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408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生化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特点是生化池呈U形结构,在生化池的U形凹槽内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外侧并排设置有污泥池和消毒池,生化池的一端接进水管,消毒池接出水管,污泥池连通生化池,消毒池、污泥池和生化池之间通过沉淀池构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曝气、沉淀、污泥回流、消毒和污泥池等合建一体,不仅节省了占地,还省掉了工艺管道的连接,维护管理方便;污泥池和生化池之间去掉了传统的污泥回流泵设施,采用了重力回流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污泥泵的投资;还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以达到污水净化目的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生化池、沉淀池、消毒池和污泥池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系统占地面积大、工艺繁杂,设备环节多,维护管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小型规模污水处理而设计的M形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将曝气、沉淀、污泥回流和消毒等合建为一体,不仅省掉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施;还采用重力回流的方式,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特点是生化池呈U形结构,沿生化池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U形的隔板从而将生化池分割成通过端部连通的两部分,在生化池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曝气机平台,其一端与进水管连通。生化池的U形凹槽内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外侧并排设置有污泥池和消毒池,污泥池和消毒池通过溢流堰与沉淀池相接,污泥池通过污泥回流管路与生化池相通,在污泥回流管路上还设置有污泥排放管,消毒池接出水管。生化池的U形凹槽上部开有缺口,并在缺口处设置有调节由生化池进入沉淀池水流大小的电动调节堰,沿沉淀池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直线形隔板;在沉淀池的池面上设置有沿池面左右移动的泵吸式吸泥机,泵吸式吸泥机的吸泥口伸入到沉淀池内,泵吸式吸泥机的出泥口接污泥池。生化池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放空管。本技术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工作原理如下需要处理的污水通过生化池一端的进水管进入到生化池内。在生化池中,污水先通过进水端曝气机曝气再进入到隔板外侧的循环通道内,当污水循环到生化池另一端时,再经另一端曝气机曝气,当经过U形凹槽上部的缺口时,部分污水通过电动调节堰进入到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处理后经溢流堰进入到消毒池内,在消毒池内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后通过出水管排出整个循环系统。所以进入生化池的污水至少完成3/4个对接循环才有可能退出整个循环系统,污水在沉淀池内不断沉淀,使整个沉淀池的池底污泥层升高,当升高到一定高度时,需要通过设置在沉淀池池面上的泵吸式吸泥机将沉淀下来的部分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内,污泥池的污泥面高于生化池的污水面,所以通过污泥池与生化池之间的污泥回流管路,利用污泥自身重力实现自然回流,而无需另加污泥回流泵,自动调节堰可根据进入生化池的污水量适当调节进水高度。本技术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该系统采用M形池形结构,将曝气、沉淀、污泥回流、消毒和污泥池等合建一体,不仅节省了占地,还省掉了工艺管道的连接,维护管理方便。2、去掉了传统的污泥回流泵设施,采用了重力回流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污泥泵的投资;还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生化池,2-沉淀池,3-污泥池,4-消毒池,5-隔板,6-曝气机平台,7-进水管,8-溢流堰,9-污泥回流管路,10-污泥排放管,11-出水管,12-电动调节堰,13-隔板,14-泵吸式吸泥机,15-放空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是由生化池1、沉淀池2、污泥池3和消毒池4构成,其特点是生化池1呈U形结构,沿生化池1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U形的隔板5从而将生化池1分割成通过端部连通的两部分,在生化池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曝气机平台6,其一端与进水管7连通;生化池1的U形凹槽内设置有沉淀池2,沉淀池2的外侧并排设置有污泥池3和消毒池4,污泥池3和消毒池4通过溢流堰8与沉淀池2相接,污泥池3通过污泥回流管路9与生化池1相通,在污泥回流管路9上还设置有污泥排放管10,消毒池4接出水管11;生化池1的U形凹槽上部开有缺口,并在缺口处设置有调节由生化池1进入沉淀池2水流大小的电动调节堰12,沿沉淀池2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直线形隔板13;在沉淀池2的池面上设置有沿池面左右移动的泵吸式吸泥机14,泵吸式吸泥机14的吸泥口伸入到沉淀池2内,泵吸式吸泥机14的出泥口接污泥池3。生化池1和沉淀池2的底部设置有放空管15,通过该放空管15,当整个系统需要检修时,可放空生化池1和沉淀池2内残留的污水。本技术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生化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的建造技术为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1)、沉淀池(2)、污泥池(3)和消毒池(4),其特征在于生化池(1)呈U形结构,沿生化池(1)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U形的隔板(5)从而将生化池(1)分割成通过端部连通的两部分,在生化池(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曝气机平台(6),其一端与进水管(7)连通;生化池(1)的U形凹槽内设置有沉淀池(2),沉淀池(2)的外侧并排设置有污泥池(3)和消毒池(4),污泥池(3)和消毒池(4)通过溢流堰(8)与沉淀池(2)相接,污泥池(3)通过污泥回流管路(9)与生化池(1)相通,在污泥回流管路(9)上还设置有污泥排放管(10),消毒池(4)接出水管(11);生化池(1)的U形凹槽上部开有缺口,并在缺口处设置有调节由生化池(1)进入沉淀池(2)水流大小的电动调节堰(12),沿沉淀池(2)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直线形隔板(13);在沉淀池(2)的池面上设置有沿池面左右移动的泵吸式吸泥机(14),泵吸式吸泥机(14)的吸泥口伸入到沉淀池(2)内,泵吸式吸泥机(14)的出泥口接污泥池(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化池(1)和沉淀池(2)的底部设置有放空管(15)。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它包括生化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特点是生化池呈U形结构,在生化池的U形凹槽内设置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外侧并排设置有污泥池和消毒池,生化池的一端接进水管,消毒池接出水管,污泥池连通生化池,消毒池、污泥池和生化池之间通过沉淀池构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曝气、沉淀、污泥回流、消毒和污泥池等合建一体,不仅节省了占地,还省掉了工艺管道的连接,维护管理方便;污泥池和生化池之间去掉了传统的污泥回流泵设施,采用了重力回流的方式,不仅节省了污泥泵的投资;还减少了动力消耗,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文档编号C02F1/50GK2797360SQ20052008092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爱民, 王斌, 宋恩民 申请人: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M形一体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1)、沉淀池(2)、污泥池(3)和消毒池(4),其特征在于:    生化池(1)呈U形结构,沿生化池(1)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U形的隔板(5)从而将生化池(1)分割成通过端部连通的两部分,在生化池(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曝气机平台(6),其一端与进水管(7)连通;    生化池(1)的U形凹槽内设置有沉淀池(2),沉淀池(2)的外侧并排设置有污泥池(3)和消毒池(4),污泥池(3)和消毒池(4)通过溢流堰(8)与沉淀池(2)相接,污泥池(3)通过污泥回流管路(9)与生化池(1)相通,在污泥回流管路(9)上还设置有污泥排放管(10),消毒池(4)接出水管(11);    生化池(1)的U形凹槽上部开有缺口,并在缺口处设置有调节由生化池(1)进入沉淀池(2)水流大小的电动调节堰(12),沿沉淀池(2)的中心线部位设置有直线形隔板(13);    在沉淀池(2)的池面上设置有沿池面左右移动的泵吸式吸泥机(14),泵吸式吸泥机(14)的吸泥口伸入到沉淀池(2)内,泵吸式吸泥机(14)的出泥口接污泥池(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民王斌宋恩民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