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1929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包括:第一夹板模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多个第一夹板,多个第一夹板间隔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梁结构固定连接;第二夹板模块,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多个第二夹板,多个第二夹板间隔固定在第二连接板的一侧,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柱或墙固定连接;阻尼棒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销钉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至少一个第一夹板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二夹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体积较小,节省成本;可保证节点在小震下处于弹性刚接,大震下进入塑性变刚度连接,由阻尼耗能作用减小结构所受地震力,保护主体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尤其是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其整体性相对较弱、节点构造复杂。同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到工程界与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已有研究表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下的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因各构件间的连接破坏而导致结构整体的离散、倒塌,而预制构件本身较少发生损坏。以往国内外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件节点,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节点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以提高构件节点的抗震能力,属于传统抗震结构的范畴,而复杂的构造措施往往导致构件节点施工复杂,结构整体依然依靠自身构件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且结构整体对于竖向地震动作用尚缺乏有效的隔绝措施。寻求更为合理的抗震性能,并抵御某种程度上不可预测的灾难性地震,成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步发展的首要任务。消能减震技术是现代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应用于结构抗震设防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现有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性,保证了建筑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与人员安全。因此,将消能减震技术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减震技术应用于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抗震性能薄弱的问题,实现了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被动控制与能量耗散,对于提高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目前研发的绝大部分阻尼器一般通过钢支撑与主体结构连接,支撑结构形式主要有斜杆型、人字型、门架型、交叉型等,这些额外的支撑构件一方面增加了阻尼器安装施工工序和时间,且浪费了材料;另一方面钢支撑安装于结构中,虽增加了抗侧刚度,但对结构也易产生附加内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以解决现有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复杂及节点耗能能力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包括:第一夹板模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多个第一夹板,多个所述第一夹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梁结构固定连接;第二夹板模块,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多个第二夹板,多个所述第二夹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柱或墙固定连接;阻尼棒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销钉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只有一个第二夹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只有一个第一夹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的数量比第二夹板少一个或多一个,当所述第一夹板的数量比第二夹板的数量少一个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当所述第一夹板的数量比第二夹板的数量多一个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夹板。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平板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平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平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棒模块包括阻尼棒和第一封头螺母,所述阻尼棒贯穿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所述第一封头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阻尼棒上,所述销钉模块包括钢棒和第二封头螺母,所述钢棒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所述第二封头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钢棒上。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棒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阻尼棒的直径不同于其他阻尼棒。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棒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销钉模块的数量为一个,以所述销钉模块为中心的同心圆上设置有直径相同的所述阻尼棒模块,所述同心圆的数量为多个,半径小的同心圆处设置的阻尼棒的直径小于半径大的同心圆处设置的阻尼棒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销钉模块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为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钢结构梁或预埋有端部型钢的混凝土梁中的型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为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柱或墙中的预埋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该装置一方面取消了传统阻尼器中的附属支撑杆件,阻尼器安装在梁柱或者梁墙节点处,体积较小,使用灵活,操作简单,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节点在小震下处于弹性刚接,大震下进入塑性变刚度连接,同时由于阻尼耗能作用的发挥,使得结构所受地震力得以减小,保护主体结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模块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模块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模块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板模块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板模块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板模块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板模块的侧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棒模块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棒模块的俯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棒模块的侧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销钉模块的立体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销钉模块的主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销钉模块的俯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销钉模块的侧视图;图17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的建筑结构的立体图。图中,100:阻尼器,101:框架梁,102:框架柱,103:剪力墙,1:第一夹板模块,11:第一连接板,12: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模块,21:第二连接板,22:第二夹板,3:阻尼棒模块,4:销钉模块,41:钢棒,42: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考图1~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100,包括:第一夹板模块1,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多个第一夹板12,多个所述第一夹板12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另一侧用于与梁结构固定连接;第二夹板模块2,包括第二连接板21和多个第二夹板22,多个所述第二夹板22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21的另一侧用于与柱或墙固定连接;阻尼棒模块3,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12及第二夹板22上;销钉模块4,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12及第二夹板22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板12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22之间。本实施例实质提供了一种节点阻尼器(或称节点连接装置),该节点阻尼器可以安装在梁柱之间,也可以安装在梁墙之间。具体地,请参考图17,可以在框架梁101及框架柱102之间设置该阻尼器100,还可以在框架梁101及剪力墙103之间设置该阻尼器100。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中门窗的布置极大的受限,占用了过多的建筑空间,影响了结构的使用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模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多个第一夹板,多个所述第一夹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梁结构固定连接;第二夹板模块,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多个第二夹板,多个所述第二夹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柱或墙固定连接;阻尼棒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销钉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模块,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多个第一夹板,多个所述第一夹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梁结构固定连接;第二夹板模块,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多个第二夹板,多个所述第二夹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与柱或墙固定连接;阻尼棒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销钉模块,贯穿并固定在多个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只有一个第二夹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只有一个第一夹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的数量比第二夹板少一个或多一个,当所述第一夹板的数量比第二夹板的数量少一个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夹板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当所述第一夹板的数量比第二夹板的数量多一个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夹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平板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平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平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结构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炜徐晓珂卢旦刘智龙纵斌马骞金曈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