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及蒸发器;以及净化回路,其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保压气体分离;其中,所述制冷回路在所述冷凝器的顶部或压缩机顶部接入至所述净化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净化方法,其包括:在第一时间区段内,执行:S1:向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注满足设计制冷量的制冷剂;S2:向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注保压气体,使所述制冷系统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以及,在第二时间区段内,执行:S3:将所述制冷系统内的所述保压气体分离并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制冷剂与保压气体的高效及可靠的分离,且避免制冷设备运输过程中发生制冷剂泄漏及设备腐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净化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低压制冷剂的较大型的制冷设备的运输过程维护及成本控制通常存在多类型的问题。例如,若在生产工厂中预先充注制冷剂或保持设备内空间为相对真空,那么由于其管路内的低压特性,在设备运输至客户所需的安置地点途中,容易发生大气及包含其中的水汽渗入制冷设备内的情况,这将导致制冷设备内部的金属材质发生腐蚀问题。另一种情形如专利申请WO2015/068455所示,其在生产工厂中先完全充注保压气体,这可以保证运输过程的相对平稳。但其在客户所需的安置地点需要抽出保压气体,并再重新充注制冷剂。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无法保证操作人员及操作过程的规范性,难以确保充注质量;另一方面也会比在工厂集中充注制冷剂花费更多的物料采购成本。因此,如何既保证在制冷设备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又保证成本及操作的可控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若在制冷设备中已充注保压气体或其他气体,那么为免影响设备性能,则在设备正式运转前,需将相应的气体从制冷设备的管路内抽出。如何在将这些气体与制冷剂分离开并排出也需要解决。例如,如中国专利CN104471331所示,其提供了一套连接于制冷系统的净化设备,并公开了利用气体分离来实现的制冷剂净化。该套原理固然可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将该套设备具体连接到制冷系统中的连接方式(例如气体抽出位置及气体返回位置等)的设计仍然在不断优化中,以此来实现更好的净化效果。这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与净化回路具体的连接设计,以便实现制冷剂与保压气体的高效及可靠的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净化方法,以免制冷设备运输过程中发生制冷剂泄漏及设备腐蚀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或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及蒸发器;以及净化回路,其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保压气体分离;其中,所述制冷回路在所述制冷系统的最高处或局部最高处接入至所述净化回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净化方法,其包括:在第一时间区段内,执行:S1:向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注满足设计制冷量的制冷剂;S2:向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注保压气体,使所述制冷系统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以及,在第二时间区段内,执行:S3:将所述制冷系统内的所述保压气体分离并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的净化回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及图2,提供了一套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回路100及净化回路200。其中,鉴于本套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净化的高适用范围,此处描述的制冷回路100可为任一常规大型制冷设备的制冷回路,其通常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30、冷凝器110、节流元件140及蒸发器120。在此不再赘述该制冷回路中各部件结构。该制冷系统还包括净化回路200,其用于将制冷回路100内的保压气体分离出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制冷系统而言,其制冷回路可能仅存在制冷剂。然而,对于尚未投入使用的常规制冷系统而言,特别是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尚未使用时的状态而言,为避免制冷系统管路内处于负压状态而导致水汽或大气渗入,进而带来部件腐蚀问题,通常会在制冷系统管路内充注保压气体。在此种情况下,若要使制冷系统投入正常运转,还需在运行前将系统内的保压气体分离并排出。此类保压气体在充注进入系统管路中后,通常会积存在整个机组的最高点处或局部最高处。因此,为便于净化系统的分离提纯,可使制冷回路100在所述制冷系统的最高处或局部最高处接入至所述净化回路20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保压气体或空气的密度通常低于气态制冷剂的密度,因此这些气体在进入系统管路后理论上应积存在整个系统的最高点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决于保压气体的充注点的不同和/或空气渗入系统管路的具体位置不同,这些气体同样有可能直接积存在其进入系统处的部件内最高点处(也即局部最高处),而不必然顺着管路流至整个系统的最高处。根据大型机组的常规部件布局,整个系统的最高处一般为压缩机顶部,而常规的保压气体充注点一般会选择冷凝器110底部的第一充注口和/或蒸发器120的顶部的第二充注口102。因此,这些气体通常最集中于冷凝器的上部或压缩机顶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使制冷回路100通过其冷凝器的顶部的第一分离口103或压缩机顶部的第二分离口104接入至净化回路200。这更易于将制冷剂与保压气体的混合物引入净化回路200,从而更优地实现对保压气体及制冷剂的分离,进而保证后续机组开机操作时的高性能。此外,净化回路200可在冷凝器的底部接回至制冷回路100。如此设计使得净化回路200的气体入口231及制冷剂出口232存在高度差,在已完成分离的制冷剂流回制冷回路100时,由于重力驱动能够顺利流回冷凝器。出于上文所述的同样的目的,作为备选,净化回路200还可在蒸发器的底部接回至制冷回路100。此时除了受重力驱动外,还能受到额外的压差推动,改善了驱动效率。应当知道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净化回路具有分离制冷剂及保压气体,至于其具体结构及分离原理则可具有多种形式。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几种可能的净化回路作为备选。然而,即使未在下文示出,根据本文作为示例所提供的这几种方式的启发,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能够想到其他相关的可能性。在图2中示出了净化回路200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净化压缩机210、净化冷凝器220、膨胀阀240及低温分离器230。其中,净化回路200通过低温分离器230双向连接至制冷回路100。更具体而言,低温分离器230作为净化回路200与制冷回路100的流体交换中介而存在。即,制冷剂与保压气体的混合物从制冷回路100流入低温分离器230,经过低温分离器230的分离及提纯后,已分离的制冷剂经由低温分离器230流回至制冷回路100,而分离出的保压气体则经由低温分离器230排放至大气中。关于低温分离器230中的各个开口,本实施例也提供了其具体的设计位置。例如,其具有位于低温分离器230顶部的入口231、位于低温分离器230底部的制冷剂出口232以及位于低温分离器230顶部的保压气体出口233。由于此实施例采用的低温分离原理,因此,在低温下发生液化的制冷剂可以十分容易地从设于较低处的制冷剂出口232流回制冷回路100;而在低温下依然保持气态的保压气体则可以十分容易地从设于较高处的保压气体出口233排放至大气中。此外,将入口231设于低温分离器230顶部也避免了制冷剂及保压气体的混合气体对积存在低温分离器230底部的液体制冷剂造成扰动,更有助于净化回路的净化工作。另外,净化回路200还包括一条排放支路,其连接在低温分离器230的保压气体出口233上。排放支路上设有再生过滤器250及气泵260。其中,气泵260用于为待排放的保压气体提供抽吸动力,而再生过滤器250则用于将混合在保压气体中的微量制冷剂滤除,以免微量制冷剂逸散后对大气造成污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回路, 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及蒸发器;以及净化回路,其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保压气体分离;其中,所述制冷回路在所述制冷系统的最高处或局部最高处接入至所述净化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及蒸发器;以及净化回路,其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保压气体分离;其中,所述制冷回路在所述制冷系统的最高处或局部最高处接入至所述净化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在所述压缩机顶部或冷凝器的顶部接入至所述净化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回路在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接回至所述制冷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回路在所述蒸发器的底部接回至所述制冷回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回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净化压缩机、净化冷凝器、膨胀阀及低温分离器;所述净化回路通过所述低温分离器双向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在所述压缩机顶部或冷凝器的顶部接入至所述低温分离器的顶部;和/或所述低温分离器的底部在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或所述蒸发器的底部接回至所述制冷回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回路还包括:排放支路,其用于将由所述低温分离器分离出的保压气体排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支路连接至所述低温分离器的顶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支路上设置有再生过滤器及气泵。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回路包括加压泵及加压分离器,所述净化回路通过所述加压分离器双向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回路还包括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A斯塔克,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