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力泵皮带轮,旨在提供一种减振效果好、结构强度高的助力泵皮带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包括轴套和轮圈,轴套和轮圈通过轮辐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轮圈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壁、槽底和第二支承壁,槽底上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均布与槽底上,环形槽与环形凸起连接形成多楔槽,两相邻环形凸起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弧形加强壁,第一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一加强部,第二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二加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助力泵皮带轮。
技术介绍
助力转向泵皮带轮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一个零部件,目前,市场上的助力转向泵皮带轮,因转动惯量大,会产生振动,影响使用,且在皮带轮结构强度不足,会影响汽车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效果好、结构强度高的助力泵皮带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包括轴套和轮圈,轴套和轮圈通过轮辐相连接,所述轮圈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壁、槽底和第二支承壁,槽底上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均布与槽底上,两相邻环形凸起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弧形加强壁,第一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一加强部,第二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二加强部,轮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第一支承板和第一支承壁通过弧形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一支承壁和第一支承板平行且相抵触,第二支承板和轴套相连接,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接所呈钝角夹角为155-160度,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通过弧形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起使环形槽形成用于安装固定多楔带的多楔槽,弧形加强壁可减少应力集中,增加环形凸起与槽底的连接强度,第一加强部增加了第一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强度,第二加强部增加了第二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增加第一支承壁和第一支承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一连接部为弧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对第一支承壁和第一支承板之间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第一支承板对第一支承壁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当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接所呈钝角夹角小于155度时,多楔槽所受作用力的方向向一方偏离第二支承板,导致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连接端受力过大,易损坏,当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接所呈钝角夹角大于160度时,多楔槽所受作用力的方向向另一方偏离第二支承板,导致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连接端受力过大,易损坏,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接所呈钝角夹角为155-160度,第二支承板位于槽底的中线上,受力更加均匀,强度更好,且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通过弧形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弧形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压效果,也可减少应力集中,增加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套上设有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之间形成定位槽,第二加强块上设有限位块,第二支承板与第二加强块相连接,限位块与第二支承板的侧壁相抵触,限位块与第二加强块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二支承板连接的焊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块和第二加强块均能增加轴套的厚度从而增加其强度,定位槽便于皮带轮的安装定位,限位块可以增加第二支承板和第二加强块之间连接的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焊接部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二支承板和限位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连接端上设有通孔,通孔包括矩形孔和置于矩形孔两端的半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孔孔壁对两端的半圆孔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增加通孔的孔口面积,减小用料,从而减轻重量,半圆孔的孔壁增加了受力面积,减少因应力集中对通孔处产生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承壁与槽底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加强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环增加了轮圈的宽度,可增加轮圈本体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实施例图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实施例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轴套,2-轮圈,3-轮辐,4-环形槽,5-第一支承壁,6-槽底,7-第二支承壁,8-环形凸起,9-加强壁,10-第一加强部,11-第二加强部,12-第一支承板,13-第二支承板,14-第一连接部,15-第二连接部,21-第一加强块,22-第二加强块,23-定位槽,24-限位块,25-焊接部,30-通孔,31-矩形孔,32-半圆孔,40-加强环。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包括轴套1和轮圈2,轴套1和轮圈2通过轮辐3相连接,所述轮圈2上设有环形槽4,环形槽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壁5、槽底6和第二支承壁7,槽底6上设有环形凸起8,环形凸起8均布与槽底6上,两相邻环形凸起8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弧形加强壁9,第一支承壁5和槽底6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6相连接的第一加强部10,第二支承壁7和槽底6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6相连接的第二加强部11,轮辐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第一支承板12和第一支承壁5通过弧形的第一连接部14相连接,第一支承壁5和第一支承板12平行且相抵触,第二支承板13和轴套1相连接,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连接所呈钝角夹角为155-160度,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通过弧形的第二连接部15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起8使环形槽4形成用于安装固定多楔带的多楔槽,弧形加强壁9可减少应力集中,增加环形凸起8与槽底6的连接强度,第一加强部10增加了第一支承壁5和槽底6的连接强度,第二加强部11增加了第二支承壁7和槽底6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14增加第一支承壁5和第一支承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一连接部14为弧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对第一支承壁5和第一支承板12之间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第一支承板12对第一支承壁5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当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连接所呈钝角夹角小于155度时,多楔槽所受作用力的方向向一方偏离第二支承板13,导致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的连接端受力过大,易损坏,当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连接所呈钝角夹角大于160度时,多楔槽所受作用力的方向向另一方偏离第二支承板13,导致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的连接端受力过大,易损坏,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连接所呈钝角夹角为155-160度,第二支承板13位于槽底6的中线上,受力更加均匀,强度更好,且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通过弧形的第二连接部15相连接,弧形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压效果,也可减少应力集中,增加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套1上设有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之间形成定位槽23,第二加强块22上设有限位块24,第二支承板13与第二加强块22相连接,限位块24与第二支承板13的侧壁相抵触,限位块24与第二加强块22连接端的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二支承板13连接的焊接部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块21和第二加强块22均能增加轴套1的厚度从而增加其强度,定位槽23便于皮带轮的安装定位,限位块24可以增加第二支承板13和第二加强块22之间连接的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焊接部25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二支承板13和限位块24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承板12和第二支承板13的连接端上设有通孔30,通孔30包括矩形孔31和置于矩形孔31两端的半圆孔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包括轴套和轮圈,轴套和轮圈通过轮辐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轮圈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壁、槽底和第二支承壁,槽底上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均布与槽底上,环形槽与环形凸起连接形成多楔槽,两相邻环形凸起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弧形加强壁,第一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一加强部,第二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二加强部,轮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第一支承板和第一支承壁通过弧形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一支承壁和第一支承板平行且相抵触,第二支承板和轴套相连接,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接所呈钝角夹角为155‑160度,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通过弧形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泵皮带轮,包括轴套和轮圈,轴套和轮圈通过轮辐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轮圈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承壁、槽底和第二支承壁,槽底上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均布与槽底上,环形槽与环形凸起连接形成多楔槽,两相邻环形凸起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弧形加强壁,第一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一加强部,第二支承壁和槽底的连接端上设有与槽底相连接的第二加强部,轮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第一支承板和第一支承壁通过弧形的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一支承壁和第一支承板平行且相抵触,第二支承板和轴套相连接,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接所呈钝角夹角为15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方长,王健敏,潘邦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启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