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0532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2)匹配的充电插针(6);对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时,将充电接口(2)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6)对准插入充电接口(2)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用户体验好,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连接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手持移动终端在充电时需要将其与充电站的位置准确放置,从而才能保证充电站和手持移动终端的可靠连接,这样才能进行可靠充电,此过程对手持终端和充电站的放置位置准确性要求很高,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充电接口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插针;对手持移动终端充电时,将充电接口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对准插入充电接口进行充电。所述的吸附单元包括设置在充电接口两端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底部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包括浮动座、导向柱和充电插针,所述的浮动座活动连接充电站,所述的导向柱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浮动座上方两侧,两个导向柱位置与充电接口两端的定位孔相互匹配,两个导向柱端部设有对应的第二磁铁,所述的充电插针设置在两个导向柱之间,充电插针位置与所述的充电接口位置匹配;充电时,吸附单元吸附导向柱伸入充电接口两端的定位孔中,进而充电插针和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的充电插针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弹针。所述的充电插针包括1个最长弹针、1个次长弹针、8个中等长度弹针、1个次短弹针和1个最短弹针。该系统还包括充电控制单元,所述的充电控制单元包括MOS管、三级管Q1A、三级管Q1B和三级管Q2B,所述的MOS管源极连接电源VCC,MOS管漏极通过电感L1连接所述的最长弹针,所述的次长弹针接地,所述的最短弹针依次串联连接电感L4、电阻R9和电阻R10,电阻R10端部连接至三级管Q2B基极,三级管Q2B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2B集电极分别连接至三级管Q1A基极和三级管Q1B集电极,三级管Q1B基极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5、电阻R6和电感L3,电感L3连接至次短弹针,三级管Q1B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1A基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CC,三级管Q1A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1A集电极通过电阻R1连接至MOS管栅极,MOS管漏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MOS管漏极还分别通过二级管D2以及电容C1接地,其中二级管D2阴极连接MOS管漏极,二级管D2阳极接地,电阻R9和电阻R10连接点连接二级管D4阴极,二极管D4阳极接地,二级管D4阴极还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三级管Q2B基极还通过电阻R11接地,三级管Q1B基极还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5和电阻R6连接点连接二级管D3阴极,二极管D3阳极接地,二级管D3阴极还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VCC,MOS管栅极连接二极管D1阳极,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源VC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实现充电接口和充电插针的连接,从而方便使用,提高用户体验;(2)定位浮动单元设置导向柱,并在导向柱顶部端部设有与充电接口两端的定位孔内的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铁,进而充电时,导向柱插入定位孔进行定位,防止充电插针和充电接口的窜动,提高连接可靠性;(3)充电插针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弹针,通过弹针的高度不同来控制来保证当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可靠接触时充电开始,提高充电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手持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充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以太网的ESD保护电路原理图。图中,1为手持移动终端,2为充电接口,3为定位孔,4为浮动座,5为导向柱,6为充电插针,7为第二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充电接口2匹配的充电插针6;对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时,将充电接口2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6对准插入充电接口2进行充电。如图1所示为手持移动终端1的结构示意图,吸附单元包括设置在充电接口2两端的定位孔3,定位孔3底部设有第一磁铁。如图2所示为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定位浮动单元包括浮动座4、导向柱5和充电插针6,浮动座4活动连接充电站,导向柱5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浮动座4上方两侧,两个导向柱5位置与充电接口2两端的定位孔3相互匹配,两个导向柱5端部设有对应的第二磁铁7,充电插针6设置在两个导向柱5之间,充电插针6位置与充电接口2位置匹配;充电时,吸附单元吸附导向柱5伸入充电接口2两端的定位孔3中,进而充电插针6和充电接口2连接。充电插针6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弹针。充电插针6包括1个最长弹针、1个次长弹针、8个中等长度弹针、1个次短弹针和1个最短弹针。该系统还包括充电控制单元。充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图中P-J为充电插针6,1号脚为最长弹针,12号脚为次长弹针,3~10号脚为中等长度弹针,2号脚为次短弹针,11号脚为最短弹针,充电控制单元包括MOS管、三级管Q1A、三级管Q1B和三级管Q2B,MOS管源极连接电源VCC,MOS管漏极通过电感L1连接最长弹针,次长弹针接地,最短弹针依次串联连接电感L4、电阻R9和电阻R10,电阻R10端部连接至三级管Q2B基极,三级管Q2B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2B集电极分别连接至三级管Q1A基极和三级管Q1B集电极,三级管Q1B基极依次串联连接电阻R5、电阻R6和电感L3,电感L3连接至次短弹针,三级管Q1B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1A基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VCC,三级管Q1A发射极接地,三级管Q1A集电极通过电阻R1连接至MOS管栅极,MOS管漏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VCC,MOS管漏极还分别通过二级管D2以及电容C1接地,其中二级管D2阴极连接MOS管漏极,二级管D2阳极接地,电阻R9和电阻R10连接点连接二级管D4阴极,二极管D4阳极接地,二级管D4阴极还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三级管Q2B基极还通过电阻R11接地,三级管Q1B基极还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5和电阻R6连接点连接二级管D3阴极,二极管D3阳极接地,二级管D3阴极还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VCC,MOS管栅极连接二极管D1阳极,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源VCC。当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向上浮动后,充电插针6插入充电接口2,最长弹针和次长弹针首先依次接触充电接口2中导电接头,保证电源脚1和地脚12首先接触好,电源VCC受控于MOS管(图中MOS1)的控制电路,当最短弹针(11号脚)接触完成后,控制电源VCC通断的MOS管(图中MOS1)打开,给手持移动设备充电。在充电完成、取走设备时,由于最短弹针首先脱离接触,MOS管被关闭,充电站的弹针断电。另外,充电站上设置有以太网接口,终端放置到充电站后即可使用有线网络。图4中ESD1~ESD4为以太网的ESD保护(静电释放保护),在弹针接触的瞬间,通过ESD保护电路释放由静电产生的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2)匹配的充电插针(6);对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时,将充电接口(2)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6)对准插入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两端的吸附单元和设置在充电站上的定位浮动单元,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上设有与所述的充电接口(2)匹配的充电插针(6);对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时,将充电接口(2)放置于定位浮动单元上方,吸附单元吸附定位浮动单元运动,充电插针(6)对准插入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单元包括设置在充电接口(2)两端的定位孔(3),所述的定位孔(3)底部设有第一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浮动单元包括浮动座(4)、导向柱(5)和充电插针(6),所述的浮动座(4)活动连接充电站,所述的导向柱(5)设置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浮动座(4)上方两侧,两个导向柱(5)位置与充电接口(2)两端的定位孔(3)相互匹配,两个导向柱(5)端部设有对应的第二磁铁(7),所述的充电插针(6)设置在两个导向柱(5)之间,充电插针(6)位置与所述的手持移动终端(1)充电接口(2)位置匹配;充电时,吸附单元吸附导向柱(5)伸入充电接口(2)两端的定位孔(3)中,进而充电插针(6)和充电接口(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插针(6)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弹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与充电站的快速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