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供油系统中的变速箱油泵与驱动电机驱动相连,且液压模块分别与变速箱油泵和油箱管路相连,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器与液压模块冷却管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液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液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其结合双离合变速箱实际的供油及冷却方式、吸滤器、油泵、冷却器等零部件,更加贴合实际工况下对液压模块基本功能的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双离合器变速箱一般均采用电控液动的控制方式,该形式的变速箱通过液压模块控制实现各个功能口油液的分配,再将油液传递到各零部件所需位置。现有测试台架液压工作站所采用的供油系统,冷却系统等虽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其功能参数与变速箱实际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该部分因素导致的测试结果偏差,将影响变速箱实际工作过程控制的准确性。另外,目前液压工作站输出端各功能口均连接了所需传感器,当该功能口需要联合其他变速箱零部件测试工装进行零部件功能测试时,其可利用性有限,存在拓展利用性不足的情况。为了测试各功能口的输出是否满足变速箱的需求或者某些零部件的功能特性,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液压工作站,配合变速箱的液压模块开展相应的功能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包括:供油系统,冷却系统和液压模块,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和变速箱油泵,所述变速箱油泵与驱动电机驱动相连,且所述变速箱油泵与所述液压模块的油管输入端管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的油管输出端与所述油箱管路相连;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液压模块冷却管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液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结合双离合变速箱实际工作过程中油液的供油及冷却方式,采用变速箱内目前使用的吸滤器、油泵、冷却器等零部件,建立液压工作站,实现更加贴合实际工况下对液压模块基本功能的测试。同时,考虑变速箱内零部件功能测试需求,如离合器冷却流量研究,换挡性能提升等,对台架测试液压模块的输出功能口进行可拓展设计,保证该液压工作站实现液压模块测试的同时,能够用于其他零部件功能测试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面装配图;图3为图2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背面装配图;图5为工装底板示意图;图6为横向子侧板示意图;图7为纵向子侧板示意图;和图8为液压模块示意图;附图标记:1、驱动电机;2、限位轴套;3、油箱侧板;4、支撑轴承;5、轴承压板;6、油泵主动齿;7、驱动轴;8、固定凸沿;9、侧板密封圈;10、放油螺栓;11、工装底板;12、限位密封切口;14、液压模块总成;15、液压模块密封圈;16、液压模块工装外壳;18、后端透明盖板;19、液压模块;20、油泵连接管;21、变速箱吸滤器;22、变速箱油泵;23、油箱顶部透明盖板;24、变速箱控制线束;25、温度传感器;26、油路钢球;27、冷却器底板;28、冷却器;29、冷却器回油管;30、冷却器进油管;31、润滑油道连接管;32、冷却器进水口;33、冷却器出水口;41、油箱;42控制模块;43、流量计;44、压力传感器;45、输出端;46、外部冷却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包括:供油系统,冷却系统和液压模块,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41和变速箱油泵22,所述变速箱油泵22与驱动电机1驱动相连,且所述变速箱油泵22与所述液压模块19的油管输入端管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19的油管输出端与所述油箱41管路相连;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28,所述冷却器28与所述液压模块19冷却管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19的控制端连接有控制模块42(TCU),所述液压模块19的输出端45连接有流量计43和压力传感器44。本专利技术结合双离合变速箱实际工作过程中油液的供油及冷却方式,采用变速箱内目前使用的吸滤器、油泵、冷却器等零部件,建立液压工作站,实现更加贴合实际工况下对液压模块基本功能的测试。同时,考虑变速箱内零部件功能测试需求,如离合器冷却流量研究,换挡性能提升等,对台架测试液压模块的输出功能口进行可拓展设计,保证该液压工作站实现液压模块测试的同时,能够用于其他零部件功能测试需求。如图1所示的原理图,其工作原理如下:1)采用电机驱动变速箱油泵,将油箱41中经过变速箱吸滤器吸滤后的油液供到液压模块内部;2)液压模块在控制模块42(TCU)指令下动作,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3)一般需要参照变速箱中液压模块的布置设置一个液压模块工装,液压模块的档位、冷却、润滑等功能接口与工装相连,实现接口统一,各油道接口均通过工装与外界相连。4)输出端:图1中液压模块输出端表示多个功能接口,液压模块工装各个功能口(如档位压力油口,离合器压力油口,离合器冷却油口等)输出端均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接口和一个管道接口。当需要测量某一个功能支路时,其他功能支路接口可根据需要进行堵塞或者连接相关测试元件,在该功能口对应传感器接口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监测),并从该功能口的管道接口上引出油液并串联一个流量计(43)(流量监测),将该油液引到功能测试所需负载位置进行液压模块功能测试或者引入到其他对应零部件上进行零部件功能测试。5)该液压工作站冷却通过液压模块上的冷却油道将油液引出到变速箱冷却器,模拟整车采用外部冷却水进行冷却后,油液返回到液压模块内部。当需要工作油液冷却效率较高时,冷却器可通过利用其它冷却装置进行替代,以便满足系统需求。6)液压工作站系统油液通过将变速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油箱中的方式进行测量,便于温度的监测。如图1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油箱41和所述变速箱油泵22之间具有变速箱吸滤器21,所述冷却器28与外部冷却水46相连,且所述油箱41具有温度传感器2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轴7上压装有油泵主动齿6,所述油泵主动齿6驱动所述变速箱油泵22。作为液压工作站的驱动系统:1)驱动系统设计首先根据变速箱油泵22的转速以及工作扭矩等参数,确定所需电机的额定转速及功率需求,进而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机1;2)为了保证驱动电机1的动力能够高效可靠的传递到变速箱油泵,通过在驱动轴7上压装油泵主动齿6实现,动力通过驱动电机1传递到驱动轴7,带动油泵主动齿6驱动变速箱油泵22进行工作。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至5所示,所述油箱41包括:工装底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工装底板11四周的油箱侧板3,和油箱顶部透明盖板23,所述工装底板11与所述油箱侧板3之间具有侧板密封圈9,且所述工装底板11上设有:放油螺栓10,液压模块19的定位销,以及在所述工装底板11周边的集油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至7所示,所述油箱侧板3包括四块相互拼装的子侧板,其中横向子侧板具有与所述工装底板11固定连接的固定凸沿8,纵向子侧板具有:位于侧边的与所述横向子侧板拼接的螺栓孔,和位于下端的L型限位密封切口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至7所示,在所述驱动电机1侧,所述横向子侧板具有:分别与所述变速箱油泵22、所述变速箱吸滤器21和所述驱动电机1配合的安装定位孔;所述驱动轴7的支撑轴承4的安装孔,对所述支撑轴承4限位的两个轴承压板5的安装孔,轴承限位凸台,和轴承拆装槽;连接所述变速箱油泵22齿轮的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经润滑油道连接管31与所述液压模块19连接,和润滑油道工艺孔,所述润滑油道工艺孔经油路钢球26压装密封。作为液压工作站的油箱,其设计通过平板组装的方式实现,便于采用机加工方式实现。其中,如附图5所示的工装底板11:1)工装底板11作为油箱底板,同时用于其他组件的定位与支撑;2)工装底板11上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包括:供油系统,冷却系统和液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41)和变速箱油泵(22),所述变速箱油泵(22)与驱动电机(1)驱动相连,且所述变速箱油泵(22)与所述液压模块(19)的油管输入端管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的油管输出端与所述油箱管路相连;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28),所述冷却器(28)与所述液压模块冷却管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有控制模块(42),所述液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流量计(43)和压力传感器(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包括:供油系统,冷却系统和液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油箱(41)和变速箱油泵(22),所述变速箱油泵(22)与驱动电机(1)驱动相连,且所述变速箱油泵(22)与所述液压模块(19)的油管输入端管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的油管输出端与所述油箱管路相连;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28),所述冷却器(28)与所述液压模块冷却管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液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有控制模块(42),所述液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流量计(43)和压力传感器(4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和所述变速箱油泵之间具有变速箱吸滤器(21),所述冷却器(28)与外部冷却水(46)相连,且所述油箱具有温度传感器(2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的驱动轴(7)上压装有油泵主动齿(6),所述油泵主动齿(6)驱动所述变速箱油泵(2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测试液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工装底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工装底板(11)四周的油箱侧板,和油箱顶部透明盖板(23),所述工装底板(11)与所述油箱侧板之间具有侧板密封圈(9),且所述工装底板(11)上设有:放油螺栓(10),液压模块(19)的定位销,以及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华明,张保良,杨士先,倪友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