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3239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和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四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七电阻和锂电池充电芯片,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控制器,集电极与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与电压输入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与锂电池充电芯片的一引脚连接,锂电池充电芯片另一引脚连接锂电池正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锂电池充满电后安全关断、提高锂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减少控制器的I/O口的占用数量、提高线性电源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应用广泛,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外围器件少等特点,但在充电过程中若不拔掉电源适配器,电池就算充满也处于涓流充电状态并未断开电源,这样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另外传统电源管理芯片成本较高、电路灵活性低、可控性低且纹波较大,而且传统温度传感器直接连接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数量较多或控制器的I/O口较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I/O口不够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锂电池充满电后安全关断、提高锂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减少控制器的I/O口的占用数量、提高线性电源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和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和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均与所述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四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七电阻和锂电池充电芯片,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一引脚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另一引脚连接锂电池的正极。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为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为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引脚为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还包括PIN4接口、熔断器、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PIN4接口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所述熔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PIN4接口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并联的一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入端,并联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包括多路选通芯片、第三十电容、第二十五电阻和第二十六电阻,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十三引脚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二十五电阻连接供电电源,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三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二十六电阻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三十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十六引脚和供电电源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还包括第三十七电阻和第三十八电阻,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十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十七电阻接地,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四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十八电阻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第一组电源、第二组电源和第三组电源,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六MOS管、第七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十四电阻,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和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组电源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组电源和第三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组电源为常开电源,提供3V电源,所述第二组电源提供3V电源,所述第三组电源提供1.8V电源。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组电源包括第三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所述第三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和锂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并联,其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并联的另一端接地。在本技术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组电源包括第五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第十五电容、第十九电容和第二十电容,所述第五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十九电容的一端和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容和第二十电容并联,其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并联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组电源包括第六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和第二十七电容,所述第六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一端和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十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四电容和第二十七电容并联,其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线性直流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并联的另一端接地。实施本技术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控制器、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和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通过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可以对锂电池的充电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可以有效减少控制器的I/O口占用数量,通过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可以提高线性稳压电源的可控性;所以其能实现锂电池充满电后安全关断、提高锂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减少控制器的I/O口的占用数量、提高线性电源的可控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一个实施例中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和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和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均与所述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四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七电阻和锂电池充电芯片,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一引脚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另一引脚连接锂电池的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和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和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均与所述多路线性电源管理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四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七电阻和锂电池充电芯片,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一引脚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另一引脚连接锂电池的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第一MOS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为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为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引脚为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还包括PIN4接口、熔断器、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PIN4接口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所述熔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PIN4接口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并联的一端作为所述电压输入端,并联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充电保护单元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兼容电池充电保护、通道切换和线性电源管理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温度传感器切换单元包括多路选通芯片、第三十电容、第二十五电阻和第二十六电阻,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九引脚和第十引脚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三引脚和第十三引脚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十三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二十五电阻连接供电电源,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三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二十六电阻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六引脚、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三十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十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多路选通芯片的第十六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青张永锋李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极客宝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