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撇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978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撇油器,它包括浮子、机壳、收油片、刮油片、集油槽、油马达及其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油槽两侧对称布置有收油片、刮油片及油马达,收油片的串连轴轴向与浮子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两浮子之间为敞开式。由于上述构成,在收油过程中浮子及两浮子之间不易形成漂浮物聚集,因而提高了收油效率,为操纵人员带来了方便。(*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用于对港口、码头、油田、江河、湖泊以及海上水面溢油进行回收的装置。现有的用于水面溢油回收的撇油器,它们的型号可根据收油片的排列数来分类,如单排、三排、四排等,上述型号的撇油器存在一个突出的缺点如三排或四排的撇油器,它们的构成是它们的浮体在水面形成一个封闭的形体,前者为三角形,后者为圆形封闭圈,在工作过程中,溢油被收取的同时,其附近的溢油则不断补充过来,同时一些水面漂浮物及凝固的溢油(原油块)必然随之聚集到收油片周围底部,这些漂浮混杂物随时会集结成堆而将收油片堵塞起来,轻则使收油片空转失去收油功能,进而阻塞收油片旋转使其丧失收油功能,这对操纵员来说是十分头疼的事情,有时派专人在旁边监视,甚至要配备小船,打捞清除这些堵塞物,不仅严重影响了收油进程,而且浪费了人力、财力。另外,三排、四排的撇油器造价较高,而单排撇油器收油能力低,很难适合多数溢油情况回收时间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排撇油器。它可以避免回收溢油过程中,漂浮物堵塞现象,并具有造价低,收油能力高,收油费用较低等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浮子、机壳、收油片、刮油片、集油槽、油马达、串连进、出油管、油马达进、出油管、收油管接头、吸油弯管,其特征在于在集油槽两侧面对称排列着收油片、刮油片及油马达,收油片的串连轴轴向与浮子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两浮子之间为敞开式。由于浮子与收油片相互垂直布置,收油片安装在两浮子内侧,浮子外侧挡住了漂浮物,再由于两浮子之间为敞开式,由于海浪的作用,这个区域的水是流动的,因而不易形成漂浮物的聚集,即使有一些零散的漂浮物,亦可随撇油器收油过程中的缓慢移动而自行摆脱或排除,因而避免了因漂浮物聚集而带来的各种麻烦。另外,本技术还具有造价低、收油能力高、收油成本较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收油原理图。(1)机壳;(2)浮子;(3)收油片;(4)刮油片;(5)收油吸油管;(6)油马达进油管;(7)油马达出油管;(8)串连出油管;(9)串连进油管;(10)吊环;(11)油马达;(12)收油管接头;(13)吸油管;(14)集油槽。参见图1、图2、图3,浮子(2)是由塑料泡沫和玻璃钢盒所构成,其作用是保证撇油器平稳地浮在水面。机壳(1)可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制成,它安装在两浮子(2)上面,在机壳(1)内安装有收油片(3)、刮油片(4),它们均由弹性较强的PVC塑料制成。在集油槽(14)的两侧各分布一排收油片(3)、刮油片(4)以及相应的油马达(11)系统,油马达(11)的输出轴轴向与两浮子(2)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两浮子(2)之间留有空隙,这样在收油过程中会出现水流,不易形成杂物聚集。参见图4,收油时,油马达(11)带动收油片(3)逆时针转动,收油片(3)在转动时将水面溢油带到收油片(3)上,刮油片(4)便将贴在收油片(3)面上的溢油刮下来,刮下来的溢油沿着刮油片(4)流入集油槽(14)中。集油槽(14)内的溢油通过连接在收油管接头(12)上的隔膜泵送到岸上或收油船上。权利要求1.一种双排撇油器,它包括浮子(2)、机壳(1)、收油片(3)、刮油片(4)、集油槽(14)、油马达(11)、串连进、出油管(9)、(8)、油马达进、出油管(6)、(7)、收油管接头(12)、吸油弯管(13),其特征在于在集油槽(14)两侧面对称排列着收油片(3)、刮油片(4)及油马达(11),收油片(3)的串连轴轴向与浮子(2)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两浮子(2)之间为敞开式。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排撇油器,它包括浮子、机壳、收油片、刮油片、集油槽、油马达及其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油槽两侧对称布置有收油片、刮油片及油马达,收油片的串连轴轴向与浮子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两浮子之间为敞开式。由于上述构成,在收油过程中浮子及两浮子之间不易形成漂浮物聚集,因而提高了收油效率,为操纵人员带来了方便。文档编号C02F1/40GK2163168SQ9323118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1日专利技术者于奎兴, 王泽臣 申请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实习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撇油器,它包括浮子(2)、机壳(1)、收油片(3)、刮油片(4)、集油槽(14)、油马达(11)、串连进、出油管(9)、(8)、油马达进、出油管(6)、(7)、收油管接头(12)、吸油弯管(13),其特征在于在集油槽(14)两侧面对称排列着收油片(3)、刮油片(4)及油马达(11),收油片(3)的串连轴轴向与浮子(2)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两浮子(2)之间为敞开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奎兴王泽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实习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