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906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20‑180份、麻黄根10‑70份、太子参70‑130份、枣皮70‑130份、煅牡蛎150‑210份、浮小麦120‑180份、灵芝30‑90份、白芍40‑100份、桑叶40‑100份、五味子20‑80份、桑椹子20‑80份、红景天10‑50份、木蝴蝶10‑50份、炙甘草10‑50份、地骨皮20‑80份、糯稻根70‑130份、牡丹皮20‑80份、茯苓20‑80份、炒白术20‑80份、安赛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香精0.001‑0.0016份。该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湿、敛汗的功效,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无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汗、盗汗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失密而引起的汗液外泄;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常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其临床特征是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后自止者,称为盗汗,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自汗、盗汗的病因分为内、外之因,其内因者为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所致;外因者为风邪外袭,其病位在肺卫,与肝有关;基本病机为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或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所致;自汗、盗汗的病理性质多属虚证,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自汗日久,阴液亏虚,易并发盗汗;属实证者,以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自汗与盗汗的诊断依据为⑴病因: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存在;⑵临床表现:①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的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目前,中医药治疗自汗盗汗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因其副作用小已为广大自汗盗汗患者所接受;但纵观近年来研究概况,尚存在不少问题,如汤剂加减者多,固定剂型者少等等;特别是对药物作用机制、环节等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方法,探讨自汗盗汗病因病机,筛选验证有效药物,研制针对性强、疗效肯定、剂型简便的中药制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久服的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湿、敛汗的功效,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无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20-180份、麻黄根10-70份、太子参70-130份、枣皮70-130份、煅牡蛎150-210份、浮小麦120-180份、灵芝30-90份、白芍40-100份、桑叶40-100份、五味子20-80份、桑椹子20-80份、红景天10-50份、木蝴蝶10-50份、炙甘草10-50份、地骨皮20-80份、糯稻根70-130份、牡丹皮20-80份、茯苓20-80份、炒白术20-80份、安赛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香精0.001-0.0016份;其制备步骤为:(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00-180目,备用;(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300目,备用;(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6-10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14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5-8倍,煎煮25-5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备用;(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24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90℃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并置于-5至0℃冷冻48-72小时,备用;(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200-300目,备用;(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9倍,在搅拌罐中搅拌15-20分钟,静置4-8小时,再搅拌15-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25-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15-20分钟,最后在4-8℃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优选的方案中,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50份、麻黄根40份、太子参100份、枣皮100份、煅牡蛎180份、浮小麦150份、灵芝60份、白芍70份、桑叶70份、五味子50份、桑椹子50份、红景天30份、木蝴蝶30份、炙甘草30份、地骨皮50份、糯稻根100份、牡丹皮50份、茯苓50份、炒白术50份、安赛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香精0.0013份;其制备步骤为:(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80目,备用;(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目,备用;(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80目,得原料粉,备用;(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目,得原料粉,备用;(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10倍,煎煮4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倍,煎煮4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8倍,煎煮3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65℃测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备用;(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测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并置于-5℃冷冻48小时,备用;(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300目,备用;(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倍,在搅拌罐中搅拌20分钟,静置8小时,再搅拌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20分钟,最后在8℃的条件下静置12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所用中药原料药的药理如下:黄芪: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麻黄根: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太子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枣皮: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此外还有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煅牡蛎:性味,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肾经: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20‑180份、麻黄根10‑70份、太子参70‑130份、枣皮70‑130份、煅牡蛎150‑210份、浮小麦120‑180份、灵芝30‑90份、白芍40‑100份、桑叶40‑100份、五味子20‑80份、桑椹子20‑80份、红景天10‑50份、木蝴蝶10‑50份、炙甘草10‑50份、地骨皮20‑80份、糯稻根70‑130份、牡丹皮20‑80份、茯苓20‑80份、炒白术20‑80份、安赛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香精0.001‑0.001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20-180份、麻黄根10-70份、太子参70-130份、枣皮70-130份、煅牡蛎150-210份、浮小麦120-180份、灵芝30-90份、白芍40-100份、桑叶40-100份、五味子20-80份、桑椹子20-80份、红景天10-50份、木蝴蝶10-50份、炙甘草10-50份、地骨皮20-80份、糯稻根70-130份、牡丹皮20-80份、茯苓20-80份、炒白术20-80份、安赛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香精0.001-0.001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00-180目,备用;(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300目,备用;(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4)取原料五味子、桑椹子、红景天、木蝴蝶、炙甘草、地骨皮、糯稻根、牡丹皮、茯苓、浮小麦、炒白术、白芍、桑叶混合,粉碎成50-80目,得原料粉,备用;(5)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煅牡蛎、步骤(2)中粉碎后的灵芝加水为原料总量的6-10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药渣与步骤(3)中、步骤(4)中所得的原料粉混合煎煮,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10-14倍,煎煮25-55分钟,倒出药液,再次加水为原料总重量的5-8倍,煎煮25-55分钟,合并三次药液,过滤,减压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备用;(6)将步骤(5)中所得清膏按体积比加入15%的乙醇,静止12-24小时,挥去乙醇,再过滤,再浓缩至80-90℃测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并置于-5至0℃冷冻48-72小时,备用;(7)取原料安赛蜜、苯甲酸钠、香精分别粉碎成200-300目,备用;(8)将步骤(6)中所得浸膏加入纯净水,加水量为其重量的6-9倍,在搅拌罐中搅拌15-20分钟,静置4-8小时,再搅拌15-20分钟,边搅拌边使浆液流入325-360目筛孔震动筛过滤,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粉碎后安赛蜜和苯甲酸钠,搅拌15-20分钟后加入粉碎后香精,再搅拌15-20分钟,最后在4-8℃的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灌装,灭菌,即得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1)取原料煅牡蛎粉碎成180目,备用;(2)取原料灵芝进行粉碎,粉碎成260目,备用;(3)取原料黄芪、麻黄根、太子参、枣皮混合,粉碎成80目,得原料粉,备用;(4)取原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百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