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桂芳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3460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脱粒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箱体的底端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箱体的底端一侧内壁设置有与电动机相连的第一齿轮,所述鼓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集尘袋,所述鼓风机的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上端面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箱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脱粒滚筒,所述脱粒滚筒的两端面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箱体的上端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中部内壁一侧和下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实用,水稻脱粒更为准确和脱粒效果更好的特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为一种水稻脱粒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粮食大国,水稻就是一种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水稻被收割后,对于打谷步骤来说,以前常采用的措施是用木棒或敲或抨将稻谷从稻穗上打下来,这样难免会有稻谷飞溅,一部分稻谷就会遗失,同时稻谷中会掺杂一些杂物,这会降低稻谷的质量。后来随着各种机械的大规模应用,打谷机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机械结构,但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动力,比如手摇、脚踏,速度虽然比之前要快,但还是一个掣肘的条件,而且稻谷中也会掺杂秸秆碎屑、灰尘等难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脱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脱粒装置,包括箱,所述箱体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箱体的底端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箱体的底端一侧内壁设置有与电动机相连的第一齿轮,所述鼓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集尘袋,所述鼓风机的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上端面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箱体的中部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震动装置,所述箱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脱粒滚筒,所述脱粒滚筒的两端面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脱粒滚筒的表面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脱粒齿,所述箱体的上端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进料口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箱体的中部内壁一侧和下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均通过链条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脱粒齿的形状为倒U形。优选的,所述夹板通过螺钉固定,且夹板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安装在箱体上端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震动筛与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震动筛的上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挡条。优选的,所述脱粒齿与夹板通过六角螺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稻脱粒装置方便实用,除尘效果好,通过添加挤压板可以紧紧压住秸秆使稻穗进行脱粒,通过安装夹板方便拆卸,更换有损坏的脱粒齿,通过设置倒U型的脱粒齿可以更完全的进行脱粒,通过安装震动筛可以分离谷粒和秸秆碎屑,通过安装鼓风机可以使完全充分的除掉谷粒中的灰尘。附图说明图1为本脱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脱粒装置的夹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脱粒装置的脱粒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脱粒装置的震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脱粒装置的挤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动机、2第一齿轮、3箱体、4过滤网、5第一出料口、6第三齿轮、7第二转动轴、8脱粒滚筒、9夹板、91脱粒齿、92六角螺栓、93螺钉、10固定板、11进料口、12挤压板、121把手、13第四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一转动轴、16第二出料口、17震动装置、171挡条、172震动筛、173传动杆、174固定杆、18吸盘、19吸尘管、20鼓风机、21集尘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脱粒装置,包括箱3,所述箱体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所述箱体3的底端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20,所述箱体3的底端一侧内壁设置有与电动机1相连的第一齿轮2,所述鼓风机20的一侧设置有集尘袋21,所述鼓风机20的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管19,所述吸尘管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8,所述吸盘18的上端面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箱体3的中部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5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4,所述固定杆17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73,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4,所述第二齿轮14一侧固定连接有震动装置17,所述震动筛172与传动杆173转动连接,所述震动筛172的上端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挡条171,所述箱体3的内腔上部设置有脱粒滚筒8,所述脱粒滚筒8的两端面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轴7,所述第二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6和第四齿轮13,所述第三齿轮6和第四齿轮13分别安装在箱体3上端两侧,所述第一齿轮2与第三齿轮6、第二齿轮14与第四齿轮13均通过链条转动连接,所述脱粒滚筒8的表面设置有夹板9,所述夹板9通过螺钉93固定,且夹板9设置有两个,所述夹板9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脱粒齿91,所述脱粒齿91的形状为倒U形,所述脱粒齿91与夹板9通过六角螺栓92固定连接,所述箱体3的上端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上端设置有挤压板12,所述挤压板12的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21,所述进料口1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箱体3的中部内壁一侧和下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5和第二出料口18。工作原理:工作时,电动机1带动第一齿轮2转动,第一齿轮2通过链条带动第三齿轮6转动,第三齿轮6通过第二转动轴7带动脱粒滚筒8和第四齿轮13转动,第四齿轮13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齿轮14转动,从而使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震动装置17震动,水稻从进料口11进入,用挤压板12按住秸秆,使水稻在脱粒滚筒8中脱粒,谷粒通过震动装置17分理出谷粒和秸秆碎屑,这是鼓风机20带动吸盘18开始吸收谷粒中的灰尘进入集尘袋21,这时就可以在第二出料口收集干净的谷粒。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稻脱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脱粒装置,包括箱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所述箱体(3)的底端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20),所述箱体(3)的底端一侧内壁设置有与电动机(1)相连的第一齿轮(2),所述鼓风机(20)的一侧设置有集尘袋(21),所述鼓风机(20)的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管(19),所述吸尘管(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8),所述吸盘(18)的上端面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箱体(3)的中部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5),所述第二齿轮(14)一侧固定连接有震动装置(17),所述箱体(3)的内腔上部设置有脱粒滚筒(8),所述脱粒滚筒(8)的两端面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轴(7),所述第二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6)和第四齿轮(13),所述脱粒滚筒(8)的表面设置有夹板(9),所述夹板(9)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脱粒齿(91),所述箱体(3)的上端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上端设置有挤压板(12),所述挤压板(12)的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21),所述进料口(1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箱体(3)的中部内壁一侧和下部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料口(5)和第二出料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脱粒装置,包括箱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电动机(1),所述箱体(3)的底端另一侧设置有鼓风机(20),所述箱体(3)的底端一侧内壁设置有与电动机(1)相连的第一齿轮(2),所述鼓风机(20)的一侧设置有集尘袋(21),所述鼓风机(20)的另一侧设置有吸尘管(19),所述吸尘管(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8),所述吸盘(18)的上端面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箱体(3)的中部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5),所述第二齿轮(14)一侧固定连接有震动装置(17),所述箱体(3)的内腔上部设置有脱粒滚筒(8),所述脱粒滚筒(8)的两端面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轴(7),所述第二转动轴(7)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6)和第四齿轮(13),所述脱粒滚筒(8)的表面设置有夹板(9),所述夹板(9)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脱粒齿(91),所述箱体(3)的上端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上端设置有挤压板(12),所述挤压板(12)的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21),所述进料口(1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胡桂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