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空心壳体、容置于空心壳体内并可相对于空心壳体转动的旋转轴、安装于空心壳体上用于与旋转轴一起共同固持外墙部件的固定块以及用于将固定块固定于空心壳体上的可拆卸连接装置,所述空心壳体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以及两侧伸出的凸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适应不规则建筑物外墙的需要,并且可以减小外墙的应力,有效地保护了外墙,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高效,制造和安装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墙安装的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建筑物经常采用外墙的结构,例如玻璃外墙。因为一般外墙的面积都比较大,所以通常利用小块的材料拼接而成。一般金属框架都连接成与外墙部件相对应的形状,通常一个外墙的金属框架会最终被连接成相对稳固的网状且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单个的外墙部件安装到对应的金属框架上。由于外墙的面积一般较大,且很多外墙设计为多变的不规则的曲面形状,这就需要金属框架的形状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外墙的曲面形状。由于外墙是采用刚性的固定方式安装在金属框架上,这种刚性的连接不允许外墙有很大的自由度,当外墙安装完成以后可能会具有较大的应力,在实际使用中也容易造成损坏,为了减小外墙可能受到的应力只能尽可能使外墙部件与金属框架高度适配,这必然导致复杂的工艺过程以及相对较高的成本。在同一个区间内都采用同一种结构的金属框架,这样的做法只能在比较粗略的范围内满足外墙部件之间夹角的要求,无法让实际的外墙部件的角度与设计角度精确匹配,同时也必然引起外墙产生较大的应力,且制造成本高。因而,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不规则的外墙曲面形状、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节约成本并可有效减小外墙安装应力的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空心壳体、容置于空心壳体内并可相对于空心壳体转动的旋转轴、安装于空心壳体上用于与旋转轴一起共同固持外墙部件的固定块以及用于将固定块固定于空心壳体上的可拆卸连接装置,所述空心壳体包括下壳体、从下壳体向上延伸出的上壳体以及分别向两侧延伸出的凸块,上壳体包括一通孔,凸块上设置有贯穿凸块的整个长度方向且截面为不完整的圆形的凹形槽,凹形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形的直径,可拆卸连接装置穿过固定块并固定于上壳体的通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及安装后,由于旋转轴可以在凹形槽内转动,所以外墙部件可以相对于空心壳体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当空心壳体左右两侧的两块外墙部件需要实现一定的夹角时,通过旋转轴在凹形槽内的转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两块外墙部件之间的夹角的要求。另外,因为弹性缓冲装置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可以允许外墙部件实现较小角度的调整,同时可以对外墙部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外墙部件可以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则当外墙受到外界的压力时,其可以通过小幅度的转动释放一定的压力,减小了外墙的应力,有效地保护了外墙,且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高效,制造和安装成本低。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与外墙安装完成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部分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部分元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圆圈A内结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圆圈B内结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50包括用于固持外墙部件10的连接器本体51、连接于连接器本体51一端的用于将连接器本体51连接到中央转盘20上的连接头52、将连接头52和中央转盘20连接到一起的销轴53以及连接连接器本体51与连接头52的螺钉54。中央转盘20通过撑杆30固定到建筑物主体结构40上。如图3所示,连接头52与中央转盘20相连接的一端为两片互相平行的夹片521,中央转盘20的一部分夹持到连接头52的两片夹片521之间,并通过销轴53组合在一起;连接头52与连接器本体51相连接的一端为实心长方体形状的连接块522,其上设置螺孔5221,该连接块522全部插入到连接器本体51内部,并利用穿过连接器本体51以及螺孔5221的螺钉54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代替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头52、销轴53以及螺钉54,或者改变连接头52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将多个连接器本体51固定到中央转盘20上或者实现将多个连接器本体51互相连接到一起达到固持外墙部件10的目的即可。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51包括截面为十字状的长条中空空心壳体511、两条安装于空心壳体511上的旋转轴512、设置于旋转轴512与外墙部件10之间的弹性缓冲装置513和双面胶条514以及安装于空心壳体511上的若干固定块515、垫块516及可拆卸连接装置517。本实施例中,空心壳体511和旋转轴512均采用铝合金材质。空心壳体511包括中空的上壳体5111、中空的下壳体5112以及从下壳体5112的上部分别向两侧延伸而出的两个凸块5113。上壳体5111上设置通孔(未标号)。下壳体5112的宽度及体积均大于上壳体5111,二者的中空部分未连通。下壳体5112上设置若干螺孔51121,组装后连接头52的连接块522延伸到下壳体5112的中空部分内,螺钉54与下壳体5112上的螺孔51121及连接头52上的螺孔5221相配合以实现固定。凸块5113靠近上壳体5111的一侧上开设有截面为不完整的圆形的凹形槽51131,其开口处的宽度小于该圆形的直径,凹形槽51131贯穿凸块5113的整个长度方向。旋转轴512包括截面为不完整圆形的旋转单元5121、用于固定外墙部件10的固定单元5122以及开设于固定单元5122上且贯穿固定单元5122的整个长度方向的凹槽5123。凹槽5123开口处的宽度小于凹槽5123本身的宽度。旋转单元5121和固定单元5122相连接的部分宽度较窄,且略小于凹形槽51131的开口处的宽度,而旋转单元5121的形状和空心壳体511上凹形槽51131的形状大致相同,且旋转单元5121的直径大于凹形槽51131开口处的宽度;固定单元5122靠近外墙部件10的一侧表面为平面,远离外墙部件10的一侧表面,被旋转单元5121分隔为两个倾斜的表面,即从截面方向看,固定单元5122靠近旋转单元5121的位置较厚,而远离旋转单元5121的两端较薄,这种斜面形状保证了旋转单元5121可以在一定角度内实现转动。安装时,将旋转轴512从空心壳体511的一端插入到凹形槽51131内,旋转轴512的旋转单元5121容置于凹形槽51131内,且可以在其内围绕旋转单元5121的中心轴在一定角度内转动,由于旋转单元5121的直径大于凹形槽51131开口处的宽度,转动过程中,旋转单元5121不会从凹形槽51131内脱落出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缓冲装置包括容置于旋转轴512的凹槽5123内的扣合单元5131、直接接触外墙部件10的接触部5133以及连接扣合单元5131和接触部5133的宽度较小的弹性缓冲装置主体5132,扣合单元5131的形状与旋转轴512的凹槽5123的形状大致相同,且扣合单元5131的宽度大于凹槽5123开口处的宽度。安装时,将弹性缓冲装置513从旋转轴512的一端插入到凹槽5123内,弹性缓冲装置513的扣合单元5131容置于凹槽5123内,由于扣合单元5131的宽度大于凹槽5123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空心壳体、容置于空心壳体内并可相对于空心壳体转动的旋转轴、安装于空心壳体上用于与旋转轴一起共同固定外墙部件的固定块以及用于将固定块固定于空心壳体上的可拆卸连接装置,所述空心壳体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两侧伸出的凸块,上壳体包括一通孔,凸块上设置有的凹形槽,可拆卸连接装置穿过固定块并固定于上壳体的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空心壳体、容置于空心壳体内并可相对于空心壳体转动的旋转轴、安装于空心壳体上用于与旋转轴一起共同固定外墙部件的固定块以及用于将固定块固定于空心壳体上的可拆卸连接装置,所述空心壳体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两侧伸出的凸块,上壳体包括一通孔,凸块上设置有的凹形槽,可拆卸连接装置穿过固定块并固定于上壳体的通孔内。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不锈钢型材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容置于凹形槽内的旋转单元、用于固定外墙部件的固定单元以及开设于固定单元上且贯穿固定单元的整个长度方向的凹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周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