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5568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用于小型水生底栖生物,包括生物培养系统及位于其内部的生物隔离系统,所述生物培养系统包括底盘及位于其上端的外盖,所述生物隔离系统包括隔层片,所述隔层片位于底盘内,又进一步地包括至少四个普通隔层片与一个过滤隔层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小型水生底栖生物的可区分纳米材料‑污染物复杂体系不同组分生物效应,放置简单、温度参数易控,同时能反映纳米材料对环境污染物的归趋作用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风险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及应用
技术介绍
纳米技术被誉为是21世纪三大支柱技术之一。由于其特殊性质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纳米材料在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多限于单一物质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毒性作用,然而在实际自然环境中,纳米材料往往与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并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纳米材料相对于宏观颗粒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一旦进入环境中,可显著影响和改变环境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或导致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效应的改变。如纳米二氧化钛因其比表面积高和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常作为吸附剂来处理水环境中的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同时水体也被认为是纳米二氧化钛在环境中循环积聚的最终场所,因此其可与各种污染物充分接触,并有可能吸附大量污染物成为毒物的载体增大其在水生生物体内总量,进而放大毒性作用。目前,关于纳米材料载体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其联合毒性亟待深入研究。如何模拟并反应真实环境中掺杂有纳米材料的二元及多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环境过程及毒性变化,是纳米材料环境释放及生态健康评估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在此方面研究逐年增多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大多方式单一,常采用受试生物暴露于“纳米材料-污染物”混合液后的生物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的简单模式即得最终结论,但纳米材料自身具有多种特点,大多具有沉降作用并可有效吸附多种污染物,其聚集沉降作用在导致污染物浓度局部增大的同时,采用生活于不同水层的实验动物亦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不同水特性的纳米材料同样会导致复合体不同的环境归趋。但现有的相关研究均以单一方式进行,研究中大多实验条件并不相同,得到的结论也各有侧重,并未考虑真实水样中的污染物环境过程与分布归趋,往往以一种受试动物的直接结果作为纳米材料-污染物复杂体系环境效应的最终结论,致使现有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相关的研究模式中以一概全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因此,制作一种可用于区分纳米材料-污染物复杂体系不同组分生物效应的简易装置,具备放置简单、温度等各参数易控的条件,同时能反映纳米材料对环境污染物的归趋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一个技术难点。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上述问题,重点围绕反应真实环境中不同组分污染物生物效应及水层归趋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进。超滤膜对纳米材料的迁移具有阻断作用,而对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量污染物具有渗透作用直至两边离子强度一致;其中,对超滤膜的灵活应用对该技术难点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小型水生底栖生物的可区分纳米材料-污染物复杂体系不同组分生物效应,放置简单、温度参数易控,同时能反映纳米材料对环境污染物的归趋作用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用于小型水生底栖生物,包括生物培养系统及位于其内部的生物隔离系统;所述生物培养系统包括底盘及位于其上端的外盖;所述生物隔离系统包括隔层片,所述隔层片位于底盘内,又进一步地包括至少四个普通隔层片与一个过滤隔层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底盘为开口向上的圆盘状底盘,所述外盖为开口向下的圆形外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底盘的开口直径略小于外盖的开口直径,所述外盖的高度略小于底盘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隔层片均相交于底盘的正中心位置,且各隔层片之间及与底盘间无缝隙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底盘为聚苯乙烯底盘,所述外盖为聚苯乙烯外盖,所述普通隔层片为聚苯乙烯普通隔层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过滤隔层片为超滤膜过滤隔层片。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上述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⑴对照组及实验组的划分:对上述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生物培养系统中被隔层片划分形成的扇形孔进行分组,并设置一个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一纳米材料暴露组、无纳米材料掺杂的污染物暴露组、额外掺杂纳米材料的同浓度污染物暴露组、无纳米材料掺杂的同浓度污染物暴露组,其中,超滤膜隔层片位于额外掺杂纳米材料的同浓度污染物暴露组与无纳米材料掺杂的同浓度污染物暴露组之间;此外,可根据需要再另设实验组;⑵污染物暴露液的制备:在各扇形孔中添加所需实验动物的对应生物培养液,随后,分别按步骤(1)的分组制备各组污染物暴露液;⑶取样及物化表征分析:一段时间后,吸取各暴露组液体,并对其进行相互作用的物化表征;⑷实验动物的处理:对实验动物进行生长期同步化处理,随后将生长期一致的实验动物用于后续实验;⑸实验动物的添加及生物效应的变化:将实验动物及其食物等量放入各组,一段时间后,分离生物样品,检测各组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及其生物积累量的变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物化表征检测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能谱及红外线光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检测方法为对不同组的动物进行相应生殖腺细胞凋亡数检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生物积累量的检测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集成了形小易控、对比明确、可对纳米材料-污染物复杂体系的环境过程分层、分组分解析的功能。纳米材料易吸附污染物并发生聚集、沉降作用,易使不同水层浓度变化,而两边未吸附并游离的污染物会因装置中超滤膜的渗透作用而变化浓度直至两边平衡,但对纳米材料的运动具有隔绝作用。内设超滤膜的装置适用于秀丽隐杆线虫等小型水生底栖生物,经超滤膜分隔的两组经过一定环境时间后,可达到一组为水环境底层暴露,另一组为水环境上层污染物暴露的效果,在反应污染物水环境过程及归趋上具有较好效果,还能对游离的污染物毒性贡献进行一定的分析。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应用可为受试动物的各种体征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使得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等常用模式生物进行快速的生物监测以评价真实环境中掺杂纳米材料的二元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健康效应成为可能。该装置使用简单,适合相关研究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开盖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闭盖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的纳米二氧化钛与重金属镉相互作用的能谱(EDX)检测图;图5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的纳米二氧化钛与重金属镉相互作用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检测图;图6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的各暴露组的线虫单条生殖腺细胞凋亡数对比图。图中:1为底盘,2为外盖,3为隔层片,31为普通隔层片,32为过滤隔层片,4为秀丽隐杆线虫,5为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用于小型水生底栖生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培养系统及位于其内部的生物隔离系统;所述生物培养系统包括底盘及位于其上端的外盖;所述生物隔离系统包括隔层片,所述隔层片位于底盘内,又进一步地包括至少四个普通隔层片与一个过滤隔层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用于小型水生底栖生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培养系统及位于其内部的生物隔离系统;所述生物培养系统包括底盘及位于其上端的外盖;所述生物隔离系统包括隔层片,所述隔层片位于底盘内,又进一步地包括至少四个普通隔层片与一个过滤隔层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开口向上的圆盘状底盘,所述外盖为开口向下的圆形外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开口直径略小于外盖的开口直径,所述外盖的高度略小于底盘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片均相交于底盘的正中心位置,且各隔层片之间及与底盘间均无缝隙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聚苯乙烯底盘,所述外盖为聚苯乙烯外盖,所述普通隔层片为聚苯乙烯普通隔层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隔层片为超滤膜过滤隔层片。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⑴对照组及实验组的划分:对上述沉降型纳米材料-污染物体系生物效应的检测装置的生物培养系统中被隔层片划分形成的扇形孔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安王晶晶聂亚光代慧王牧笛王大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