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181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包括:车头、与车头配合连接的车身和顶升机构;所述车身对应后端车轮的下方设置有车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车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杆、活动连杆、液压油缸;其中,所述固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车身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车轮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杆体铰接连接;驱动所述液压油缸能够带动所述活动连杆运动,进而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上端。所述工程车不仅具有较好的过障碍能力,而且能够高效完成大型混凝土箱涵施工过程中箱涵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指一种工程车。
技术介绍
工程车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的主干力量,由于各种类型工程车的出现才使建筑工程的进度倍增,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给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助力。在工程车中比较常见的用途有运输和安装。但是,基于工程车所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外界环境以及被运输或者安装的物件的复杂性,导致目前具有的工程车常常不能达到较好的运输或安装的效果,进而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程进度。尤其是在大型混凝土箱涵施工过程中,由于箱涵自重较大,所以目前多采用龙门吊或者重型吊车来安装,但是这种安装方式对场地要求较高,需要提前安置吊车等设备,时间成本较高、租赁费用较大、安装费时费力。特别是在公路涵洞、城市下穿隧道、地下电缆、电讯、排水等各类小型隧洞的施工中,使用大型吊机不太方便,影响施工效率。而且针对目前工程车有时候需要通过一定高度障碍时,通常只能够采用垫石头、木板的方法临时过障碍,这样的方式不仅极为不便,而且行车安全性不高。由此,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工程车不仅施工效率不高,而且过障碍能力较差,尤其是针对于箱涵施工过程中的缺乏有效的工程车进行箱涵的运输和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程车,不仅具有较好的过障碍能力,而且能够高效完成大型混凝土箱涵施工过程中箱涵的安装。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程车,包括:车头、与车头配合连接的车身和顶升机构;所述车身对应后端车轮的下方设置有车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车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杆、活动连杆、液压油缸;其中,所述固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车身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车轮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杆体铰接连接;驱动所述液压油缸能够带动所述活动连杆运动,进而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上端。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车身的中间位置。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四组顶升液压缸,且所述四组顶升液压缸之间的连线形成矩形形状。可选的,相邻所述顶升液压缸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中的所述顶升液压缸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顶升液压缸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的间距和垂直车身长度方向的间距。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的顶部还设置有顶起平台结构,所述顶起平台结构将所述顶升机构的顶起力传递到被顶工件上。可选的,还包括动力转化装置,所述动力转化装置将所述车头中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液压泵的动力,所述液压泵作为液压油缸的液压源动力。可选的,所述动力转化装置通过齿轮、链条、传送带或者连杆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液压泵的动力。可选的,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油缸或所述顶升机构运动。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通过将整个工程车拆分为车头和车身部分,使得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车头以提供合适的动力,通过选择合适的车身以适应不同的安装运输要求。此外,本技术中所述的工程车车身后端的车轮通过车轮调节装置与车身连接,进而可以通过所述车轮调节装置使得能够调节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最终实现较好的过障碍能力,同时,所述工程车还能够有效实现箱涵的运输和安装。因此,本技术所述的工程车不仅具有较好的过障碍能力,而且能够高效完成大型混凝土箱涵施工过程中箱涵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中车轮调节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中后端车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中后端车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中顶升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中顶升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列举的所述工程车的使用领域均是针对于大型箱涵工程中箱涵的安装运输等过程,但是,这并非对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的限制,也即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也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使用在其他施工领域中或者安装运输其他的工件。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车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所述工程车包括:车头1和与所述车头1配合连接的车身2。其中,所述车头1用于提供所述工程车的动力,所述车身2用于承载各类工程设备,进而实现运输或安装的目的。通常,所述车头1具有至少两组车轮,使得车头1可以独立的行驶。通过将车头1与车身2设置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不仅使得整个工程车在空载时行驶或者被运载方便,而且能够通过悬着不同型号的车头1与不同型号的车身2搭配使用,进而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输或安装的需求,悬着合适的动力或者车身体积。大大增强了工程车的适应性。此外,在本技术中的工程车中,所述车身2对应后端车轮3的下方设置有车轮调节装置,所述车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后端车轮3的升降运动。这样,在需要后端车轮3抬起或者需要后端车轮3跨过一定障碍时,可以通过所述车轮调节装置调节后端车轮3升降,最终实现越障或者抬起的目的。具体的,所述车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杆41、活动连杆42、液压油缸43。其中,所述固定连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到车身2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4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连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车轮3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43的一端与所述车身2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42的杆体铰接连接。由于所述液压油缸43的两端均为铰接连接,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液压油缸43伸长后能够带动所述活动连杆42沿所述活动连杆42与所述固定连杆41的铰接位置为原点转动,最终驱动位于所述活动连杆另一端的车轮移动,实现了车轮高度的调节。也即,在本技术的工程车中,通过驱动所述液压油缸43能够带动所述活动连杆42运动,进而调节所述后端车轮3的升降运动。尤其针对于大型箱涵的运输或安装工程中,需要工程车的车身后端越过箱涵,也即使得车身穿过箱涵的涵口。这样才能够将箱涵抬起进行运输或者安装,而本技术中的车轮调节装置使得后端车轮3能够快速有效实现箱涵底部高度的越过,最终提高了工程车的效率和安全性。可选的,所述液压油缸43也可以由其他可以伸长的机构替代。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所述的工程车通过将整个工程车拆分为车头1和车身2部分,使得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车头1以提供合适的动力,通过选择合适的车身2以适应不同的安装运输要求。此外,本技术中所述的工程车车身后端车轮3通过车轮调节装置与车身2连接,进而可以通过所述车轮调节装置使得能够调节后端车轮3的升降运动,最终实现较好的过障碍能力,同时,所述工程车还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与车头配合连接的车身和顶升机构;所述车身对应后端车轮的下方设置有车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车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杆、活动连杆、液压油缸;其中,所述固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车身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车轮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杆体铰接连接;驱动所述液压油缸能够带动所述活动连杆运动,进而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与车头配合连接的车身和顶升机构;所述车身对应后端车轮的下方设置有车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车轮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杆、活动连杆、液压油缸;其中,所述固定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车身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车轮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连杆的杆体铰接连接;驱动所述液压油缸能够带动所述活动连杆运动,进而调节所述后端车轮的升降运动;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车身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四组顶升液压缸,且所述四组顶升液压缸之间的连线形成矩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顶升液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卫红张金超史志光侯小豹
申请(专利权)人:中泰国际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