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756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包括环形连接板、质量环以及连接橡胶,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环形连接板和所述安装环均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内孔中;所述连接橡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环的外表面硫化连接,所述连接橡胶的另一端与所述质量环的内壁面硫化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是通过环形连接板上的安装孔进行安装,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压装而引起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同时,由于质量环是位于传动轴轴管的外侧,这使得质量环的质量不会受到限制,从而能够使用合适的质量环,进而能够使得该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对扭振峰值的吸收能力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
技术介绍
汽车传动系统的激振主要来自于发动机激励、齿轮啮合冲击。通常情况下,当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重合时,会在传动系统产生扭振现象。在前置后驱的传动系统,其传动链长,该传动系统的一阶扭转模态基本在50-70Hz。一般解决传动系统扭转共振问题,常采用降低发动机激励(如,降低飞轮角加速度,例如增加双质量飞轮)、提高离合器隔振性能(如优化离合器刚度或阻尼)、优化传动系刚度以及惯量。以上优化方案的周期长,并不适用优化改进,因为优化改进方案的周期一般都会要求短。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增加扭转吸振器方案,来吸收振动峰值,即将扭转吸振器的扭转方向模态与传动系统扭转模态相同或略低,这样在传动轴发生共振时,扭转吸振器可有效吸收传动轴的共振峰值,从而降低车内共鸣音。且该优化方案的周期短、成本低。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扭转吸振器,其包括质量块11、橡胶12以及扭转吸振器外圈13,三者通过硫化工艺连接在一起,其中扭转吸振器外圈13与传动轴轴管14的内管面过盈配合。由于在传动轴旋转时以及在传动轴共振时,质量块11相对于传动轴轴管14会存在振动,故质量块11与传动轴轴管14之间需保持一定间隙。然而由于受传动轴轴管14管径的限制(按国标选择推荐管径),导致其空间限制,且由于管径内径公差较大,使得与之配合的扭转吸振器外圈13的公差设定通常按上极限设定,这就会造成扭转吸振器外圈13与传动轴轴管14配合时,其过盈量大,使得扭转吸振器不易压入传动轴轴管14内,从而使得扭转吸振器的安装较为不便。同时,因传动轴轴管14内径的限制,质量块11的质量受限,导致质量块11的质量较小,从而使得该扭转吸振器对扭振峰值的吸收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扭转吸振器的安装较为不便,对扭转峰值的吸收能力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包括环形连接板、质量环以及连接橡胶,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环形连接板和所述安装环均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内孔中;所述连接橡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环的外表面硫化连接,所述连接橡胶的另一端与所述质量环的内壁面硫化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优选地,所述质量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环的一侧相挡接的限位面。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第二侧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环的另一侧相挡接的挡接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所述质量环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尼龙棒,所述安装环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尼龙棒相挡接的限位橡胶,两所述限位橡胶分别位于所述尼龙棒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尼龙棒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尼龙棒套接在所述安装柱上。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限位结构均布在所述质量环的周向上。优选地,所述连接橡胶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连接橡胶均布在所述安装环的周向上。优选地,各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连接橡胶之间的中部位置。优选地,所述连接橡胶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连接橡胶硫化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是通过环形连接板上的安装孔进行安装,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压装而引起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同时,由于质量环是位于传动轴轴管的外侧,这使得质量环的质量不会受到限制,从而能够使用合适的质量环,进而能够使得该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对扭振峰值的吸收能力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扭转减振器在安装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轴扭转减振器的轴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轴扭转减振器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尼龙棒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1、质量块12、橡胶13、扭转吸振器外圈14、传动轴轴管21、环形连接板22、安装孔23、安装环31、质量环41、第一限位板42、第二限位板51、连接橡胶52、金属板61、尼龙棒62、限位橡胶63、安装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2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包括环形连接板21、质量环31以及连接橡胶51,其中,环形连接板2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环23;环形连接板21和安装环23均设置在质量环31的内孔中;连接橡胶51的一端与安装环23的外表面硫化连接,连接橡胶51的另一端与质量环31的内壁面硫化连接;环形连接板21上设置有安装孔22。可以理解的是,环形连接板21与安装环23的外径相同,两者可以形成一体式结构;该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可以布置在后桥主减法兰与传动轴法兰之间;为了使传动轴扭转吸振器的连接较为牢固,安装孔22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优选地,该安装孔22的个数可以为四个,四个安装孔22可以均布在环形连接板21的中心孔的周向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是通过环形连接板21上的安装孔22进行安装,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压装而引起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同时,由于质量环31是位于传动轴轴管的外侧,这使得质量环31的质量不会受到限制,从而能够使用合适的质量环31,进而能够使得该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对扭振峰值的吸收能力较好。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质量环31上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质量环31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限位板41,第一限位板41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环23的一侧相挡接的限位面。这样就能够在连接橡胶51失效时,通过第一限位板41对质量环31进行限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质量环31脱出击打到周边的其它部件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质量环31的第二侧上并与第一限位板41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板42,第二限位板42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环23的另一侧相挡接的挡接面。此时,通过第一限位板41和第二限位板42和安装环23的配合,能够在连接橡胶51失效时分别对质量环31较好地限位,更有效地避免质量环31脱出而击打到周边的零部件。为了能够方便地对环形连接板21和安装环23进行更换和维修,第一限位板41和第二限位板42均可以与质量环31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连接、销钉连接以及螺钉连接等。如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再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41上可以设置有尼龙棒61,安装环23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尼龙棒61相挡接的限位橡胶62,两限位橡胶62分别位于尼龙棒61的两侧。这样当质量环31在旋转时,可以限制质量环31与安装环23之间的径向位移,能够保持该传动轴扭转吸振器高速运转且平稳,较好地解决了动平衡问题。同时,质量环31在旋转时,其在安装环23的周向上运动一定的位移量后,尼龙棒61与限位橡胶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形连接板、质量环以及连接橡胶,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环形连接板和所述安装环均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内孔中;所述连接橡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环的外表面硫化连接,所述连接橡胶的另一端与所述质量环的内壁面硫化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形连接板、质量环以及连接橡胶,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环形连接板和所述安装环均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内孔中;所述连接橡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环的外表面硫化连接,所述连接橡胶的另一端与所述质量环的内壁面硫化连接;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环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环的一侧相挡接的限位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质量环的第二侧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环的另一侧相挡接的挡接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轴扭转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与所述质量环可拆卸连接。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宜爱刘子萌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