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316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包括高压油缸和与高压油缸配合的活塞、上压盖,所述活塞设置在高压油缸内,所述上压盖设置在高压油缸的顶部,并连接在高压油缸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底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高压动密封圈,所述活塞底部与液压油缸内侧壁之间设有导向环,该导向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压盖与高压油缸内壁间设有第一高压静密封圈,压盖与活塞之间设有第二高压静密封圈。该千斤顶体积小、载荷大,能够承受高压液压油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在起重的时候应用的很多,传统的液压油缸压力在70MPa以下,在顶升特重荷载时,用的起重油缸数量较多,需搭设很多临时设施,搭建这些临时设施浪费很多材料和人工。并且在有些施工条件恶劣,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大吨位油缸由于体积过大,很难安装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该千斤顶体积小、载荷大,能够承受高压液压油冲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包括高压油缸和与高压油缸配合的活塞、上压盖,所述活塞设置在高压油缸内,所述上压盖设置在高压油缸的顶部,并连接在高压油缸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底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高压动密封圈,所述活塞底部与液压油缸内侧壁之间设有导向环,该导向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压盖与高压油缸内壁间设有第一高压静密封圈,压盖与活塞之间设有第二高压静密封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靠近所述压盖与活塞的上端处,设有防尘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环为铜导向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千斤顶体积小,载荷大,在空间不能承受高高压液压油冲击,特别是在顶升特重载荷时,使用数量少,搭设的临时设施少,节约时间与人力,由于该千斤顶体积小,在一些空间狭小而载荷大的情况下使用更是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其中:1.高压油缸,2.活塞,3.上压盖,4.导向环,5.高压动密封圈,6.第一高压静密封圈,7.第二高压静密封圈,8.防尘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包括高压油缸1和与高压油缸1配合的活塞2、上压盖3,所述活塞2设置在高压油缸1内,所述上压盖3设置在高压油缸1的顶部,并连接在高压油缸1与活塞2之间,所述活塞2底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高压动密封圈5,所述活塞2底部与液压油缸1内侧壁之间设有导向环4,该导向环4与活塞2固定连接,所述压盖3与高压油缸1内壁间设有第一高压静密封圈6,压盖3与活塞2之间设有第二高压静密封圈7。导向环4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高压动密封圈5在高压液压油的冲击下,能够承受该冲击的同时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高压静密封圈6和第二高压静密封圈7的设置,使得该千斤顶具有良好的保压能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靠近所述压盖3与活塞2的上端处,设有防尘圈8。防尘圈8的能阻止外部灰尘进入高压油缸1内,防止油缸内壁加速磨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环4为铜导向环,铜导向环材质与高压油缸1内壁相比较软,防止高压油缸1内壁被快速磨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包括高压油缸和与高压油缸配合的活塞、上压盖,其特征是:所述活塞设置在高压油缸内,所述上压盖设置在高压油缸的顶部,并连接在高压油缸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底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高压动密封圈,所述活塞底部与液压油缸内侧壁之间设有导向环,该导向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压盖与高压油缸内壁间设有第一高压静密封圈,压盖与活塞之间设有第二高压静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重载千斤顶,包括高压油缸和与高压油缸配合的活塞、上压盖,其特征是:所述活塞设置在高压油缸内,所述上压盖设置在高压油缸的顶部,并连接在高压油缸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底部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高压动密封圈,所述活塞底部与液压油缸内侧壁之间设有导向环,该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梁施向华李海涛龚国庆付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凡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