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374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铰链,包括:一设有一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轴及一设有一第二齿轮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排定位,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具有一组接空间;一传动齿轮,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放置并接触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装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朝一收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产生相异方向旋转而与所述传动齿轮形成啮合,以使所述传动齿轮嵌入所述组接空间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该双轴铰链可在进行其他构件的组装及扭力调校之后再将所述传动齿轮嵌入组装至所述组接空间,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双轴铰链因先装设惰轮而有扭力调校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轴铰链,尤其涉及一种使传动齿轮可在其他机构件组装及调校后再行组装的双轴铰链。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用于笔记本电脑、折叠式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等掀盖式电子装置在屏幕与底座间连接有铰链,使该屏幕得相对于该底座进行开启或闭合的动作。其中,公知技术的铰链多为单轴式,该单轴铰链通常包含有一固定于屏幕的第一支架、一固定于底座的第二支架以及一穿设于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的轴杆,使得屏幕可将该轴杆做为轴心而相对于底座进行开启或闭合。然而,当前述掀盖式电子装置在该屏幕及该底座间连接有该单轴铰链,将会造成该屏幕及该底座受限于该单轴铰链的构造而无法产生大角度翻转动作(例如180度或360度等)。因此,现今技术多在该屏幕与该底座间连接有一双轴铰链,用以增加该屏幕与该底座间的距离,使该屏幕与该底座具备大角度翻转的功效。如中国台湾第M512881号专利文献揭露了一种微型化双轴铰链,包含一支撑架、一第一传动轴、一第二传动轴以及一搭接座。该支撑架具有一第一枢接孔、一第二枢接孔、一惰轮以及一安装部。该第一传动轴具有一第一轴杆、一第一带动轮以及一第一扭力部,该第一轴杆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该第一带动轮与该惰轮形成连动,该第一扭力部则套设于该第一轴杆。该第二传动轴具有一第二轴杆、一第二带动轮以及一第二扭力部,该第二轴杆穿设于该第二枢接孔,该第二带动轮与该惰轮形成连动,该第二扭力部则套设于该第二轴杆。该搭接座具有一基座以及至少一夹臂,该夹臂是由该基座延伸形成,且该夹臂组装于该安装部。进一步地,当该微型化双轴铰链在应用时,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二传动轴可通过该惰轮、该第一带动轮以及该第二带动轮形成同动,并通过该第一扭力部以及该第二扭力部使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二传动轴在旋转时产生扭力,如此一来,该微型化双轴铰链即能通过该第一传动轴以及该第二传动轴的扭力以缓冲掀盖式电子装置的开合速度。然而,就一般双轴铰链的组装过程来看可以发现,上述微型化双轴铰链在组装时会先将该第一带动轮、该第二带动轮以及该惰轮相互啮合再进行定位,再将该第一扭力部以及该第二扭力部装设于该第一传动轴以及该第二传动轴以进行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二传动轴的扭力测试与调校,如此一来,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二传动轴将会因该第一带动轮、该第二带动轮以及该惰轮的连动关系而使得整体的扭力检测及调校作业更加困难,进而造成该微型化双轴铰链产生制程过于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轴铰链需先装设惰轮而有双轴扭力调校困难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轴铰链,其包括:一设有一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轴及一设有一第二齿轮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排定位,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具有一组接空间;一传动齿轮,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放置并接触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装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朝一收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产生相异方向旋转而与所述传动齿轮形成啮合,以使所述传动齿轮嵌入所述组接空间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于一实施例中,该双轴铰链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穿设所述支撑架上的两个轴孔,以使所述支撑架的一轴部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所述轴部提供所述传动齿轮容置其中。于一实施例中,该双轴铰链还包括:一轴杆,所述轴杆经所述轴部穿设所述传动齿轮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以使所述传动齿轮以所述轴杆为轴进行转动。于一实施例中,该双轴铰链还包括:复数个扭力片,以堆叠方式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调校所述扭力片数量以改变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扭力。于一实施例中,该双轴铰链还包括:一第一扭力簧片组及一第二扭力簧片组,所述第一扭力簧片组装设至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扭力簧片组装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调校所述第一扭力簧片组与所述第二扭力簧片组以改变其提供给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扭力。于一实施例中,该双轴铰链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传动齿轮均为螺旋齿轮。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本技术的双轴铰链可在所述传动齿轮嵌入组装至所述组接空间之前先进行其他构件的组装及扭力调校,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轴铰链因先装设惰轮而有扭力调校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的组装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在组装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在组装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在组装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三)。图7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在组装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四)。图8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在组装时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五)。图9-1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的组装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一)。图9-2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的组装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二)。图9-3是本技术的双轴铰链的组装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三)。附图标记:1-双轴铰链;10-组接空间;11-第一传动轴;111-第一齿轮;112-第一扭力簧片组;12-第二传动轴;121-第二齿轮;122-第二扭力簧片组;13-传动齿轮;131-穿孔;14-支撑架;141-轴孔;142-轴部;15-扭力片;16-轴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轴铰链,其包括:一设有一第一齿轮111的第一传动轴11及一设有一第二齿轮121的第二传动轴12,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并排定位,且所述第一齿轮1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1之间具有一组接空间10;一传动齿轮13,对应所述组接空间10放置并接触所述第一齿轮1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1;组装时,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朝一收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1产生相异方向旋转而与所述传动齿轮13形成啮合,以使所述传动齿轮13嵌入所述组接空间10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之间。详细来说,该双轴铰链还包括:一支撑架14,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分别穿设所述支撑架14上的两个轴孔141,以使所述支撑架14的一轴部142对应所述组接空间10,所述轴部142提供所述传动齿轮13容置其中。详细来说,该双轴铰链还包括:一轴杆16,所述轴杆16经所述轴部142穿设所述传动齿轮13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4,以使所述传动齿轮13以所述轴杆16为轴进行转动。详细来说,该双轴铰链还包括:复数个扭力片15,以堆叠方式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通过调校所述扭力片15数量以改变所述第一传动轴11及所述第二传动轴13的扭力。详细来说,该双轴铰链还包括:一第一扭力簧片组112及一第二扭力簧片组122,所述第一扭力簧片组112装设至所述第一传动轴11,所述第二扭力簧片组122装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12,通过调校所述第一扭力簧片组112与所述第二扭力簧片组122以改变其提供给所述第一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2的扭力。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轴铰链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有一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轴及一设有一第二齿轮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排定位,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具有一组接空间;一传动齿轮,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放置并接触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装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朝一收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产生相异方向旋转而与所述传动齿轮形成啮合,以使所述传动齿轮嵌入所述组接空间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穿设所述支撑架上的两个轴孔,以使所述支撑架的一轴部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所述轴部提供所述传动齿轮容置其中,所述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还包括:复数个扭力片,以堆叠方式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调校所述扭力片数量以改变所述第一传动轴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扭力;每个所述扭力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扭力片卡槽,每个所述扭力片的一个所述扭力片卡槽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合、另一个所述扭力片卡槽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有一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轴及一设有一第二齿轮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排定位,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具有一组接空间;一传动齿轮,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放置并接触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装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朝一收合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产生相异方向旋转而与所述传动齿轮形成啮合,以使所述传动齿轮嵌入所述组接空间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还包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穿设所述支撑架上的两个轴孔,以使所述支撑架的一轴部对应所述组接空间,所述轴部提供所述传动齿轮容置其中,所述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还包括:复数个扭力片,以堆叠方式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调校所述扭力片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丁鸿江永璋林文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