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434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08:50
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100)中,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包括具有板状形状的第一平面部(91)、具有板状形状并且与第一平面部(91)的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二平面部(93)、和使第一和第二平面部(91、93)彼此连接的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95)。第一平面部(91)具有平行于第二平面部(93)的第一部分和除第一部分之外的第二部分或上端部(99)。第一部分包括减薄部(113),该减薄部的厚度比上端部(99)的表面更深地凹入的形状并且沿第三方向(3)具有比上端部(99)的厚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基于2015年7月1日递交的申请为2015-132627的日本专利申请,并且要求该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已经用作一种用于互相连接板的表面的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中并且使得连接器的接触件(导电端子)彼此接触。因此,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彼此电连接(JP-A-2014-170726,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参照附图27和28描述该结构。如图27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插座连接器201包括具有绝缘属性的壳体210、排列在壳体210中的导电端子230、和每一个都设置在壳体210的每一端的附近处的焊接耳250。此外,如图28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插头连接器300包括壳体310和成两行排列在壳体310中的导电端子33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在多个接触件之中,被构造为允许信号电流从其中流过的接触件(信号接触件)仅需要允许能够传输信号的小电流从其中流过。此外,最近,已经极其要求接触件的小型化。因此,信号接触件的宽度变得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当还需要通过连接器传输强电流时,因为信号接触件具有极其小的宽度,所以信号接触件不能用作电力接触件(powercontact)。在该情况下,为了将信号接触件用作电力接触件,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增加接触件的厚度,以增加载流容量。然而,当增加接触件的厚度时,在制造连接器时所采用的用于形成壳体的嵌入成型中树脂较差地流动。因此,存在制造困难的问题。即,为了增加载流容量,可以增加接触件的厚度。然而,存在在壳体的可模制性变差和增加接触件的厚度之间的权衡。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本专利技术,其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载流容量和可模制性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侧壳体,该插座侧壳体包括:岛部,该岛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边并且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和,多个插座侧长壁部,该插座侧长壁部被形成为使得凹部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形成在岛部与多个插座侧长壁部中的每一个之间;插座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座侧信号接触件包括接触部,该插座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座侧壳体中以使得接触部暴露于凹部的内部;和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座侧壳体中以沿第一方向与插座侧信号接触件一起排列;和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侧壳体,该插头侧壳体包括将被插入凹部中的突出部;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突出部的外侧;和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突出部的外侧并且被带入接触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包括:第一平面部,该第一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二平面部,该第二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一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该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形成为平行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并且被构造为使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彼此连接,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位于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和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之间;和减薄部,该减薄部与具有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的部分对应,并且在第三方向的厚度小于具有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的部分的厚度。插头侧信号接触件包括:第三平面部,该第三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四平面部,该第四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三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信号接触件侧连接部,该信号接触件侧连接部形成为平行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并且被构造为使第三平面部和第四平面部彼此连接,并且其中,在减薄部的内侧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与减薄部相对的一个的内侧之间的位置处,第三平面部的内侧与第四平面部的内侧沿第三方向的距离等于第一平面部与第二平面部之间沿第三方向的距离。根据第一方面,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可以相对于插头侧信号接触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插头侧壳体的端部侧,并且插座侧电力接触件可以相对于插座侧信号接触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插座侧壳体的端部侧。根据第一方面,插头侧壳体还可以包括插头侧加强部,该插头侧加强部相对于插头侧电力接触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插头侧壳体的端部侧上,并且插座侧壳体还可以包括插座侧加强部,该插座侧加强部相对于插座侧电力接触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插座侧壳体的端部侧上。根据第一方面,插头侧加强部和插座侧加强部可以在其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彼此配合的状态下通过彼此接触而被用于传导电力。根据第一方面,插头侧加强部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插头侧壳体的每一端上,并且插座侧加强部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插座侧壳体的每一端上。根据第一方面,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可以均等地设置在插头侧壳体上的四个位置处,并且插座侧电力接触件可以均等地设置在插座侧壳体上的四个位置处。根据第一方面,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在第一方向可以比插头侧信号接触件宽,并且插座侧电力接触件在第一方向可以比插座侧信号接触件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侧壳体,该插头侧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边,该插头侧壳体包括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插头侧配合部;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插头侧配合部的外侧;和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插头侧配合部的外侧,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包括:第一平面部,该第一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二平面部,该第二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一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该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形成为平行于第一方向和正交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并且被构造为使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彼此连接,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位于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和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之间;和减薄部,该减薄部与具有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的部分对应,并且沿第三方向的厚度小于具有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的部分的厚度。根据第二方面,插头侧信号接触件可以包括:第三平面部,该第三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四平面部,该第四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三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信号接触件侧连接部,该信号接触件侧连接部形成为平行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并且被构造为使第三平面部和第四平面部彼此连接,并且,在减薄部的内侧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与减薄部相对的一个的内侧之间的位置处,第三平面部的内侧与第四平面部的内侧沿第三方向的距离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侧壳体,该插座侧壳体包括:岛部,该岛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边并且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和多个插座侧长壁部,该插座侧长壁部被形成为使得凹部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正交的第三方向形成在岛部与多个插座侧长壁部的每一个之间;插座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座侧信号接触件包括接触部,该插座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座侧壳体中使得接触部暴露于凹部的内部;和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座侧壳体中以沿第一方向与插座侧信号接触件一起排列;和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侧壳体,该插头侧壳体包括将被插入凹部中的突出部;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突出部的外侧;和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突出部的外侧并且与插座侧电力接触件接触,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包括:第一平面部,该第一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二平面部,该第二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一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该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形成为平行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并且被构造为将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彼此连接,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位于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和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之间;和减薄部,该减薄部与具有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的部分对应,并且在第三方向的厚度小于具有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的部分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1 JP 2015-132627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侧壳体,该插座侧壳体包括:岛部,该岛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长边并且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和多个插座侧长壁部,该插座侧长壁部被形成为使得凹部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正交的第三方向形成在岛部与多个插座侧长壁部的每一个之间;插座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座侧信号接触件包括接触部,该插座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座侧壳体中使得接触部暴露于凹部的内部;和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座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座侧壳体中以沿第一方向与插座侧信号接触件一起排列;和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侧壳体,该插头侧壳体包括将被插入凹部中的突出部;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该插头侧信号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突出部的外侧;和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被保持在插头侧壳体中以暴露于突出部的外侧并且与插座侧电力接触件接触,该插头侧电力接触件包括:第一平面部,该第一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二平面部,该第二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一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该电力接触件侧连接部形成为平行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并且被构造为将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彼此连接,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位于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
\t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和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之间;和减薄部,该减薄部与具有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的部分对应,并且在第三方向的厚度小于具有除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另一个的表面平行相对的表面之外的表面的部分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头侧信号接触件包括:第三平面部,该第三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四平面部,该第四平面部具有板状形状并且经由插头侧壳体的部件与第三平面部的一部分相对;和信号接触件侧连接部,该信号接触件侧连接部被形成为平行于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并且被构造为将第三平面部和第四平面部彼此连接,和其中,在减薄部的内侧与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中的与减薄部相对的一个的内侧之间的位置处,第三平面部的内侧与第四平面部的内侧之间沿第三方向的距离等于第一平面部与第二平面部之间沿第三方向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头侧电力接触件相对于插头侧信号接触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插头侧壳体的端部侧;并且其中插座侧电力接触件相对于插座侧信号接触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插座侧壳体的端部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头侧壳体还包括插头侧加强部,该插头侧加强部相对于插头侧电力接触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插头侧壳体的端部侧,并且其中插座侧壳体还包括插座侧加强部,该插座侧加强部相对于插座侧电力接触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插座侧壳体的端部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头侧加强部和插座侧加强部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彼此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永悠一带金宏明西村贵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