述翻转板的两侧设置有安全护栏,所述安全护栏的框面与翻转板的板面竖直,所述翻转板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时,所述安全护栏位于吊笼内。所述吊笼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滑轮,所述上半门及下半门两侧与导向滑轮构成竖直方向的开启及关闭配合。所述安全护栏上钩设有拉簧,拉簧的一端与吊笼底部侧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的吊笼在实际使用时,当吊笼移动至需要停留的楼层时,打开上、下半门,从而将吊笼打开,转动翻转板,使得翻转板搭设在停留的所在的楼层的楼板上,从而使得翻转板构成物料及人员的通道,方便上下料及人员的出入,当上下料完毕后,使得翻转板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且使得上、下半门相向移动关闭,从而将吊笼转运至其他楼层,该翻转板形成建筑物的进出料平台,吊笼的上半门处在开启的状态,从而方便人员及货物的进出,该吊笼应用在高层建筑工地中,无需在建筑物的各楼层上搭设进出料平台,能够减少人员及物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处在使用状态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的上、下半门处在合闭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翻转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包括吊笼吊笼10,吊笼10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半门20、30,所述上半门20及下半门30与吊笼10构成竖直方向导向配合,驱动机构驱动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构成相向关闭及相背开启配合,位于吊笼10内设置有翻转板40,所述翻转板40铰接设置在吊笼10的下端且铰接轴水平,所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相向移动时,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且位于吊笼10内,所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相背移动时,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水平且伸出吊笼10构成进出料通道。上述的吊笼10在实际使用时,当吊笼10移动至需要停留的楼层时,打开上、下门20、30,然后转动翻转板40,使得翻转板40搭设在停留的所在的楼层的楼板上,从而使得翻转板40构成物料及人员的通道,方便上下料及人员的出入,当上下料完毕后,使得翻转板40转动至竖直状态,并且使得上、下半门20、30相向移动关闭。当翻转板40形成建筑物的进出料平台时,吊笼的上半门20处在开启的状态,方便人员及货物的进出,该吊笼应用在高层建筑工地中,无需在建筑物的各楼层上搭设进出料平台,能够减少人员及物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吊笼10上端有过渡滑轮11,所述过渡滑轮11上设置有钢丝绳12,所述钢丝绳12的上端与上半门20的下端门框固定,所述钢丝绳12的下端与下半门30的上端门框固定;上述实施例中,过渡滑轮11及钢丝绳12的连接,能够实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关闭或开启的连动,当需要进出料或者人员出入时,吊笼的吊笼10停止下来,通过人工或者其他的方式手持上半门20向上滑动,钢丝绳12由过渡滑轮11导向向下移动,从而将钢丝绳12松开,进而使得下半门30开启,并将翻转板40搭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当需要将吊笼10的上半门20及下半门30关闭时,先将翻转板40翻转至吊笼内,再通过手动或者其他的方式将上半门20下移,带动钢丝绳12,使得下半门30和上半门30同步关闭;为提高吊笼的安全性,所述翻转板40的两侧设置有安全护栏50,所述安全护栏50的框面与翻转板40的板面竖直,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时,所述安全护栏50位于吊笼10内。在开关门的操作过程中,安全护栏50也可以作为把手,便于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吊笼10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滑轮13,所述上半门20及下半门30两侧与导向滑轮13构成竖直方向的开启及关闭配合。为实施对翻转板40转动合闭时的助力,所述安全护栏50上钩设有拉簧60,拉簧60的一端与吊笼10底部侧面连接。使用中,当吊笼10提升到设定的高度,由吊笼10内的人员以安全护50为把手向外翻转翻转板40;此时,拉簧60因拉伸而形成一定的阻力,使翻转板40的翻转速度不至于过快;当翻转板40的远端搭设到建筑物楼板平面后,提升上半门20,通过钢丝绳12并利用下半门30的结构自重即可带动上半门20继续上升,当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完全开启后,利用翻转板40的形成的运输通道即可进行物料的装卸和人员的进出;在完成运输之后,工作人员进入吊笼10内,并以安全护栏50为把手向吊笼内翻转翻转板40,使翻转板40翻板呈竖直的关门状态,再向下拉动上半门20直至与下半门30完全闭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笼(10),吊笼(10)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半门(20、30),所述上半门(20)及下半门(30)与吊笼(10)构成竖直方向导向配合,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构成相向关闭及相背开启配合,位于吊笼(10)内设置有翻转板(40),所述翻转板(40)铰接设置在吊笼(10)的下端且铰接轴水平,所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相向移动时,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且位于吊笼(10)内,所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相背移动时,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水平且伸出吊笼(10)构成进出料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笼(10),吊笼(10)与建筑物邻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半门(20、30),所述上半门(20)及下半门(30)与吊笼(10)构成竖直方向导向配合,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构成相向关闭及相背开启配合,位于吊笼(10)内设置有翻转板(40),所述翻转板(40)铰接设置在吊笼(10)的下端且铰接轴水平,所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相向移动时,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竖直布置且位于吊笼(10)内,所述上半门(20)与下半门(30)相背移动时,所述翻转板(40)转动至板面水平且伸出吊笼(10)构成进出料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翻转内置过道的升降机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10)上端设置有过渡滑轮(11),所述过渡滑轮(11)上设置有钢丝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俊杰江里明李孟黄李诚吴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