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625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液混合设备,其中,所述气液混合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系统、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和气体反应装置,所述进气系统包括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设有汽化管道、预热管道、输出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汽化管道一端、预热管道一端和所述气体管道连接或导通,所述汽化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体管道,所述预热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连接所述气体反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以给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元件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液体汽化不到位、气液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确保气液混合的均匀性和充分性,同时还能更好地达到提前预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气液混合设备主要应用于原材料涂层、镀层和高低温生成实验领域,常用的气液混合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多种气体和液体先行混合再进入反应釜,液体入口更靠近反应釜,入口远离反应釜的混合气体先将液体冲散达到混合的效果再进入反应釜;第二种是通过气体鼓泡法,将其中一种气体通过高压充入液体,通过鼓泡法将气液混合后一起充入反应釜。这两种方法普遍存在液体汽化不到位、气液混合不均匀、混合后气体反应不充分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混合设备,旨在使气液混合更加均匀、预热更加充分,保证混合后气体充分反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气液混合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系统、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和气体反应装置,所述进气系统包括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设有汽化管道、预热管道、输出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汽化管道一端、预热管道一端和所述气体管道连接或导通,所述汽化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体管道,所述预热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连接所述气体反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以给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元件加热。优选地,所述气体管道包括多个进气管道和气体混合管道,所述气体混合管道两端分别连接多个所述进气管道和汽化管道及预热管道。优选地,所述液体管道和多个进气管道均设有流量控制阀、单向阀和第一球阀,所述液体管道还设有液体控制阀,所述进气管道还设有减压阀。优选地,所述气体反应装置包括与输出管道连接的混合气体管道,和反应炉,所述混合气体管道另一端设于所述反应炉内。优选地,所述气液混合设备还包括温度调节控制系统,所述温度调节控制系统包括鼓风机和测温装置,所述鼓风机和测温装置均设于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且远离所述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汽化管道和预热管道均为螺旋形管道,螺旋形的所述汽化管道和预热管道的螺旋圈数为5~20圈,内径为3~25mm。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汽化预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能对进入混合汽化预热装置的液体进行加热、汽化,汽化后的液体能与气体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混合气体在气体反应装置内能充分反应,提高了气体和液体的原料利用率,达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气液混合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部汽化管道和预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气液混合设备。请参照图1至图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气液混合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系统10、混合汽化预热装置20和气体反应装置30,所述进气系统10包括液体管道12和气体管道11,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20内设有汽化管道23、预热管道24、输出管道25和加热装置26,所述汽化管道23一端、预热管道24一端和所述气体管道11连接或导通,所述汽化管道23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体管道12,所述预热管道24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道25,所述输出管道25连接所述气体反应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26用以给混合汽化预热装置20内元件加热。所述气液混合设备包括混合汽化预热装置20,液体原料通过所述液体管道12进入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20,所述加热装置26能对流经所述汽化管道23的液体进行加热、汽化,汽化后的液体与气体混合,并在所述预热管道24内充分混匀并达到预热温度,进而使得混合气体在气体反应装置30内能充分反应,提高了气体和液体的原料利用率,达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的目的。请参照图1,所述气体管道11包括多个进气管道111和气体混合管道112,所述气体混合管道112两端分别连接多个所述进气管道111和汽化管道23及预热管道24。多个所述进气管道111的设置能根据生产实验需求进行多种气体与液体的混合,使所述气液混合设备的选择更多、应用范围更广。进一步地,所述液体管道12和多个进气管道111均设有流量控制阀13、单向阀14和第一球阀15,所述液体管道12还设有液体控制阀16,所述进气管道111还设有减压阀17。所述液体控制阀16控制液体进入所述液体管道12,所述减压阀17控制气体进入所述进气管道111,所述流量控制阀13、单向阀14和第一球阀15能分别控制所述液体管道12和进气管道111内液体和气体的流量、流向和流速。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反应装置30包括与输出管道25连接的混合气体管道31,和反应炉32,所述混合气体管道31另一端设于所述反应炉32内。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的混合气体通过与所述输出管道25连接的混合气体管道31进入所述反应炉32内进行反应。请再次参照图1,所述气液混合设备还包括温度调节控制系统(图未示),所述温度调节控制系统包括鼓风机27和测温装置28,所述鼓风机27和测温装置28均设于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20且远离所述加热装置26。优选地,所述汽化管道23和预热管道24均为螺旋形管道,螺旋形的所述汽化管道23和预热管道24的螺旋圈数为5~20圈,内径为3~25mm;螺旋形的所述汽化管道23能增加液体的汽化时间,确保液体能充分汽化,螺旋形的预热管道24能确保所述气体和汽化的液体充分混合。所述汽化管道23、预热管道24和输出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液混合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系统、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和气体反应装置,所述进气系统包括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设有汽化管道、预热管道、输出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汽化管道一端、预热管道一端和所述气体管道连接或导通,所述汽化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体管道,所述预热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连接所述气体反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以给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元件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系统、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和气体反应装置,所述进气系统包括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所述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设有汽化管道、预热管道、输出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汽化管道一端、预热管道一端和所述气体管道连接或导通,所述汽化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体管道,所述预热管道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道,所述输出管道连接所述气体反应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以给混合汽化预热装置内元件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包括多个进气管道和气体混合管道,所述气体混合管道两端分别连接多个所述进气管道和汽化管道及预热管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水萍朱佰喜李文红李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石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