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1898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及装置,所述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包括: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道集;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获得所述道集中不同的偏移距的叠加道;计算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以及将所计算出的位移场应用于对应的偏移距,以进行各偏移距的剩余动校正。本公开的各方面达到了道集同向轴拉平的目的,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提高叠前AVO分析和弹性参数反演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地震资料品质的不同、静校正方法的局限性、速度求取的精度、各向异性等的存在,叠前偏移成像道集往往存在着剩余动校正问题,剩余动校正量会导致同相轴没有拉平,从而达不到同相叠加的目的,使得地震资料分辨率降低,成像精度受到影响,给AVO分析、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带来了难度。目前解决剩余动校正有很多方法,早期是通过相干、高精度叠加技术或径向滤波技术等,把剩余动校正量作为局部随机静态时移量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逐步地,开始采用在叠前成像道集上进行剩余速度的求取或者进行高阶动校正的方法,但是由于速度拾取的难度,该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满足要求。另外,现在也有很多研究人员采用在某一时窗内形成与地震记录相关的模型道,求取地震数据与模型道的时移量作为剩余动校正量进行校正的方法,但这种模型道求取的精度和方法影响着剩余动校正量,并且难以形成三维位移场。因此,基于上述各解决剩余动校正的方法的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叠前偏移成像道集存在的剩余动校正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叠前偏移成像道集存在的剩余动校正问题,以满足AVO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及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要求。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包括: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共成像点道集;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获得所述道集中不同的偏移距的叠加道;计算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以及将所计算出的位移场应用于对应的偏移距,以进行各偏移距的剩余动校正。其中,所述计算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具体包括:从模型道开始,依次对相邻偏移距的叠加道进行非刚性匹配,求取出相对位移场;以及将相对位移场进行平滑,并对平滑结果求和,得到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装置,包括:道集生成模块,用于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共成像点道集;模型道确立模块,用于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偏移距叠加道生成模块,用于获得所述道集中不同的偏移距的叠加道;位移场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以及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计算出的位移场应用于对应的偏移距,以进行各偏移距的剩余动校正。其中,所述位移场计算模块包括:匹配模块,用于从模型道开始,依次对相邻偏移距的叠加道进行非刚性匹配,求取出相对位移场;以及平滑模块,用于将相对位移场进行平滑,并对平滑结果求和,得到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本公开的各方面达到了道集同向轴拉平的目的,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提高叠前AVO分析和弹性参数反演的精度,满足解释的需求。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流程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位移场剩余动校正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中位移场剩余动校正前的成像道集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中位移场剩余动校正后的成像道集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中校正前的道集对应的叠加剖面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中校正后的道集对应的叠加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资料信噪比差异、各向异性问题的存在、常规静校正、动校正的局限性,经处理后的共成像点道集依然存在着剩余动校正问题,无法满足后续工作的要求。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包括: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道集;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获得所述道集中不同的偏移距的叠加道;计算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以及将所计算出的位移场应用于对应的偏移距,以进行各偏移距的剩余动校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道集优选为共成像点道集,也可以在进行适应性调整后,应用于共中心点道集、共反射点道集等。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道集,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以生成道集,如图2所示,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预处理;步骤S2,对预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静校正及速度分析循环迭代处理;以及步骤S3,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及各向异性分析,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道集。其中,所述步骤S2中,剩余静校正是为了消除地震道之间的剩余时差,而剩余静校正后,再进行速度分析循环迭代处理,有利于后续提高动校正速度的精度。另外,所述步骤S1中,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预处理又主要包括:对地震数据进行观测系统定义、近地表静校正、振幅补偿、叠前去噪等预处理。其中,近地表静校正是为了消除激发接收条件及低降速带速度厚度变化对地震波传播时间的差异,振幅补偿是为了消除时间和空间振幅差异,叠前去噪是为了在叠前需要对各种噪音进行压制,以提高成像质量。本实施方式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近偏移距相对远偏移距,动校正量小,相对准确。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优选为选择偏移距为0-800m的偏移距对应的地震道进行叠加,以获得相应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本实施方式中,获得所述道集中不同的偏移距的叠加道,具体包括:将所述道集中的数据分成若干个偏移距,且使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偏移距段内都有地震道,将每个偏移距段内的地震道进行叠加,获得对应偏移距的叠加道。具体他,设划分的若干个偏移距按从小至大的顺序依次为off-1、off-2、……、off-n,其中n表示划分的偏移距的数量。需注意的是,偏移距范围的划分要尽可能小,且要保证每个偏移距范围都有地震道。计算出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是本实施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是通过非刚性匹配完成该计算过程。非刚性匹配理论近似于数码照相把几个影像合成一个全景图,它基于局部位移场是平滑的,相邻体的位移没有明显变化,非刚性匹配方法的根本是将输入数据位移到参考数据。因此,计算出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具体包括:从模型道开始,依次对相邻偏移距的叠加道进行非刚性匹配,求取出相对位移场;以及将相对位移场进行平滑,并对平滑结果求和,得到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其中,从模型道开始,依次对相邻偏移距的叠加道进行非刚性匹配,求取出相对位移场,具体包括:设模型道为model,对上述的off-1、off-2、……、off-n,将off-1的叠加道与模型道、off-2的叠加道与of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共成像点道集;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并在所述道集中选择不同的偏移距范围获得对应的叠加道;计算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以及将所计算出的位移场应用于对应的偏移距,以进行各偏移距的剩余动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共成像点道集;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并在所述道集中选择不同的偏移距范围获得对应的叠加道;计算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以及将所计算出的位移场应用于对应的偏移距,以进行各偏移距的剩余动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共成像点道集,具体包括: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剩余静校正及速度分析循环迭代处理;以及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及各向异性分析,获得叠前地震数据的共成像点道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集中选择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包括:选择偏移距为0-800m的偏移距对应的地震道进行叠加,以获得相应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道集中不同的偏移距的叠加道,具体包括:将所述道集中的数据分成若干个偏移距,且使每个偏移距对应的偏移距段内都有地震道,将每个偏移距段内的地震道进行叠加,获得对应偏移距的叠加道。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移场剩余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具体包括:从模型道开始,依次对相邻偏移距的叠加道进行非刚性匹配,求取出相对位移场;以及将相对位移场进行平滑,并对平滑结果求和,得到每个偏移距段对应的叠加道相对于模型道的位移场。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海玲高鸿朱成宏张春涛徐蔚亚赵艳平王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