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396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包括上模,设置在上模中的上模芯,以及底模,上模和底模合模后形成模腔;底模对应铸件中心孔的部位做成下凹式,上模及上模芯部位一同向下沉,形成斜向上的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底模设计为下凹式,铝水在充型过程中将更加平稳,减少铝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卷气现象。将上模及上模芯做成下沉式,可以使模具与流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以达到在铸件凝固过程中更快的带走铸件热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仅提供了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有关的背景信息,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随着轮毂行业的不断发展,铝合金轮毂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并且进一步延伸至大巴轮毂。大巴轮毂的前后轮都具有大中心孔的特征,针对这种特征仍旧沿用传统的模具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大巴轮的高性能要求。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充型过程中将更加平稳,减少铝水在流动的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包括上模,设置在上模中的上模芯,以及底模,上模和底模合模后形成模腔;底模对应铸件中心孔的部位做成下凹式,上模及上模芯部位一同向下沉,形成斜向上的导流通道。还包括连通所述模腔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靠近模腔的一端设有浇口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底模设计为下凹式,铝水在充型过程中将更加平稳,减少铝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卷气现象。将上模及上模芯做成下沉式,可以使模具与流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以达到在铸件凝固过程中更快的带走铸件热量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阅图1,本技术为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包括上模4,设置在上模4中的上模芯3和分流锥2,以及底模1,上模4和底模1合模后形成模腔;底模1对应铸件中心孔的部位做成下凹式,上模4及上模芯3部位一同向下沉,形成斜向上的导流通道。还包括连通所述模腔的吸液管5。所述吸液管靠近模腔的一端设有浇口套6。本技术具体使用方法,当模具上模、侧模,以及底模闭合完成后,铝液通过吸液管及浇口套进入模具型腔后,铝水不会直接流入到产品部位,而是平稳向上流动,直到填满底模凹槽部位才流至产品部位。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同过将底模设计为下凹式,铝水在充型过程中将更加平稳,减少铝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卷气现象。将上模及上芯做成下沉式,可以使模具与流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以达到在铸件凝固过程中更快的带走铸件热量的目的。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设置在上模中的上模芯,以及底模,上模和底模合模后形成模腔;底模对应铸件中心孔的部位做成下凹式,上模及上模芯部位一同向下沉,形成斜向上的导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大中心孔的轮毂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设置在上模中的上模芯,以及底模,上模和底模合模后形成模腔;底模对应铸件中心孔的部位做成下凹式,上模及上模芯部位一同向下沉,形成斜向上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李国峰董希文柳艾龙齐鹏鹏郭耀文张启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瑞阳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