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准备;(2)养殖池消毒与益生菌培养;(3)虾苗放养;(4)饲料投喂;(5)养殖池的水质监测与管理;(6)收获。该方法通过合理控制有机碳源投入,科学应用硝化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制剂,在养殖水环境中定向培育以硝化菌为优势的微生物菌团即硝化菌团,同时合理控制硝化菌团浓度,对氨氮、亚硝酸盐进行原位生物净化,实现南美白对虾的封闭式安全高效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虾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对虾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性产业,2014年全国养殖对虾产量达到了174万多吨,其中南美白对虾为主要的养殖品种,产量为157万多吨。然而,近几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张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发、药物残留与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在集约化养殖方式下,对虾养殖高产是以提高放养密度、增加饲料投入为前提的,养殖过程中由残饵、粪便、排泄物、肥料和药物等带来的自身污染非常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负面效应也极其突出。养殖环境的恶化又成为对虾病害频频暴发的诱导因素,导致各类虾病逐年增加。基于生物安全的零换水养殖模式符合对虾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高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是实现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模式推广应用的关键。近年来发展的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零换水养殖水质调控中发挥出显著优势,不仅可以对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进行原位生物转化处理,还可以促进水体营养物质循环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为实现对虾的封闭式集约化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投入大量的有机碳源来促进水体异养细菌的大量增殖,从而将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无机氮物质转化为微生物蛋白,以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然而在对虾养殖生产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首先,大量有机碳源的投入会增加养殖生产成本,控制不当还有可能造成水体的超富营养化,当水体供氧不足时极易导致水质败坏严重影响养殖对虾的生存与健康;其次,异养细菌为主的生物絮团大量增长会加重水体溶氧负荷,加之生物絮团养殖水体中微藻数量极低,故而不易去除水体中富含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无机氮物质;再者,养殖对虾摄食利用生物絮团有限,养殖中后期大量异养菌絮团不断老化沉降,若未能有效去除亦可造成养殖水体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控制有机碳源投入,科学应用硝化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制剂,在养殖水环境中定向培育以硝化菌为优势的微生物菌团即硝化菌团,同时合理控制硝化菌团浓度,对氨氮、亚硝酸盐进行原位生物净化,实现南美白对虾的封闭式安全高效养殖。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准备:选取养殖池,清洗消毒后注入海水;(2)养殖池消毒与益生菌培养:养殖池注满海水后,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全池泼洒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芽孢杆菌发酵物,并在养殖池塘中加入硝化菌;其中硝化菌的初始浓度为103~104cfu/mL,持续添加硝化菌至水体中出现悬浮絮团颗粒,水色黄绿色或淡黄色,透明度40~60cm;(3)虾苗放养:选取南美白对虾虾苗试水后放养;(4)饲料投喂:放养虾苗当天投喂幼虾饲料,养殖1~21d期间,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养殖22d之后,投喂量以摄食完全无残余饲料为宜;(5)养殖池的水质监测与管理:养殖全程不换水,蒸发损失的水量以新鲜的淡水或海水补充;每1~2d测定水体盐度、水温、溶解氧浓度、pH值指标,每5~7d测定水体总碱度、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微生物菌团沉降量指标;放苗养殖10~15d时,每次投喂饲料后,在养殖水体中施用红糖或糖蜜促进水体细菌增殖,并且每2~4天以硝化菌为基础定期配合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有益菌,反复施用3~4次,使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低于1mg/L和亚硝酸盐浓度低于2mg/L;养殖16~100d时,水体形成以硝化菌为优势的微生物菌团即硝化菌团,氨氮浓度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低于1mg/L时,逐步减少或停止添加红糖或糖蜜,但每3~5d维持添加硝化菌以保持其在水体中的生态优势;养殖40~50d后,当水体中微生物菌团过多时,每7~15d去除富余的微生物菌团,使水体的微生物菌团的沉降量在10~15mL/L;养殖过程中调节养殖水体的总碱度与pH,使水体总碱度不低于120mg/L,pH值保持在6.5~8.5,以维持良好的硝化菌增殖环境,同时水体溶解氧浓度保持在4~8mg/L,水体始终保持流动状态;同时养殖期间保持水体的盐度15~35‰、水温22~34℃;(6)收获经过80~100d的养殖,达到对虾规格后即可收获。在上述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养殖池为有大棚覆盖的小型池塘或室内工厂化养殖池,进行养殖前8~15d对养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养殖池内形成以跑道式结构为宜。进行养殖前8~15d对养殖池进行清洗与彻底消毒,检查调试相关设备,确保各设施部件正常运行,然后注入沙滤海水。根据养殖池具体情况,水深可以为0.6~1.5m。步骤(1)中在养殖池中设置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池中的水体能形成持续流动状态。增氧设备可以使用水车式、射流式增氧机、射流器等,以满足高密度养殖的水体溶氧供给;同时须保证水体能形成持续流动状态。步骤(1)中所述海水为砂滤海水,其盐度为15~35‰,水温为22~34℃,pH值为6.5~8.5,总碱度不小于120mg/L。步骤(2)中养殖池注满海水后,先进行消毒处理,消毒采用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5~10mg/L)消毒2~8h,充分曝气8~20h,去除余氯。步骤(2)中所述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芽孢杆菌发酵物的每次泼洒量为10~20g/m3,泼洒1~2次,连续泼洒3天。步骤(2)中所述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芽孢杆菌发酵物为:选取对虾饲料和红糖混匀后,加入池水和芽孢杆菌,充气发酵8~12h,其中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质量配比为1:1~3:2,池水的用量为对虾饲料和红糖总质量的4~5倍。进一步的,放养虾苗前4~8d,水温22~34℃,将对虾饲料破碎后和红糖按1:1~3:2的比例混合,并加入4~5倍体积的池水和适量芽孢杆菌制剂,充气发酵8~12h,制成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芽孢杆菌发酵物。所用的对虾饲料为市场销售的全人工配合南美白对虾饲料(0号饲料)。步骤(3)中虾苗的平均体长为0.8~1.0cm,放苗密度为300~600尾/m2。对虾虾苗最好选择优质无特定病原的南美白对虾虾苗,规格为平均体长0.8~1.0cm,个体活力好,体表干净,肌肉透明,肠道饱满,逆游能力强,所含黄色弧菌不超过2×105cfu/g~4×105cfu/g,绿色弧菌不超过3×104cfu/g~6×104cfu/g。具体放养密度需视养殖池大小和配套设备条件而定,放苗前须取小部分虾苗置于盛有养殖池水的容器中进行试水1~4h,确定虾苗可适应水体环境后,再将所需放养虾苗均匀放入养殖池中。步骤(4)中放养虾苗当天投喂幼虾饲料,首次投喂量为虾苗总质量的15~20%,养殖1~21d期间,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每天以前一天投喂饲料量的1.1~1.3倍进行投喂。选用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全人工配合饲料,依据虾体大小和生长情况适时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饲料,做到定时、适量、全池投喂。每天投喂3~5次,上午投喂量30%,中午40%,傍晚30%。放苗当天投喂幼虾饲料,首次投喂量以虾苗的体重总质量的15~20%称量。养殖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准备:选取养殖池,清洗消毒后注入海水;(2)养殖池消毒与益生菌培养:养殖池注满海水后,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全池泼洒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芽孢杆菌发酵物,并在养殖池塘中加入硝化菌;其中硝化菌的初始浓度为103~104cfu/mL,持续添加硝化菌至水体中出现悬浮絮团颗粒,水色黄绿色或淡黄色,透明度40~60cm;(3)虾苗放养:选取南美白对虾虾苗试水后放养;(4)饲料投喂:放养虾苗当天投喂幼虾饲料,养殖1~21d期间,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养殖22d之后,投喂量以摄食完全无残余饲料为宜;(5)养殖池的水质监测与管理:养殖全程不换水,蒸发损失的水量以新鲜的淡水或海水补充;每1~2d测定水体盐度、水温、溶解氧浓度、pH值指标,每5~7d测定水体总碱度、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微生物菌团沉降量指标;放苗养殖10~15d时,每次投喂饲料后,在养殖水体中施用红糖或糖蜜促进水体细菌增殖,并且每2~4天以硝化菌为基础定期配合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有益菌,反复施用3~4次,使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低于1mg/L和亚硝酸盐浓度低于2mg/L;养殖16~100d时,水体形成以硝化菌为优势的微生物菌团即硝化菌团,氨氮浓度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低于1mg/L时,逐步减少或停止添加红糖或糖蜜,但每3~5d维持添加硝化菌以保持其在水体中的生态优势;养殖40~50d后,当水体中微生物菌团过多时,每7~15d去除富余的微生物菌团,使水体的微生物菌团的沉降量在10~15mL/L;养殖过程中调节养殖水体的总碱度与pH,使水体总碱度不低于120mg/L,pH值保持在6.5~8.5,以维持良好的硝化菌增殖环境,同时水体溶解氧浓度保持在4~8mg/L,水体始终保持流动状态;同时养殖期间保持水体的盐度15~35‰、水温22~34℃;(6)收获经过80~100d的养殖,达到对虾规格后即可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硝化菌团调控水质的南美白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准备:选取养殖池,清洗消毒后注入海水;(2)养殖池消毒与益生菌培养:养殖池注满海水后,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全池泼洒对虾饲料和红糖的芽孢杆菌发酵物,并在养殖池塘中加入硝化菌;其中硝化菌的初始浓度为103~104cfu/mL,持续添加硝化菌至水体中出现悬浮絮团颗粒,水色黄绿色或淡黄色,透明度40~60cm;(3)虾苗放养:选取南美白对虾虾苗试水后放养;(4)饲料投喂:放养虾苗当天投喂幼虾饲料,养殖1~21d期间,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养殖22d之后,投喂量以摄食完全无残余饲料为宜;(5)养殖池的水质监测与管理:养殖全程不换水,蒸发损失的水量以新鲜的淡水或海水补充;每1~2d测定水体盐度、水温、溶解氧浓度、pH值指标,每5~7d测定水体总碱度、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微生物菌团沉降量指标;放苗养殖10~15d时,每次投喂饲料后,在养殖水体中施用红糖或糖蜜促进水体细菌增殖,并且每2~4天以硝化菌为基础定期配合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有益菌,反复施用3~4次,使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低于1mg/L和亚硝酸盐浓度低于2mg/L;养殖16~100d时,水体形成以硝化菌为优势的微生物菌团即硝化菌团,氨氮浓度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低于1mg/L时,逐步减少或停止添加红糖或糖蜜,但每3~5d维持添加硝化菌以保持其在水体中的生态优势;养殖40~50d后,当水体中微生物菌团过多时,每7~15d去除富余的微生物菌团,使水体的微生物菌团的沉降量在10~15mL/L;养殖过程中调节养殖水体的总碱度与pH,使水体总碱度不低于120mg/L,pH值保持在6.5~8.5,以维持良好的硝化菌增殖环境,同时水体溶解氧浓度保持在4~8mg/L,水体始终保持流动状态;同时养殖期间保持水体的盐度15~35‰、水温22~34℃;(6)收获经过80~100d的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武杰,文国樑,曹煜成,李卓佳,武心华,孔延涛,胡晓娟,徐煜,苏浩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阳江市虾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