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39571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内设有一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反应箱分隔为腔室Ⅰ和腔室Ⅱ,所述腔室Ⅰ外壁设有进水口且腔室Ⅱ外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腔室Ⅱ外壁上设有一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所述腔室Ⅱ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固接有电解阳极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电解阳极,位于电解阳极和隔板之间的输出轴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解阴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隔板且其暴露在腔室Ⅰ内的自由端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絮凝阴极,所述腔室Ⅰ内壁设有与电絮凝阴极对应的电絮凝阳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净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较多采用电化学原理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电絮凝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电絮凝技术应用范围较广,例如可用于化工、电镀、垃圾渗滤液、机械、冶金、餐饮及洗车等领域。电絮凝技术处理污水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阶段:首先在电场的作用下,可溶性电极溶解产生金属阳离子(铝离子或铁离子),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其中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会相结合形成“微絮凝剂”(其成分为铁或铝的氢氧化物);在微絮凝剂的作用下,水中悬浮的污染物颗粒会失去稳定性;脱稳后的污染物颗粒和微絮凝剂之间相互碰撞,结合成肉眼可见的大絮体,从而可用沉淀或气浮的方法去除液体中的污染物。电絮凝过程是利用电解反应产生的离子去除污染物,其间无需另外使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因此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较小,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技术;并且电絮凝装置还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少、易于维护以及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然而,现有的电絮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容易造成电絮凝装置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既能够在反应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极板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原污水中的杂质颗粒附着在极板表面,提高处理效率,同时,还能够简化周期性更换电絮凝阳极板程序的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内设有一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反应箱分隔为腔室Ⅰ和腔室Ⅱ,所述腔室Ⅰ外壁设有进水口且腔室Ⅱ外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腔室Ⅱ外壁上设有一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所述腔室Ⅱ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固接有电解阳极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电解阳极,位于电解阳极和隔板之间的输出轴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解阴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隔板且其暴露在腔室Ⅰ内的自由端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絮凝阴极,所述腔室Ⅰ内壁设有与电絮凝阴极对应的电絮凝阳极。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有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如下:其一是:改进了反应箱的结构,即:所述反应箱内设有一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反应箱分隔为腔室Ⅰ和腔室Ⅱ,所述腔室Ⅰ外壁设有进水口且腔室Ⅱ外壁设有出水口。基于此设计,操作者可在腔室Ⅰ和腔室Ⅱ内分别设定电絮凝电极和电解电极,以便污水自进水口进入腔室Ⅰ后,先经过电絮凝处理过程,在该过程中,在微絮凝剂的作用下,水中悬浮的污染物颗粒会失去稳定性;脱稳后的污染物颗粒和微絮凝剂之间相互碰撞,结合成肉眼可见的大絮体,从而可用沉淀或气浮的方法去除液体中的污染物。之后,鉴于进水口源源不断地补入待处理的污水,经过腔室Ⅰ的电絮凝技术处理的污水液面逐步增高,直至能够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腔室Ⅱ内。鉴于腔室Ⅱ内设置有电解电极,经过腔室Ⅰ的电絮凝技术处理的污水将得到进一步地处理,而后,自出水口排出。其二是:改进了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的安装方式,即:所述腔室Ⅱ外壁上设有一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所述腔室Ⅱ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固接有电解阳极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电解阳极,位于电解阳极和隔板之间的输出轴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解阴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隔板且其暴露在腔室Ⅰ内的自由端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絮凝阴极。在安装驱动电机时,可将其安装在腔室Ⅱ的外壁上,然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即安装有驱动电机的外壁,在腔室腔室Ⅱ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还固接有电解阳极,驱动电机的主轴同时贯穿电解阳极。基于上述设计,当操作者驱动电机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将带动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同时旋转,此时,旋转中的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可以分别对腔室Ⅰ和腔室Ⅱ内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扰动。在电絮凝和电解反应过程中,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的旋转以及二者旋转过程中对水体造成的扰动,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原污水中的杂质颗粒附着在两个阴极极板的表面,从而大大地提高污水的实际处理效率。此外,考虑到电絮凝阳极作为消耗件,需要周期型地更换,基于上述设计,该周期型的更换程序将更为简便。隔板的设计,不仅将反应箱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以便保证电絮凝反应和电解反应的依次进行,而且,还能够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反应箱上端开口且配接有封盖。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腔室Ⅰ外壁底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腔室Ⅱ外壁底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隔板的高度是所述反应箱高度的2/3。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技术通过改进了反应箱的结构,将反应箱的整体式结构分隔为腔室Ⅰ和腔室Ⅱ,以便能够分别在腔室Ⅰ和腔室Ⅱ内进行电絮凝反应和电解反应;还通过改进了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的安装方式,实现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同时旋转,在电絮凝和电解反应过程中,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的旋转以及二者旋转过程中对水体造成的扰动,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絮凝阴极和电解阴极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原污水中的杂质颗粒附着在两个阴极极板的表面,从而大大地提高污水的实际处理效率。基于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改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以进一步地完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箱;2、隔板;3、腔室Ⅰ;4、腔室Ⅱ;5、进水口;6、出水口;7、驱动电机;8、电解阳极;9、电解阴极;10、电絮凝阴极;11、电絮凝阳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包括:反应箱1,所述反应箱1内设有一隔板2且所述隔板2将反应箱1分隔为腔室Ⅰ3和腔室Ⅱ4,所述腔室Ⅰ3外壁设有进水口5且腔室Ⅱ4外壁设有出水口6。腔室Ⅰ3内进行的是电絮凝反应而腔室Ⅱ4内进行的是电解反应,上述两个反应过程依次进行,当待处理的污水经进水口不断流入腔室Ⅰ3内,电絮凝阳极与电絮凝阴极之间的间隙液位不断增高,会溢流到电解阴极与电解阳极的间隙。所述腔室Ⅱ4外壁上设有一驱动电机7且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所述腔室Ⅱ4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固接有电解阳极8且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电解阳极8。在安装驱动电机时,可将其安装在腔室Ⅱ的外壁上,然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即安装有驱动电机的外壁,在腔室腔室Ⅱ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还固接有电解阳极,驱动电机的主轴同时贯穿电解阳极。位于电解阳极8和隔板2之间的输出轴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解阴极9,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隔板2且其暴露在腔室Ⅰ3内的自由端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絮凝阴极10,所述腔室Ⅰ3内壁设有与电絮凝阴极10对应的电絮凝阳极11。此设计中给出了电絮凝阳极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箱(1),所述反应箱(1)内设有一隔板(2)且所述隔板(2)将反应箱(1)分隔为腔室Ⅰ(3)和腔室Ⅱ(4),所述腔室Ⅰ(3)外壁设有进水口(5)且腔室Ⅱ(4)外壁设有出水口(6),所述腔室Ⅱ(4)外壁上设有一驱动电机(7)且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所述腔室Ⅱ(4)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固接有电解阳极(8)且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电解阳极(8),位于电解阳极(8)和隔板(2)之间的输出轴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解阴极(9),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隔板(2)且其暴露在腔室Ⅰ(3)内的自由端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絮凝阴极(10),所述腔室Ⅰ(3)内壁设有与电絮凝阴极(10)对应的电絮凝阳极(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板式旋转电极电絮凝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箱(1),所述反应箱(1)内设有一隔板(2)且所述隔板(2)将反应箱(1)分隔为腔室Ⅰ(3)和腔室Ⅱ(4),所述腔室Ⅰ(3)外壁设有进水口(5)且腔室Ⅱ(4)外壁设有出水口(6),所述腔室Ⅱ(4)外壁上设有一驱动电机(7)且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该外壁,所述腔室Ⅱ(4)与该外壁正对应的内壁上固接有电解阳极(8)且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电解阳极(8),位于电解阳极(8)和隔板(2)之间的输出轴上通过密封轴承配接有电解阴极(9),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贯穿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道修张良刘学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鲁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