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和方法;其中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座体和调节体,在所述座体的顶部具有第一弧形曲面,所述调节体的底面具有与第一弧形曲面配合的第二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弧形曲面通过胶体与第二弧形曲面贴合;在调节体顶部固定有光学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实现,光学元件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光路的微调更加方便,且所需胶体较少,在安装完成后不易受热形变,影响光学元件的正常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调Q技术又叫Q开关技术,是将一般输出的连续激光能量压缩到宽度极窄的脉冲中发射,从而使光源的峰值功率可提高几个数量级的一种技术。在申请日为2009年11月6日,公开号为CN101719627A的专利文献(以下称之为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一种电光调Q激光谐振腔,包括全反镜、激光介质、电光调Q晶体和输出镜,激光介质和电光调Q晶体均位于全反镜和输出镜之间,泵浦源采用侧面或端面泵浦方式,电光调Q晶体靠近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为切割面,该切割面上镀有增透膜层,电光调Q晶体远离激光介质的通光面与所述切割面的夹角等于α或90°-α,α=90°-arctg(n),n为电光调Q晶体的折射率。在对比文件1中的全反镜和输出镜的主要作用是构成激光谐振腔,以形成激光振荡输出。其和现有技术中激光谐振腔的两反射腔镜的作用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平行度是必须小于10\的,而为了保证两反射腔镜之间的平行度始终符合标准,现阶段的技术人员通常是采用粘接甚至是焊接的方式将两反射腔镜进行固定。其在固定两反射腔镜之前需要反复校准避免安装错位;同时在发生温度偏移、震动、应力释放等时,反射腔镜会偏离其安装位置。进一步地,不仅仅针对光学谐振腔的定位结构。在众多地光学元件的定位过程中,都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对偏振片的定位,对聚焦透镜的定位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或减缓至少这些缺点中的某些缺点,并且提供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包括: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座体和调节体,在所述座体的顶部具有第一弧形曲面,所述调节体的底面具有与第一弧形曲面配合的第二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弧形曲面通过胶体与第二弧形曲面贴合;在调节体顶部固定有光学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曲面内凹地开设在所述座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弧形曲面为所述调节体外凸的底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曲面或第二弧形曲面的竖直截面线为劣弧线。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曲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弧形曲面的部分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弧形曲面的全部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曲面为所述座体外凸的顶面,所述第一弧形曲面内凹地开设在所述调节体的底部。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方法,包括:步骤一,选取需要安装的光学元件,步骤二,将光学元件固定在调节块的顶部;步骤三,(1)将调节块的底面制成外凸或内凹的第一弧形曲面,(2)取底座,将底座的顶部制成内凹或外凸的第二弧形曲面,(3)涂覆胶体于第一弧形曲面或第二弧形曲面,(4)将第一弧形曲面和第二弧形曲面贴合,步骤四,(1)将底座的底部与安装平面固定,(2)在保持第一弧形曲面和第二弧形曲面贴合的状态下,转动调节体,使光学元件相对安装平面的倾斜至预设角度,步骤五,通过施加外部条件固化所述的胶体。优选地,在步骤二中,选取的调节块由透明材料制成,在步骤三的(3)中,涂覆在第一弧形曲面或第二弧形曲面上的胶体为光固胶,在步骤五中,通过光照使所述的胶体固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谐振腔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谐振腔实施例一腔镜基座与腔镜的配合图;图3为图2的A面剖视图;图4为图3的另一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谐振腔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另一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谐振腔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8为图7的另一状态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谐振腔实施例四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谐振腔实施例五的剖视图。附图标注:1、腔镜;2、调节体;21、第二弧形凹槽;22、圆柱体;23、第二弧形凸圆;3、底座;31、第一弧形凸圆;32、第一弧形凹槽;33、圆台;4、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0以光学谐振结构(一种成套光学元件)为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阐述。在此处,以下的实施例均是以光学谐振结构作为示范,传统的光学谐振结构包括两个腔镜,两个腔镜分别涂覆反射膜和部分透射膜。一般来说,两个腔镜均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且两腔镜之间需要维持足够的平行;那么,传统的光学谐振结构,存在固定两反射腔镜之前需要反复校准避免安装错位;同时在发生温度偏移时,反射腔镜会偏离其安装位置。因此,本实施例选用光学谐振结构中的腔镜作为待安装的光学元件,以对本实施例的专利技术目的作出可行的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示范性的公开了一种光学谐振结构,其包括:位于图中左右相对的两个腔镜1基座,每一个腔镜1基座均是由座体和调节体2组成。其中,座体的底部水平地固定在底板4上,其顶部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32;再者,调节体2的底面为第二弧形凸圆23,第一弧形凹槽32与第二弧形凸圆23的曲率半径一致。在得到上述的腔镜1基座后,本实施例在两个腔镜1上分别镀层高反射膜和部分透射膜;并将两个腔镜1分别固定在两个腔镜1基座的调节体2顶部。在腔镜1与各自的调节体2定位后,将胶体涂覆在第一弧形凹槽32内并将第二弧形凸圆23与第一弧形凹槽32贴合;那么在第一弧形凹槽32与第二弧形凸圆23贴合的较短时间内,胶体是未固化的,此时,可以通过转动调节体2使与该调节体2固定的腔镜1转动。在上述腔镜1可以转动时,通过测量仪器校对两个腔镜1之间的平行度,在两个腔镜1之间的平行度达到允许误差后,使胶体固化,完成安装。本实施例的调节体2选用透明玻璃制成,胶体选用UV光固胶;那么,在两个腔镜1的平行度调节完毕后,通过照射紫外线,紫外线穿过调节体2直接地照射在UV光固胶上,即可实现胶体的固化。值得一提地是,既然调节体2选用透明玻璃,则调节体2与腔镜1之间的固定也可以通过UV光固胶来实现固定。本实施例一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贴片式光学谐振腔在安装时,校对两腔镜1之间的平行度十分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贴片式光学谐振腔在安装时需涂覆较多的胶体才能够保证腔镜1的固定,那么由于其涂覆的胶体较多,自然存在较大的形变量;在贴片式光学谐振腔受热时,胶体会软化,并发生较大的形变,使两腔镜1之间的平行度偏移,影响使用;本实施例一虽然也是通过第一弧形凹槽32与第二弧形凸圆23通过胶体的贴合来实现固定,但是两者的接触面积大,所需要的胶体较少,或者说仅仅需在两者之间涂覆一层较薄的胶层即可实现固定,避免了在胶体使用过多时,受热产生较大形变量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一的第一弧形凹槽32竖向剖开后,其边界弧线是劣弧线;同时,第二弧形凸圆23竖向剖开后,其边界弧线的角度大于该劣弧线。那么,第二弧形凸圆23在贴合第一弧形凹槽32后,有部分曲面并未与之座体接触。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方便第二弧形凸圆23在胶体未固化前,能够随意转动,不会出现第一弧形凹槽32的边缘与调节块的侧边抵触的情况,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如图5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示范性的公开了光学谐振腔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即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弧形凸圆23是完全与第一弧形凹槽32贴合的,而调节体2相对其底部的另一部分是圆柱体22。由于第一弧形凹槽32的竖直截面的边界是劣弧线。这样设计的调节体2在转动过程中,其圆柱体22极易与第一弧形凹槽32触碰,导致调节体2的转动受到限制。如图7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公开了第三种实施方式,即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调节体2是半球体,其第二弧形凸圆23必然是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座体和调节体,在所述座体的顶部具有第一弧形曲面,所述调节体的底面具有与第一弧形曲面配合的第二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弧形曲面通过胶体与第二弧形曲面贴合;在调节体顶部固定有光学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座体和调节体,在所述座体的顶部具有第一弧形曲面,所述调节体的底面具有与第一弧形曲面配合的第二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弧形曲面通过胶体与第二弧形曲面贴合;在调节体顶部固定有光学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曲面内凹地开设在所述座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弧形曲面为所述调节体外凸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曲面或第二弧形曲面的竖直截面线为劣弧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谐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曲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弧形曲面的部分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弧形曲面的全部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曲面为所述座体外凸的顶面,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明,刘练,王晨,马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通博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