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剎车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用于自行车或机车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节能减碳以及养生观念的盛行,使得采用自行车作为日常通勤或者是休闲健身工具的人口大为增加。又因为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人体工学以及其他各种设计与制造技术上的进步,使得现代自行车的速度等性能表现也大为提升。但是,由于自行车数量的增加以及速度的提升,使得自行车发生事故的机率以及事故所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也大大的提高,因此,自行车剎车系统的效能与可靠性相形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然而,现有习知的自行车剎车系统几乎都是使用简单的机械式结构,其剎车效能常常不足以应付紧急状况。而常见于汽车上的液压式剎车系统,其剎车效能虽然较现有习知的自行车剎车提高许多,但若要将其装设于自行车上使用,又必须因应自行车较为简单且强度较低的结构,以及极为有限的荷重及动力,而将结构大幅简化,如此一来,可靠度又会因此而降低,特别是当液压液渗漏而造成液压系统内压力不足时,液压式剎车系统便会失去功能。因此,要如何有效改善或解决上述剎车系统效能或是可靠度上的问题便成为相关业者或是一般大众所关心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的重要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刹车结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刹车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刹车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自行车剎车系统剎车效能不佳,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模块,其具有第一壳体与驱动单元,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结合面,该驱动单元则可旋转的结合于该第一壳体;主缸体,其具有:第二壳体,其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面上,且该第二壳体在远离该第一结合面的一侧具有第二结合面,又该第二壳体内具有第一液压单元及第二液压单元,该第一液压单元与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互机械式推挤结合,该第二液压单元与该第一液压单元相连通且相互液压或机械式推挤结合;以及副缸体,其具有:第三壳体,其结合于该第二结合面上,该第三壳体内具有与该第一液压单元相连通且相互液压式推挤结合的第三液压单元,且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壳体间形成有碟盘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模块,其具有第一壳体与驱动单元,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结合面,该驱动单元则可旋转的结合于该第一壳体;主缸体,其具有:第二壳体,其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面上,且该第二壳体在远离该第一结合面的一侧具有第二结合面,又该第二壳体内具有第一液压单元及第二液压单元,该第一液压单元与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相互机械式推挤结合,该第二液压单元与该第一液压单元相连通且相互液压或机械式推挤结合;以及副缸体,其具有:第三壳体,其结合于该第二结合面上,该第三壳体内具有与该第一液压单元相连通且相互液压式推挤结合的第三液压单元,且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壳体间形成有碟盘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液压单元、该第二液压单元及该第三液压单元位于同一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单元由驱动件依序穿过该第一壳体及防尘套、第一复位弹簧后与拉柄相结合后所组成,该第一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及该拉柄上,该第一壳体与该驱动件间设置有至少三个顶出球体,且该第一壳体与该驱动件上分别形成有与上述顶出球体数量相同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以容置上述顶出球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单元由驱动件依序穿过该第一壳体及防尘套、第一复位弹簧后与拉柄相结合后所组成,该第一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及该拉柄上,该第一壳体与该驱动件间设置有至少三个顶出球体,且该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与上述顶出球体数量相同的第一凹槽以容置上述顶出球体,该驱动件上相对于每一该顶出球体的位置则分别形成有楔形斜面,以将上述顶出球体容置于上述第一凹槽与上述楔形斜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拉柄具有安装孔,该驱动件具有结合端,且该结合端的截面轮廓与该安装孔的形状相符,以使该驱动件可紧密结合并固定于该安装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件的该结合端上进一步形成有螺牙段或至少一个螺孔,或该拉柄侧面形成有至少一个贯穿至该安装孔内的止付螺丝孔,且该结合端卡设于该拉柄的该安装孔内后,再借由锁固于该结合端上的固定螺帽/螺丝或该止付螺丝孔内的至少一个止付螺丝进行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及机械混合式剎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毅,张震华,杨中信,吴志伯,游福裕,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毅,张震华,杨中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