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及即热式开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1716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及即热式开水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上设有限压孔,隔板的底部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位于第一腔室一侧且管口正对隔板设置,出水管位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蒸汽防喷装置,能够充分将热水中的蒸汽分离出来,且能降低出水口热水的流速,有效解决蒸汽和热水喷射烫伤用户的隐患,并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装配,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承压能力,出水量大,出水更流畅,适用于不同功率、不同流量的即热式开水器及其他需要水汽分离的设备使用,市场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水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开水器的蒸汽防喷装置及一种即热式开水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在饮用水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即热式开水器即开即用,无需等待,健康卫生,可以连续供水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比如专利号为CN204128162U所公开的一种开水器。但是即热式开水器与传统的储水式开水机不同,即热式开水器是边加热边出水,在水沸腾时,常常是开水与大量的水蒸汽同时从出水口中喷出,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烫伤隐患,如何解决蒸汽防喷问题,是必须首要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及一种即热式开水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即热式开水器等设备出水时,蒸汽会与开水同时从即热式开水器的出水口一同喷出,存在烫伤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限压孔,所述隔板的底部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一腔室一侧且管口正对所述隔板设置,所述出水管位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一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一种即热式开水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蒸汽防喷装置,所述蒸汽防喷装置的进水管连接开水器发热杯的出水口,所述蒸汽防喷装置的出水管连接开水器的出水管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部件少;2、水汽分离效果好,可以有效避免蒸汽喷出现象,防止蒸汽烫伤;3、缓流效果好,可以有效避免热水喷溅现象,防止热水喷溅烫伤;4、分离后的水蒸汽经冷凝后可以与开水一同流出,提高出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蒸汽防喷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蒸汽防喷装置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蒸汽防喷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蒸汽防喷装置的剖视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蒸汽防喷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蒸汽防喷装置的剖视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蒸汽防喷装置的出水管设置示意图。标号说明:1-壳体;2-隔板;3-间隙;4-进水管;5-出水管;6-冷水管;10-上盖;11-主体;12-密封圈;13-螺孔;14-隔板安装孔;20-限压孔;21-凸出端;22-槽口;50-斜切口;100-第一腔室;110-第二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带有限压孔的隔板将壳体分隔成两个腔体,热水直接喷射到隔板上后由于受到隔板的阻挡、水-汽密度的差异以及冲击压力的作用,水蒸汽会通过限压孔进入第二腔室内冷凝,而开水则沿着隔板下行留在第一腔室内,从而实现了热水的水汽分离。具体的,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蒸汽防喷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110,所述隔板2上设有限压孔20,所述隔板2的底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间隙3;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位于第一腔室100一侧且管口正对所述隔板2设置,所述出水管5位于第一腔室100或第二腔室110一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的蒸汽防喷装置安装在即热式开水器的发热杯与出水管道之间,蒸汽防喷装置的进水管4连接开水器发热杯的出水口,蒸汽防喷装置的出水管5连接开水器的出水管道。水在发热杯中加热沸腾后,由进水管4进入蒸汽防喷装置的第一腔室100并直接喷射到隔板2上,由于水蒸汽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并且热水在隔板2的阻挡下阻力突然变大,使得混合水蒸汽的压力增大,配合热水的进水压力,热水中的水蒸汽势必会穿过限压孔20进入第二腔室110内进行降压,而开水则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隔板2向下流而留在第一腔室100内,从而使得热水的水汽分离。分离出来的水蒸汽在第二腔室110内进行冷凝液化后,与开水汇流通过出水管5出水。根据出水管5的位置不同,汇流方式分为以下两种:1、出水管5位于第一腔室100一侧:水蒸汽冷凝液化后通过隔板2底部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3流入第一腔室100内与开水一起通过出水管5出水;2、出水管5位于第二腔室110一侧:第一腔室100内的开水通过隔板2底部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3流入第二腔室110内,与水蒸汽的冷凝液化水一起通过出水管5出水。经过上述的水汽分离过程,出水管5流出的热水基本不含水蒸汽,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蒸汽与开水一同喷出的问题,避免蒸汽烫伤;另外,由于热水在隔板2的阻挡下损失了部分动能,热水的流速减慢,因此在出水时不易形成喷溅现象,避免了热水喷溅造成的烫伤,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部件少;2、水汽分离效果好,可以有效避免蒸汽喷出现象,防止蒸汽烫伤;3、缓流效果好,可以有效避免热水喷溅现象,防止热水喷溅烫伤;4、分离后的水蒸汽经冷凝后可以与开水一同流出,提高出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水管4通常设置在靠近壳体1上部的位置,出水管5通常设置在靠近壳体1底部的位置,这样便于出水,水汽分离效果也更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成。隔板2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制作。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由上盖10和主体11组成,上盖10的侧面开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12,主体1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腔体,上盖10与主体11的配合面上对应设置有螺孔13,隔板2与上盖10一体成型。装配时,上盖10与主体11通过穿设于螺孔13内的螺栓紧固,上盖10与主体11的配合面通过密封圈12密封,隔板2将主体11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110。如此结构设计,既便于生产和装配,又能使装置整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承压能力。当然,上盖10与主体11也可以采用扣位连接的方式,可以简化安装工艺,但承压能力相对螺纹连接的方式较差。如图5与图6则示出了一种隔板2与壳体1分开制作的情况,壳体1由上盖10和主体11组成,上盖10上设有隔板安装孔14,隔板2的顶部设有与隔板安装孔14相匹配的凸出端21,隔板2的凸出端21插入隔板安装孔14后与上盖10焊接固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压孔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以上,限压孔20的孔径及数量,在不同的水流量状态下,对水汽分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经实际设计测试,当出水流量大于或等于0.2LPM时,限压孔20的孔径为0.8~1.6mm,限压孔20的数量为1个,水汽分离效果较好,可以满足不同功率、不同流量的即热式开水器的水汽分离,并保证出水流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板2底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的间隙3,可以是隔板2底部不接触壳体1而形成的间隙3,如图1至图4所示;或者是在隔板2底部开设有槽口22,由槽口22形成所述间隙3,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蒸汽防喷装置可以应用于即热式开水器上,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水汽分离的设备上。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制作,如塑料、铝合金、铜、不锈钢等。应用于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8/201510333177.html" title="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及即热式开水器原文来自X技术">蒸汽防喷装置及即热式开水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限压孔,所述隔板的底部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一腔室一侧且管口正对所述隔板设置,所述出水管位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限压孔,所述隔板的底部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一腔室一侧且管口正对所述隔板设置,所述出水管位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孔正对所述进水管的管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容积大于第二腔室的容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高度大于出水管的下边缘与壳体底部的间距,但小于出水管的上边缘与壳体底部的间距。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斯狄渢电开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