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可拆离地安装于一自动清洁机上,包括枢接单元、基板、连接元件及除尘元件。枢接单元可由自动清洁机驱使转动,并包括多个干涉部及装设有扫刷的套接座。基板装设于枢接单元的底部,且基板的中心同轴于枢接单元的中心,并可随枢接单元的转动而转动。多个定位元件间隔排列地设于基板上,用以定位基板于枢接单元。连接元件的一侧面固设于基板,另一侧面连接除尘元件。除尘元件可借由基板的转动,并配合扫刷对一外物进行清洁擦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清洁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以转动、兼具扫除与尘吸清洁效果的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
技术介绍
地面清洁的首要工作即是先进行扫除作业,传统扫除利用扫把以人工打扫,或可用抹布逐一擦拭,惟二者皆耗费大量体力与时间,虽可以吸尘器进行吸尘,但传统吸尘器亦须以人工手持操作移动,时间花费仍不可避免。为提升前置清洁工作的效率,有业者研发出具有吸尘功能的自动清洁机,利用机器移动,使机器底部吸入灰尘,或可配置有刷毛工具,利用刷毛进行扫除作业。传统清洁机的运作方式,主要由一内置马达带动一旋转盘转动,该旋转盘的周缘延伸出若干个束条毛刷,其多以尼龙材料所制,待旋转盘转动时,该些束条毛刷接触地面进行清扫及抛光清洁作业,惟其效果并不佳,且容易刮伤地面材质。是以,该旋转盘经改良成具有多个布条,借由旋转盘转动而带动布条提升清洁效果,惟前述多个布条是固定于旋转盘上,一旦需要清洗时,则须连同整个旋转盘拆离一并清洗,而清洗时又不能接触到旋转盘,造成清洁布条的清洁相当困难,且清洁布条易于转动时脱落,反而造成清洁上的难度,又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能单独替换清洁布条,必须连同整个旋转盘一并替换,相当耗费成本,且清洁布条对于擦拭效果较佳,但却无法提供良好的扫除效过。此外,传统自动清洁机的移动借由设于底部左右二侧的滚轮达成,而旋转盘设于滚轮前方,然而,由于清洁机的行进方向不一定,时而前时而后,而滚轮于行进时可能会附着尘污并沾粘于地面上,仅靠设于滚轮前方的旋转盘无法有效清洁滚轮于进行时产生的痕迹脏污。有鉴于此,如何使清洁机的清洁元件易于清洗及替换,并兼具扫除及尘吸,且结构稳固、构造简单的清洁装置乃当下业者亟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可拆离地安装于一自动清洁机上,并同时提供扫除与尘吸的清洁功效,让清洁作业事半功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可快速且轻易地分离及组装除尘元件,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清洁作业。为达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包括一枢接单元,其枢接于该自动清洁机的底部,可由该自动清洁机驱使转动,并包括多个干涉部,其相互间隔排列;一基板,装设于该枢接单元的底部,该基板的中心同轴于该枢接单元的中心,并可随该枢接单元的转动而转动,且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多个定位元件,该多个定位元件嵌入于该多个干涉部,用以定位该基板于该枢接单元;一连接元件,其一侧面固设于该基板的底部,另一侧面设有一连接部;及一除尘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以连接于该连接元件的连接部,该第二表面借由该基板的转动对一外物进行清洁擦拭。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该枢接单元的多个干涉部向内退缩,该基板的多个定位元件分别凸出于该基板的上表面,用以嵌入该退缩的干涉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该枢接单元更包括多个套接座,每一套接座套设有一束扫刷,该束扫刷的长度超出该除尘元件的周缘,用以接触该外物并进行扫刷清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该基板更包括有多个限位件,每一限位件位于该二束扫刷之间,且间隔于该定位元件,并靠近于该基板的周缘,用以限制该扫刷的横向位移,进而保护该扫刷不致因摆动过大而变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该基板的面积等于或小于该除尘元件的面积,使该基板的周缘不超过该除尘元件的周缘,用以避免影响该除尘元件的清洁作业。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每一限位件具有一长条状,其凸出于该基板的上表面,并具有一高度,其大于或等于相邻扫刷的厚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的面积等于或小于该除尘元件的面积,使该基板的周缘不超过该除尘元件的周缘。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具有粘扣结构,该除尘元件的第一表面具有相应的粘扣结构,用以粘扣于该连接部,该第二表面为不织布或可用以除尘的材料所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除尘元件具有连续弯折的弯折周缘,用以提升扫除的功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为多个,其间隔排列地安装于该自动清洁机的底部的周围,用以于该自动清洁机行进中的周围进行清洁作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自动清洁机的底部设有至少一滚轮,该多个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分别设于该滚轮的前方及后方。本专利技术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利用多个扫刷和除尘元件的配合及转动,于自动清洁机行进中,先由扫刷转动扫除尘污,并将尘污由自动清洁机吸入内部,接着由转动的除尘元件擦拭地面与吸附尘污于除尘元件上,达到双重的清洁除尘功效,且基板的多个限位片可防止扫刷旋转摆动造成的形变的问题,又除尘元件可轻易快速地分离及组装,提供低成本高功效的清洁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有效解决传统吸尘器扫除效果不佳,且不易更换清洁元件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装设于一自动清洁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图2的俯视平面图。图6为图2的侧视平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1;枢接单元2;干涉部21;套接座22;扫刷23;基板3;定位元件31;导引面311;限位件32;连接元件4;连接部41;除尘元件5;第一表面51;第二表面52;弯折周缘53;自动清洁机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1可拆离地安装于一自动清洁机6上,自动清洁机6具有吸尘功能,且具有滚轮组,用以自动行走之用,无须人工操控其行进。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1包括一枢接单元2、一基板3、一连接元件4及一除尘元件5。枢接单元2枢接于自动清洁机6的底部,并通过一转动轴(未图示)连接,可由自动清洁机6驱使转动。于此较佳实施中,枢接单元2为一圆形体,包括多个干涉部21及多个套接座22,多个干涉部21围绕枢接单元2的底部设置,并相互间隔排列,每一干涉部21的左右二侧分别邻接有一套接座22,换言之,任二相邻的套接座22之间形成有一干涉部21。干涉部21向枢接单元2内退缩并形成一斜弧面。多个套接座22同样环绕枢接单元2间隔设置,且每一套接座22套设有一束扫刷23,其由若干具有挠性的纤维条组成,惟其他具有清洁功效的材料亦可作为替换。特别的是,每一束扫刷23略朝下倾斜,用以接触一外物的表面(即地面)。基板3为一圆形板体状,其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枢接单元2的底部,并可通过螺锁、粘着或其它可以固定的结构装设于枢接单元2的底部。基板3的中心同轴于枢接单元2的中心,并可随该枢接单元2的转动而转动。基板3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多个定位元件31,其分别凸出于基板3的上表面,并形成有一倾斜状的导引面311,用以对应嵌入该退缩的干涉部21,换言之,每一定位元件31嵌入干涉部21后,位于二相邻套接座22之间(如图2所示)。此外,基板3更包括有多个限位件32,分别位于任二束扫刷23之间,且对应间隔于定位元件31,并较定位元件31靠近基板3的周缘,其中每一限位件32具有一长条状,其凸出于基板3的上表面,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可拆离地安装于一自动清洁机上,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包括: 一枢接单元,其枢接于该自动清洁机的底部,由该自动清洁机驱使转动,并包括多个干涉部,其相互间隔排列;一基板,装设于该枢接单元的底部,该基板的中心同轴于该枢接单元的中心,并可随该枢接单元的转动而转动,该基板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多个定位元件,该多个定位元件嵌入于该多个干涉部,用以定位该基板于该枢接单元;一连接元件,其一侧面固设于该基板的底部,另一侧面设有一连接部;及一除尘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以连接于该连接元件的连接部,该第二表面借由该基板的转动对一外物进行清洁擦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可拆离地安装于一自动清洁机上,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包括:一枢接单元,其枢接于该自动清洁机的底部,由该自动清洁机驱使转动,并包括多个干涉部,其相互间隔排列;一基板,装设于该枢接单元的底部,该基板的中心同轴于该枢接单元的中心,并可随该枢接单元的转动而转动,该基板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多个定位元件,该多个定位元件嵌入于该多个干涉部,用以定位该基板于该枢接单元;一连接元件,其一侧面固设于该基板的底部,另一侧面设有一连接部;及一除尘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以连接于该连接元件的连接部,该第二表面借由该基板的转动对一外物进行清洁擦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单元的多个干涉部向内退缩,该基板的多个定位元件分别凸出于该基板的上表面,用以嵌入该退缩的干涉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单元更包括多个套接座,每一套接座套设有一束扫刷,该束扫刷的长度超出该除尘元件的周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扫除及尘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更包括有多个限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白庸,杨雅菁,潘毅钧,
申请(专利权)人:杨雅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