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和使用了它的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包含串联连接的2个电容器而不包含二极管桥的倍压型无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2个电容器中的一方在输入正电压时存储电力,另一方在输入负电压时存储电力。根据倍压型无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使用了串联连接的2个电容器,能够减小升压比。另外,由于不包含二极管桥,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损耗。图18是日本特开2012-19637号公报所述的倍压型无桥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电路图。图18所示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9具备:线圈L1;FET(Field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T1、T2;二极管D1~D4;以及电容器C1、C2。功率因数改善电路9的输入侧连接有交流电源7,输出侧连接有负载8。在输入正电压时(交流电源7的第1端子(在附图中为上侧的端子)的电位高于第2端子的电位时),FET:T1启动(swiching)。在FET:T1为导通状态时,能量存储到线圈L1。在FET:T1为截止状态时,能量从线圈L1释放,升压后的电力被充电到电容器C1中。在输入负电压时(交流电源7的第1端子的电位低于第2端子的电位时),FET:T2启动。在FET:T2为导通状态时,能量存储到线圈L1。在FET:T2为截止状态时,能量从线圈L1释放,升压后的电力被充电到电容器C2中。负载8由串联连接的电容器C1、C2供电。因此,施加到负载8的电压成为由包含线圈L1和FET:T1的升压电路生成的电压的2倍。功率因数改善电路9通过控制FET:T1、T2的占空比(在1个周期之中FET为导通状态的时间的比例)使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能切换动作模式,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输入端子和第2输入端子,其用于输入输入电压;第1输出端子和第2输出端子;线圈;开关电路,其与上述线圈协作,对上述输入电压进行升压,生成升压电压;第1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中间节点;以及第2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到上述中间节点,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在第1动作模式中,当上述第1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上述第2输入端子的电位时,将上述升压电压施加到上述第1电容器的两端而使得一端的电位高于另一端的电位,在第1动作模式中,当上述第1输入端子的电位低于上述第2输入端子的电位时,将上述升压电压施加到上述第2电容器的两端而使得一端的电位高于另一端的电位,在第2动作模式中,将上述升压电压施加到串联连接的上述第1电容器和上述第2电容器的两端而使得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的电位高于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的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6 JP 2015-129107;2015.09.09 JP 2015-177351.一种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能切换动作模式,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输入端子和第2输入端子,其用于输入输入电压;第1输出端子和第2输出端子;线圈;开关电路,其与上述线圈协作,对上述输入电压进行升压,生成升压电压;第1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中间节点;以及第2电容器,其一端连接到上述中间节点,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在第1动作模式中,当上述第1输入端子的电位高于上述第2输入端子的电位时,将上述升压电压施加到上述第1电容器的两端而使得一端的电位高于另一端的电位,在第1动作模式中,当上述第1输入端子的电位低于上述第2输入端子的电位时,将上述升压电压施加到上述第2电容器的两端而使得一端的电位高于另一端的电位,在第2动作模式中,将上述升压电压施加到串联连接的上述第1电容器和上述第2电容器的两端而使得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的电位高于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的电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电路是双向开关,包含:第1晶体管,其连接到第1节点与连接节点之间;以及第2晶体管,其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与第2节点之间,上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还具备:模式切换电路,其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另一端连接到上述中间节点,在第1动作模式中为导通状态,在第2动作模式中为截止状态;第1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与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之间而使得电流从上述第1节点侧流过来;第2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与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而使得电流流向上述第1节点侧;第3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与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之间而使得电流从上述第2节点侧流过来;以及第4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与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而使得电流流向上述第2节点侧,上述线圈连接到上述第1输入端子与上述第1节点之间以及上述第2输入端子与上述第2节点之间中的至少一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的源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漏极端子的MOSFET或者HEMT,上述第2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漏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源极端子的MOSFET或者HEM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的发射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集电极端子的IGBT或者双极晶体管,上述第2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集电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发射极端子的IGBT或者双极晶体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的漏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源极端子的MOSFET或者HEMT,上述第2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源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漏极端子的MOSFET或者HEMT。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的集电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发射极端子的IGBT或者双极晶体管,上述第2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连接节点的发射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集电极端子的IGBT或者双极晶体管。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整流元件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的漏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源极端子的MOSFET,上述第4整流元件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漏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的源极端子的MOSFET。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3电容器,其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与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之间,与上述第3整流元件并联连接;以及第4电容器,其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与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与上述第4整流元件并联连接,从上述第1节点经由上述第3电容器到达上述第2节点的配线路径比从上述第1节点经由上述第3整流元件到达上述第2节点的配线路径短,从上述第2节点经由上述第4电容器到达上述第1节点的配线路径比从上述第2节点经由上述第4整流元件到达上述第1节点的配线路径短。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电路包含:第1晶体管,其连接到第1节点与第2节点之间;以及第2晶体管,其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与第3节点之间,上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还具备:模式切换电路,其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另一端连接到上述中间节点,在第1动作模式中为导通状态,在第2动作模式中为截止状态;第1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与上述第1电容器的一端之间而使得电流从上述第1节点侧流过来;第2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3节点与上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端之间而使得电流流向上述第3节点侧;第3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与第4节点之间而使得电流流向上述第1节点侧;以及第4整流元件,其连接到上述第3节点与上述第4节点之间而使得电流从上述第3节点侧流过来,上述线圈连接到上述第2输入端子与上述第2节点之间以及上述第1输入端子与上述第4节点之间中的至少一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的漏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源极端子的MOSFET或者HEMT,上述第2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2节点的漏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第3节点的源极端子的MOSFET或者HEMT。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晶体管是具有连接到上述第1节点的集电极端子和连接到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耕太郎,野村胜,若生周治,五十岚弘树,柴田晃秀,岩田浩,盐见竹史,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