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齿轮轴润滑油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包括齿轮轴、衬套和齿轮,齿轮轴通过衬套与齿轮套接;所述齿轮轴正面上设有出油道,出油道的出油孔处设有横向油槽,背面在进油口位置处设置环形油槽,使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进入出油道,并通过出油孔、横向油槽沿着齿轮旋转方向在衬套与齿轮轴之间形成润滑油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齿轮轴上合理布置出油孔位置,出油孔增加周向油槽,合理设计齿轮与齿轮轴间的径向、轴向间隙,保证了齿轮与齿轮轴之间润滑油流通顺畅,形成可靠的承载油膜,保证齿轮传递扭矩的可靠性,具有成本低、润滑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轴润滑油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后取力输出是由曲轴齿轮驱动中间齿轮,中间齿轮再将动力传递给后取力齿轮来实现的。由于后取力输出扭矩大且存在瞬间冲击等,如果润滑冷却不良,中间齿轮与中间齿轮轴之间易因油膜丧失导致烧结等故障。为保证齿轮润滑冷却可靠,目前多数在齿轮轴中间位置上设有圆形出油孔,在齿轮衬套上增加环形油槽,润滑油通过出油孔充满环形油槽后向衬套上布油,从而在齿轮衬套与轴之间建立油膜,保证齿轮衬套与齿轮轴之间的润滑,但是具有以下缺陷:1、齿轮衬套增加环形油槽,减小了衬套有效承载面积,增加了衬套比压,同尺寸的限制下需要使用高等级衬套满足使用要求,成本较高;2、对于衬套无油槽结构,齿轮轴出油孔容易因加工偏差问题导致油孔倒角小等,导致润滑油流出困难,润滑油量少,无法满足正常的冷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在齿轮轴上合理布置出油孔位置,出油孔增加周向油槽,合理设计齿轮与齿轮轴间的径向、轴向间隙,保证了齿轮与齿轮轴之间润滑油流通顺畅,形成可靠的承载油膜,保证齿轮传递扭矩的可靠性,具有成本低、润滑效果好的特点。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包括齿轮轴、衬套和齿轮,齿轮轴通过衬套与齿轮套接;所述齿轮轴正面上设有出油道,出油道的出油孔处设有横向油槽,背面在进油口位置处设置环形油槽,使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进入出油道,并通过出油孔、横向油槽沿着齿轮旋转方向在衬套与齿轮轴之间形成润滑油膜。进一步的,出油道设于沿齿轮最大承载位置倒退5-15度处,不与螺栓孔交叉。进一步的,所述衬套为无油槽衬套,保证可靠的润滑、冷却。进一步的,齿轮轴采用螺栓涂胶固定,可以避免胶挤入油道造成润滑堵塞等故障。本技术在齿轮轴出油孔位置增加横向油槽,避免油孔加工倒角不足造成的流量不足,便于润滑油流出,便于加工制造。齿轮轴与衬套正常的间隙可以保证最佳的油膜承载,在油槽处润滑油量成倍增加,润滑油沿着齿轮旋转方向甩入承载区,保证承载位置足够的冷却。在齿轮轴背面设计环形油槽,通过此油槽连通进油口与出油道,从而可以根据衬套承载位置合理布置出油道,使出油孔位置更合理,润滑冷却更可靠。由于润滑冷却可靠,因此衬套无需增加油槽,降低衬套成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齿轮轴出油孔增加横向油槽,避免单纯油孔加工倒角不足造成的流量不足,使此处润滑油便于流出,便于加工制造。齿轮轴与衬套正常的间隙可以保证最佳的油膜承载,在油槽处润滑油量成倍增加,润滑油沿着齿轮旋转方向甩入承载区,保证承载位置足够的冷却。(2)在齿轮轴安装处进油口位置确定的前提下,在背面增加环形油槽,可以根据齿轮受力承载位置布置合理的出油孔位置,保证出油孔位置避开承载区,使承载区具备合理的油膜厚度,并且润滑油能够顺利的流出,保证可靠地润滑冷却。(3)在齿轮轴安装处进油口位置确定的前提下,在背面增加环形油槽,可以根据螺栓孔等布置合理的出油道,保证出油道不与螺栓孔交叉,便于润滑油的密封不泄压。同时对于齿轮轴一般采用螺栓涂胶固定,还可以避免胶挤入油道造成润滑堵塞等故障。(4)由于结构冷却润滑可靠,衬套无需增加油槽,从而使衬套有效承载面积增加,衬套比压降低,从而可选用低等级材料衬套,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齿轮轴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齿轮轴,11-出油孔,12-横向油槽,13-进油口位置,14-环形油槽,2-衬套,3-齿轮,4-油槽,5-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包括齿轮轴1、衬套2和齿轮3,齿轮轴1通过衬套2与齿轮3套接;所述齿轮轴1正面上设有出油道,出油道的出油孔11处设有横向油槽12,如图1所示,背面在进油口位置13处设置环形油槽14,使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进入出油道,并通过出油孔11、横向油槽12沿着齿轮3旋转方向在衬套2与齿轮轴1之间形成润滑油膜。如图2所示,根据齿轮系的受力确定齿轮的最大承载位置A,在齿轮轴上按此位置A沿齿轮旋转方向倒退合适的角度布置出油道,出油道不与螺栓孔5交叉。所述衬套2为无油槽衬套,保证可靠的润滑、冷却。齿轮轴1采用螺栓涂胶固定,可以避免胶挤入油道造成润滑堵塞等故障。本实施例在齿轮轴出油孔位置增加横向油槽,避免油孔加工倒角不足造成的流量不足,便于润滑油流出,便于加工制造。齿轮轴与衬套正常的间隙可以保证最佳的油膜承载,在油槽4处润滑油量成倍增加,润滑油沿着齿轮旋转方向甩入承载区,保证承载位置足够的冷却。在齿轮轴背面设计环形油槽,通过此油槽连通进油口与出油道,从而可以根据衬套承载位置合理布置出油道,使出油孔位置更合理,润滑冷却更可靠。由于润滑冷却可靠,因此衬套无需增加油槽,降低衬套成本。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1)齿轮轴出油孔增加横向油槽,避免单纯油孔加工倒角不足造成的流量不足,使此处润滑油便于流出,便于加工制造。齿轮轴与衬套正常的间隙可以保证最佳的油膜承载,在油槽处润滑油量成倍增加,润滑油沿着齿轮旋转方向甩入承载区,保证承载位置足够的冷却。(2)在齿轮轴安装处进油口位置确定的前提下,在背面增加环形油槽,可以根据齿轮受力承载位置布置合理的出油孔位置,保证出油孔位置避开承载区,使承载区具备合理的油膜厚度,并且润滑油能够顺利的流出,保证可靠地润滑冷却。(3)在齿轮轴安装处进油口位置确定的前提下,在背面增加环形油槽,可以根据螺栓孔等布置合理的出油道,保证出油道不与螺栓孔交叉,便于润滑油的密封不泄压。同时对于齿轮轴一般采用螺栓涂胶固定,还可以避免胶挤入油道造成润滑堵塞等故障。(4)由于结构冷却润滑可靠,衬套无需增加油槽,从而使衬套有效承载面积增加,衬套比压降低,从而可选用低等级材料衬套,降低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轴(1)、衬套(2)和齿轮(3),齿轮轴(1)通过衬套(2)与齿轮(3)套接;所述齿轮轴(1)正面上设有出油道,出油道的出油孔(11)处设有横向油槽(12),背面在进油口位置(13)处设置环形油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轴(1)、衬套(2)和齿轮(3),齿轮轴(1)通过衬套(2)与齿轮(3)套接;所述齿轮轴(1)正面上设有出油道,出油道的出油孔(11)处设有横向油槽(12),背面在进油口位置(13)处设置环形油槽(14)。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峰,姜山,于健,蔺玉婷,张少杰,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