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件、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2128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体件、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和方法,属于内镜清洗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检测内镜清洗效果的技术检测结果不准确、耗时长、无实时性、操作麻烦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用于设在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包括上述载体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方法中使用上述载体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镜清洗
,具体涉及一种载体件、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内镜又称“内窥镜”,其被广泛用于微创医疗、管路探查等领域。显然,用于医疗领域的内镜的卫生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医用内镜在每次使用后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其中,内镜外部的清洗比较简单。但由于内镜的内部相对封闭且结构很复杂,故其清洗很困难。如图1所示,现有的内镜清洗方法是用内镜清洗设备8(例如OER自动清洗机)将清洗液从内镜9的开口中注入,清洗液在内镜9内部流动后从内镜9的其它开口中流出,并再次进入内镜清洗设备8循环使用,从而形成“内镜清洗回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后,即可将内镜9的内部清洗干净。但是,由于内镜上的开口都很小,故难以直接通过开口对其内部进行观察,也就是无法对内镜(内部的)清洗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而且,由于污染程度、温度、清洗液状态、内镜清洗设备状态等的不同,故也不能保证经过特定时间的清洗后内镜就一定会被洗干净。由此,目前很难保证将内镜被完全清洗干净,故由内镜清洗不干净而导致的感染等医疗事时有发生。现有的一种检测内镜清洗效果的方法是在内镜清洗设备中预先设置载有预定数量的无害细菌的检测板,待清洗完成后,对检测板上的细菌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培养后的菌群确定清洗后残留的细菌比例,以此判断内镜清洗效果。但是,以上检测板是平板状的,而内镜内部有复杂的结构,这导致流过检测板和流过内镜的清洗液的状态不同,清洗效果也不同,故检测板被清洗干净不代表内镜就一定也被清洗干净,检测板不干净也不代表内镜就一定没洗干净,也就是说,其检测结果是很不准确的。同时,由于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故以上方法至少要经过48小时才能得出结果,耗时长,无实时性,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载体件,其用于在内镜清洗过程中检测内镜清洗效果,并可通过简单的检测方法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用于设在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被设于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其能使流过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故流过承载面和内镜内部的清洗液的流动状况相似,因此若模拟污物被清洗干净则内镜必然也被清洗干净,从而可通过残留模拟污物的状况判断内镜清洗效果;同时,承载面上设置的是模拟污物而非细菌,残留模拟污物可容易的被观察而不用进行培养等,因此其检测耗时短,实时性好,操作简单,可通过简单的检测方法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模拟污物包括生物分子,所述生物分子包括三磷酸腺苷、生物碱、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酶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模拟污物为肉眼可见的模拟污物;更优选的,所述模拟污物包括有色染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承载面为具有能对清洁形成挑战模式的结构的面;更优选的,所述承载面为粗糙面,或具有孔的面,或具有槽的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体件包括用于使流体流过的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体件为变径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体件为圆锥形变径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件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变径管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为所述承载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载体件,由此其检测结果准确,实时性好,操作简单。本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包括:载体件,其用于设在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其还包括:固定件,其用于连接到所述内镜清洗回路中,并定位所述载体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件包括管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内镜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端用于与内镜清洗设备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内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用于将所述载体件定位在二者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体件为圆锥形变径管;所述载体件被定位在所述固定件中时,其底面朝向流体流入方向,顶面朝向流体流出方向,且其外侧面与所述固定件的内表面间有间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体件为圆锥形变径管;所述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还包括取样件,所述取样件具有取样部和连杆部,所述取样部包括圆台部和收缩部,所述圆台部的底面与所述连杆部相连,顶面与所述收缩部的底面相连,所述圆台部能卡在所述圆锥形变径管的底部内,所述收缩部能伸入所述圆锥形变径管中,且其外侧面与圆锥形变径管的内表面间有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优选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其包括:载体件,其为圆锥形变径管,所述圆锥形变径管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模拟污物包括三磷酸腺苷;固定件,其包括管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一端与用于与内镜的开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部件的另一端用于与内镜清洗设备的开口连接;且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内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用于将所述载体件定位在二者之间;所述载体件被定位在所述固定件中时,其底面朝向流体流入方向,顶面朝向流体流出方向,且其外侧面与所述固定件的内表面间有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镜清洗效果检测方法,其使用上述的载体件进行,由此其检测结果准确,实时性好,操作简单。本专利技术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方法包括:将载体件设于内镜清洗回路中,所述载体件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表面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向内镜清洗回路中通入清洗液,开始对内镜进行清洗;清洗结束,根据所述载体件承载面上残留的模拟污物的状况判断内镜清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用内镜清洗设备清洗内镜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载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载体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其它具有不同的挑战模式的载体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固定件拆分时和载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固定件将载体件装在其中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固定件连接在内镜清洗回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取样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取样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的取样件从第一部件中取出固定件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载体件;11、承载面;2、固定件;21、第一部件;211、第一凸起;22、第二部件;221、第二凸起;3、取样件;31、取样部;311、圆台部;312、收缩部;32、连杆部;8、内镜清洗设备;9、内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用语解释在本专利技术中,下列术语或描述方式的意义如下:“A和/或B”的描述表示其中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载体件、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体件,其中,所述载体件用于设在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体件,其中,所述载体件用于设在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模拟污物包括生物分子,所述生物分子包括三磷酸腺苷、生物碱、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酶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模拟污物为肉眼可见的模拟污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模拟污物包括有色染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承载面为具有能对清洁形成挑战模式的结构的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承载面为粗糙面,或具有孔的面,或具有槽的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载体件包括用于使流体流过的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载体件为变径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载体件为圆锥形变径管。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体件,其中,所述变径管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为所述承载面。11.一种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其中,包括:载体件,其用于设在内镜清洗回路中,且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附着有模拟污物,所述载体件的结构至少能使流过所述承载面的流体产生紊流。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固定件,其用于连接到所述内镜清洗回路中,并定位所述载体件。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镜清洗效果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管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内镜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端用于与内镜清洗设备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内侧面上还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锋刘颋弗朗索瓦·阿希谋鲁特哈恩·里尔·杜达李康胡方圆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