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包括有反应装置和混合容器,所述反应装置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到所述混合容器的进料口处;所述反应装置中设有用于搅拌叶面肥的搅拌装置和用于为叶面肥加热的冷却/加热装置;所述混合容器中设有将叶面肥进行混合的循环管道。故叶面肥的原料先在反应装置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后形成叶面肥,在反应装置处理完后进过连接管输送到混合容器中,在混合容器中通过循环管道7进行二次混合,使叶面肥的反应更为充分均匀,提高叶面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施肥技术的发展,叶面施肥作为强化作物的营养和防止某些缺素病状的一种施肥措施,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叶面施肥是具有肥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的施肥技术之一。叶面肥的一种主要制备方法就是通过有机物料培养基进行发酵,制备得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植物生长刺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平衡等。而该制备工艺通常需要使用反应装置,现有的反应装置操作过程是:将原料放入釜体中,通过不断搅拌并给与适宜的温度,使原料相互反应,从而产生形成肥料,一般这种反应后的结果本身就不均匀,但基本没有经过二次混合就直接输出装袋,所以会存在同一批次的叶面肥质量不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充分,可实现二次混合,使叶面肥混合均匀,提高成品质量的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有反应装置和混合容器,所述反应装置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到所述混合容器的进料口处;所述反应装置中设有用于搅拌叶面肥的搅拌装置和用于为叶面肥加热的冷却/加热装置;所述混合容器中设有将叶面肥进行混合的循环管道。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包括有筒体和盖体,所述搅拌装置位于筒体内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所述冷却/加热装置为冷却/加热隔层,所述冷却/加热隔层包裹在所述筒体外围,所述冷却/加热隔层上连接有管道至外界,所述管道的外端口与外界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加热隔层上还设有排水管或回水管。优选地,所述冷却/加热隔层的外围设有隔热层,故可以避免热量流失,也可避免釜体表面温度太高而不慎烫伤。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转杆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环设在所述转杆的周边,所述转杆伸出到盖体上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盖体上端开有与储料罐连接的进料口。优选地,所述混合容器包括有容器以及出料管,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容器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泵体,通过泵体将容器中的叶面肥从容器的一侧抽递到容器的另一侧而实现混合,所述出料管设置于容器的其中一侧面从混合好的叶面肥输出装袋。优选地,所述容器的外围设有隔热层,故既能起到保温作用,又能放置容器外壁温度过高而不慎烫伤。优选地,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有气压管道,所述气压管道安装于出料管所在的相对侧面上,所述气压管道上设有阀门,通过外接气泵向气压管道充气使容器内的叶面肥从另一侧的出料管输出。优选地,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达到压力值后自动泄压的气压阀门。优选地,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反应装置的下端位置,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混合容器的上端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反应装置和混合容器两者相结合,叶面肥的原料先在反应装置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后形成叶面肥,在反应装置处理完后进过连接管输送到混合容器中,在混合容器中通过循环管道进行二次混合,使叶面肥的反应更为充分均匀,提高叶面肥的质量;(2)将冷却/加热装置设计成包裹在所述筒体外围的冷却/加热隔层,通过外接冷水管和热水管实现冷却和加热,故可实现对筒体的侧面和底面进行加热,提高热接触面积,保证换热充分,而且可持续供应热水保持温度恒定,冷却时也方便快捷;(3)在容器外围设有隔热层,故从反应装置进入到该容器中的叶面肥能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故在容器内循环的过程中还能继续发生反应,进一步提高叶面肥的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混合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包括有反应装置1和混合容器2,所述反应装置1的出料口10通过连接管3连接到所述混合容器2的进料口20处;所述反应装置1中设有用于搅拌叶面肥的搅拌装置4和用于为叶面肥加热的冷却/加热装置;所述混合容器2中设有将叶面肥进行混合的循环管道7。故叶面肥的原料先在反应装置1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后形成叶面肥,在反应装置1处理完后进过连接管3输送到混合容器2中,在混合容器2中通过循环管道7进行二次混合,使叶面肥的反应更为充分均匀,提高叶面肥的质量。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反应装置1包括筒体11和盖体12,该实施例的冷却/加热装置为冷却/加热隔层6,该冷却/加热隔层6设置在筒体11的外围,包裹筒体11的侧面和底面,该冷却/加热隔层6上连接有管道61至外界,该管道61的外端口与外界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相连通,故可分别通过向冷却/加热隔层6内注入热水或冷水以实现给筒体11加热或冷却,故可实现对筒体11的侧面和底面进行加热,提高热接触面积,保证换热充分,另外为了实现能不断注入热水或冷水以保持温度恒定,该冷却/加热隔层6上还设有排水管62或回水管,采用回水管的话则可将相应的热水或冷水循环回到供水端,从而可节约水资源。另外,为了避免热量容易流失、同时可避免筒体表面温度太高而不慎烫伤,该实施例在冷却/加热隔层6的外围设有隔热层63。该实施例的搅拌装置4包括有转杆41和搅拌桨42,该搅拌桨42环设在转杆41的周边,该转杆41的同一高度位置环设有三个搅拌桨42;进一步为了保证搅拌更为均匀,该搅拌桨42为倾斜向下的桨叶,搅拌装置4的转杆41上端伸出到盖体12上与该电机5的转轴相连接。该实施例的盖体12上端还开设有与储料罐连接的进料口13,物料可直接通过该进料口13进入到筒体11内;同时在筒体11下端部设有出料口10,连接管3一端套接在该出料口10上,另一端套接在混合容器2的进料口20上。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混合容器2包括有容器21以及出料管22,所述循环管道7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容器21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循环管道7上设有泵体71,通过泵体71将容器21中的叶面肥从容器21的一侧抽递到容器21的另一侧而实现混合,使叶面肥的反应更为充分均匀。该实施例的容器21的外围设有隔热层23,故既能起到保温作用,使该容器21内的叶面肥还保持着一定的温度,在循环的过程中还能继续发生反应,又能放置容器21外壁温度过高而不慎烫伤。进一步为了保证气密性,该实施例的容器21的上端设有供叶面肥输入的进料口20。另外为了方便叶面肥输出,该实施例还包括有气压管道8,该气压管道8上设有阀门81,该气压管道8安装于出料管22所在的相对侧面上,故通过外接气泵向气压管道8充气时,通过气体的压力将容器21内的叶面肥向另一侧推,从而将混合好的叶面肥从另一侧的出料管22压出并装袋。进一步为了避免容器21内气压过高而造成危险,该实施例还包括有排气口9,该排气口9上设有气压阀门91,当容器21内的压力值到达该气压阀门91的设定压力时,该气压阀门91自动开启实现泄压,保证使用安全。尽管本技术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技术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反应装置(1)和混合容器(2),所述反应装置(1)的出料口(10)通过连接管(3)连接到所述混合容器(2)的进料口(20)处;所述反应装置(1)中设有用于搅拌的搅拌装置(4)和用于为叶面肥加热的冷却/加热装置;所述混合容器(2)中设有将叶面肥进行混合的循环管道(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反应装置(1)和混合容器(2),所述反应装置(1)的出料口(10)通过连接管(3)连接到所述混合容器(2)的进料口(20)处;所述反应装置(1)中设有用于搅拌的搅拌装置(4)和用于为叶面肥加热的冷却/加热装置;所述混合容器(2)中设有将叶面肥进行混合的循环管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1)包括有筒体(11)和盖体(12),所述搅拌装置(4)位于筒体(11)内并通过电机(5)带动转动,所述冷却/加热装置为冷却/加热隔层(6),所述冷却/加热隔层(6)包裹在所述筒体(11)外围,所述冷却/加热隔层(6)上连接有管道(61)至外界,所述管道(61)的外端口与外界的冷水管和热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加热隔层(6)上还设有排水管(62)或回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加热隔层(6)的外围设有隔热层(6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叶面肥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有转杆(41)和搅拌桨(42),所述搅拌桨(42)环设在所述转杆(41)的周边,所述转杆(41)伸出到盖体(12)上端与所述电机(5)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郴州三旗植物高级营养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