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贵荣专利>正文

梁柱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637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件,属于建筑中梁柱之间的连接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连接主体,连接主体的上下两端延伸出其形状为方形的柱连接部,柱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的连接主体端面的中心重合,柱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所述的柱连接部配合的柱连接部安装槽,柱连接部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柱连接部安装槽连接柱,所述的方形连接主体的横截面与所述的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连接主体设置柱连接部和梁连接部,从而可以跟建筑的需求采用哪种型号的柱连接件来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梁柱连接件的使用更加规范化,而且定型了我们生活中梁柱的常规规格,使梁柱进入量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中梁柱之间的连接部件
,尤其与一种梁柱连接件有关。
技术介绍
梁即为在机械,建筑等工程中存在大量受弯曲的杆件,如起重机大梁,火车轮轴等,我们从广义上把这种一般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为主,且杆件变形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梁;柱是建筑物中垂直的主结构件。现有建筑钢结构框架的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直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或通过焊接等的连接方式,受力差、连接脆弱,梁、柱、楼板等的重力最后均传递到连接节点上由连接紧固件或焊接部来承受,这样会造成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而使连接节点受力更差、连接更脆弱,这会大大降低现有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这是现有的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存在的最大的技术难题。二是现场的螺栓等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环节多,这会提高安装难度,降低安装效率,造成现场施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高。三是传统建筑钢结构框架梁和柱或梁和梁之间由于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或焊接的连接方式,必须对各自的连接端部进行配合连接的设计、加工,当梁或柱要使用标准型材时,其连接端部就必须进行另外设计和加工,当梁或柱不使用标准型材则需专门制造,两种方式都无法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本高,也容易出现梁或柱尺寸加工误差产生连接误差,使本来就脆弱的连接位置很难很好的承受建筑重量负荷以及负荷力的传递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专利号(CN201110114952.2)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梁柱连接件本体、沿竖直方向凸设梁柱连接件本体的立柱插接头、沿水平方向凸设梁柱连接件本体的水平支撑接头,立柱插接头包括两个竖直凸设梁柱连接件本体的对称的、开口朝向两侧的并排的U形块,在U形块的U形槽的底部平面上均设有圆台,在圆台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每个圆台内设有螺纹通孔。然而该结构虽然对梁柱之间的连接进行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其结构复杂,加工麻烦,其规格不是现有建筑领域中通用的连接接口,有可能使用该梁柱连接件对接不上,因此本专利申请人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适用于常规规格且能量产化的梁柱连接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常规规格且能量产化的梁柱连接件。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梁柱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连接主体的上下两端延伸出其形状为方形的柱连接部,柱连接部的中心与所述的连接主体端面的中心重合,柱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所述的柱连接部配合的柱连接部安装槽,柱连接部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柱连接部安装槽连接柱,所述的方形连接主体的横截面与所述的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所述的连接主体侧面的中间设有至少一个向外悬伸呈方形的梁连接部,梁连接部的竖向中心线与所述的连接主体侧面的中心线重合,梁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所述的梁连接部配合的梁连接部安装槽,梁连接部通过所述的梁连接部安装槽连接梁。所述的梁连接部安装槽的下端与所述的梁底部贯通,从而方便插装。所述的梁连接部数量为1个,梁连接部与所述的连接主体呈“T”字形,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单梁。所述的梁连接部数量为2个,两个梁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的连接主体的左右两侧或者前后两侧,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所述的梁连接部数量为2个,两个梁连接部位于所述的连接主体侧面呈90度夹角,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所述的梁连接部数量为3个,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所述的梁连接部数量为4个,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所述连接主体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的连接主体和柱的各个角经过倒角处理,从而使连接主体和柱连接成型形成光滑的直线,外观漂亮大方。本专利技术采用梁挂接件,将梁挂接件悬挂到对应横梁上即可,就能很方便、快速地完成横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将斜顶梁安装到斜屋顶的横梁上和楼梯框架结构的安装。相对于现有的梁与梁之间的连接需通过柱的支撑才能实现的框架结构,室内不会被柱隔开,室内的使用空间大,利用率和美观性大大提高。相对于焊接方式或通过非插接的连接件连接的方式,梁和梁上支撑的板等的重力传递给梁挂接件来承受,梁挂接件再将力传递给横梁,由于梁挂接件的梁插接头、悬挂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梁挂接件直接支撑加强梁,横梁直接支撑梁挂接件,受力好,大大降低了应力过度集中于梁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位置,克服连接位置受力差、连接脆弱的缺陷,且大大减少紧固件连接或焊接的连接环节。采用挂接件的连接方式将建筑重量负荷,均匀而又合理的在梁和梁之间传递,使紧固件或者是焊接处不需要承受梁及梁上的板等的重力,从而大大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安装效率和抗震功能、使用寿命、使用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采用插接件,可以很方便、快速地完成梁与梁之间的连接,柱和柱之间的连接,梁与柱之间的连接,阳台、楼梯、挡墙等的护栏之间的连接。相对于现有的梁与梁之间的连接需通过柱的支撑才能实现的框架结构,室内不会被柱隔开,室内的使用空间大,利用率和美观性大大提高。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连接主体设置柱连接部和梁连接部,从而可以跟建筑的需求采用哪种型号的柱连接件来施工,本专利技术对梁柱连接件的使用更加规范化,而且定型了我们生活中梁柱的常规规格,使梁柱进入量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三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四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五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六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连接主体2,连接主体2的上下两端延伸出其形状为方形的柱连接部1,柱连接部1的中心与连接主体2端面的中心重合,柱3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柱连接部1配合的柱连接部安装槽4,柱连接部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柱连接部安装槽4连接柱3,连接主体2的横截面与柱3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更进一步地,连接主体2侧面的中间设有至少一个向外悬伸呈方形的梁连接部6,梁连接部6的竖向中心线与连接主体2侧面的中心线重合,梁5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梁连接部6配合的梁连接部安装槽7,梁连接部6通过梁连接部安装槽7连接梁5,梁连接部安装槽7的下端与梁5底部贯通,从而方便插装。如图2所示实施例,梁连接部6数量为1个,梁连接部6与连接主体2呈“T”字形,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单梁。如图3所示实施例,梁连接部6数量为2个,两个梁连接部6分别位于连接主体2的左右两侧或者前后两侧,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如图4所示实施例,梁连接部6数量为2个,两个梁连接部6位于连接主体2侧面呈90度夹角,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如图5所示实施例,梁连接部6数量为3个,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如图6所示实施例,梁连接部6数量为4个,该梁柱连接件用于连接双头梁。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主体2的横截面呈方形;连接主体2和柱3的各个角经过倒角处理,从而使连接主体2和柱3连接成型形成光滑的直线,外观漂亮大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连接主体设置柱连接部和梁连接部,从而可以跟建筑的需求采用哪种型号的柱连接件来施工,本专利技术对梁柱连接件的使用更加规范化,而且定型了我们生活中梁柱的常规规格,使梁柱进入量产化。本专利技术采用梁挂接件,将梁挂接件悬挂到对应横梁上即可,就能很方便、快速地完成横梁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将斜顶梁安装到斜屋顶的横梁上和楼梯框架结构的安装。相对于现有的梁与梁之间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梁柱连接件

【技术保护点】
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柱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2),连接主体(2)的上下两端延伸出其形状为方形的柱连接部(1),柱连接部(1)的中心与所述的连接主体(2)端面的中心重合,柱(3)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所述的柱连接部(1)配合的柱连接部安装槽(4),柱连接部(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柱连接部安装槽(4)连接柱(3),所述的连接主体(2)的横截面与所述的柱(3)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柱连接件包括连接主体(2),连接主体(2)的上下两端延伸出其形状为方形的柱连接部(1),柱连接部(1)的中心与所述的连接主体(2)端面的中心重合,柱(3)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所述的柱连接部(1)配合的柱连接部安装槽(4),柱连接部(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柱连接部安装槽(4)连接柱(3),所述的连接主体(2)的横截面与所述的柱(3)的横截面形状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主体(2)侧面的中间设有至少一个向外悬伸呈方形的梁连接部(6),梁连接部(6)的竖向中心线与所述的连接主体(2)侧面的中心线重合,梁(5)的端部内凹形成与所述的梁连接部(6)配合的梁连接部安装槽(7),梁连接部(6)通过所述的梁连接部安装槽(7)连接梁(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连接部安装槽(7)的下端与所述的梁(5)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荣
申请(专利权)人:陈贵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