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017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站的直流供水系统领域,具体指一种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包括溢流堰和排水管,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排水竖井,所述排水竖井与排水管连通,是由不与顺水流向的虹吸井侧壁接触的溢流堰在虹吸井内室围挡形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周向排水式虹吸井改变了溢流堰的结构形式,使溢流堰处由过去的单向过水调整为周向过水,能够改善溢流堰的受力情况,并有助于降低虹吸井的工程量和总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站的直流供水系统领域,具体指一种周向排水式虹吸井。
技术介绍
对于采用直流供水系统的发电站,其供水流程一般为:取水口——进水前池——循环水泵房——压力供水管道——凝汽器——虹吸井——排水管沟——排水口。在以上供水流程中,虹吸井是相当重要的构筑物,可以起到利用虹吸原理来降低循环水泵的工作水头的作用,从而减少水泵的运行成本。虹吸井还可为循环水系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液面,为出水管提供良好的水封,使虹吸稳定从而使循环水泵有一个稳定的出口压力,有利于循环水泵的运行。另外当系统发生水力过渡过程时,虹吸井内大量的水有利于维持系统的稳定,防止空气进入凝汽器水侧产生弥合水锤。如图1、2所示,现有的虹吸井内部通常设置有正交型溢流堰A或斜交型的溢流堰B作为过水构筑物。作为一整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的这两类溢流堰均需满足单侧水压的负荷要求,为满足强度要求,需要将溢流堰设计成较厚的墙体结构并配置较大比例的钢筋,这将会抬高虹吸井的整体建造成本。因此有必要针对虹吸井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改善溢流堰的受力情况,降低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了一种周向排水式虹吸井。本技术所述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包括溢流堰和排水管,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排水竖井,所述排水竖井与排水管连通,是由不与顺水流向的虹吸井侧壁接触的溢流堰在虹吸井内室围挡形成的。将溢流堰由沿直线分布的墙体改为沿折线或弧线分布的墙体并在虹吸井内室中围挡构成封闭的排水竖井,可使溢流堰处由过去的单向过水调整为围绕排水竖井的周向过水。这样一方面可优化溢流堰的受力,降低溢流堰的工程量及造价,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虹吸井的可用水容积,从而提高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排水竖井是由溢流堰及排水管周边的虹吸井排水端侧壁围合形成的,所述溢流堰的两端与虹吸井排水端侧壁融合。采用这种设计的排水竖井利用了部分虹吸井固有结构,有助于减小溢流堰的工程量。优选地,所述排水竖井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溢流堰为沿折线分布的三面墙体。这种排水竖井的形状较为规则,易于建造,且构成排水竖井的三面溢流堰墙体承载的水压负荷较为均匀。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所述排水竖井由溢流堰独立围挡形成,所述排水管伸入虹吸井内室并与排水竖井下部连通,采用这种设计的排水竖井在虹吸井内的布置位置更为灵活。优选地,所述排水竖井的截面呈正方形,所述溢流堰为首尾相连的四面闭合的墙体,构成排水竖井的四面溢流堰墙体承载的水压负荷较为均匀。本技术所述周向排水式虹吸井相较于采用传统溢流堰的虹吸井在保持过水断面不变的前提下,若保持虹吸井结构尺寸不变,溢流堰的工程量和造价可明显降低,同时虹吸井的可用水容积也会显著提高;在保持过水断面不变的前提下,若保持虹吸井可用水容积不变,则可缩小虹吸井的设计尺寸,降低其整体造价。本技术所述周向排水式虹吸井改变了溢流堰的结构形式,使溢流堰处由过去的单向过水调整为周向过水,能够改善溢流堰的受力情况,并有助于降低虹吸井的工程量和总造价。附图说明图1:采用正交型溢流堰的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采用斜交型溢流堰的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案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案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溢流堰、2-排水管、3-排水竖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周向排水式虹吸井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6所示,本技术所述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包括溢流堰1和排水管2,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排水竖井3,所述排水竖井3与排水管2连通,是由不与顺水流向的虹吸井侧壁接触的溢流堰1在虹吸井内室围挡构成的。将溢流堰1由沿直线分布的墙体改为沿折线或弧线分布的墙体并在虹吸井内室中围挡构成封闭的排水竖井3,可使溢流堰1处由过去的单向过水调整为围绕排水竖井3的周向过水。这样一方面可优化溢流堰1的受力,降低溢流堰1的工程量及造价,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虹吸井的可用水容积,从而提高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图3、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排水竖井3是由溢流堰1及排水管2周边的虹吸井排水端侧壁围合形成的,溢流堰1的两端与虹吸井的排水端侧壁融合。采用这种设计的排水竖井3利用了部分虹吸井固有结构,有助于减小溢流堰1的工程量。排水竖井3的截面呈正方形,溢流堰1为沿折线分布的三面墙体。排水竖井3的形状较为规则,易于建造,且构成排水竖井3的三面溢流堰1墙体承载的水压负荷较为均匀。如图5、6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排水竖井3由溢流堰1独立围挡形成,排水管2伸入虹吸井内室并与排水竖井3下部连通,采用这种设计的排水竖井3在虹吸井内的布置位置更为灵活。排水竖井3的截面呈正方形,溢流堰1为首尾相连的四面闭合的墙体,构成排水竖井3的四面溢流堰1墙体承载的水压负荷较为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包括溢流堰(1)和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排水竖井(3),所述排水竖井(3)与排水管(2)连通,是由不与顺水流向的虹吸井侧壁接触的溢流堰(1)在虹吸井内室围挡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包括溢流堰(1)和排水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排水竖井(3),所述排水竖井(3)与排水管(2)连通,是由不与顺水流向的虹吸井侧壁接触的溢流堰(1)在虹吸井内室围挡形成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向排水式虹吸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竖井(3)是由溢流堰(1)及排水管(2)周边的虹吸井排水端侧壁围合形成的,所述溢流堰(1)的两端与虹吸井排水端侧壁融合。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琳徐传海梁贤金张文君李晓一曾剑辉李进伏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