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投影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和投影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其中,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出风设备、第一散热片和第一导热组件,第一出风设备与第一导热组件分别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出风设备、第二散热片和第二导热组件,第二出风设备与第二导热组件分别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第一导热组件与第二导热组件形成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散热系统能够解决一定体积内较高功率发热源的散热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投影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投影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及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投影设备中,根据投影机的成像原理,在投影机投影输入信号时,需要极高的亮度,为保证达到这样高的亮度输出,投影机就必须通过采用大功率的光源来实现。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必然在机器内部产生很高的热量。除了投影机光源产生的热量外,投影机的电源也会在工作时产生很大的热量。投影机灯泡、成像系统、电源等等产生的热量都在机器内部狭小的空间内汇聚,其产生的高温不仅对于投影机的正常使用有影响,而且会大大缩短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目前,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投影设备开始走向轻量化和小型化,这对其内部的散热系统的布局造成了较高的难度。怎样才能在小空间内使设备产生的热量得到更多的释放,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旨在解决在一定体积内较高功率发热源的散热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出风设备、第一散热片和第一导热组件,第一出风设备与第一导热组件分别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出风设备、第二散热片和第二导热组件,第二出风设备与第二导热组件分别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第一导热组件与第二导热组件形成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错位排布。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安装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与第二侧,第一出风设备设置在第一侧,第二出风设备设置在第二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出风设备和第二出风设备设置在安装部的任意的同一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安装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一出风设备设置在第一侧或第二侧,第二出风设备设置在第三侧或第四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一导热条,第二导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板、第三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机构,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第三导热板围合而成安装部,第一导热条的一端与第一导热板连接,第一导热条的相对应的一端与第一散热片连接,第二导热机构的一端与第二导热板和第三导热板连接,第二导热机构的相对应的一端与第二散热片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机构包括第二导热条,第二导热条的一端与第二散热片连接,第二导热条远离第二散热片的一端设置有分别与第二导热板和第三导热板连接的两端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机构包括第二导热条和第三导热条,第二导热条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散热片和第二导热板连接,第三导热条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散热片和第三导热板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机构与第二散热片相连的一端穿过第二散热片。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投影设备的热源设置于上述的安装部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散热系统,通过两个散热装置的设计,能够对同一系统的多处发热源进行散热,在不改变设备体积的情况下,增大散热功率,解决了一定体积内较高功率发热源的散热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投影设备由于安装由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系统,设备的散热效果得到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1提供的散热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1提供的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2提供的散热系统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3提供的散热系统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4提供的散热系统的立体图。图中标记分别为:散热系统100、300、400、500;投影设备200;第一散热装置120、320、420、520;第二散热装置110、310、410、510;第一散热片123、423、523;第一出风设备122、422;第一导热板124、424、524;第一导热条121、521;第二散热片111、311;第二出风设备112、312、412、512;第二导热板113、315;第三导热板114、314;第二导热条115、313;第三导热条116;安装部1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阅图1和图2所示,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100,包括第一散热装置120和第二散热装置110。第一散热装置120包括第一散热片123、第一出风设备122、第一导热条121和第一导热板124。第一导热条121和第一出风设备122分别与第一散热片12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设备122为风扇,第一导热条121为铜管,第一导热板124为铜片。这里的铜管可以是实心铜管,也可以是空心铜管。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提及的铜管均为空心铜管。在管内填充有导热液,导热液因受热而蒸发,流向散热器的鳍片,冷却后又变成液体。液体在蒸发和冷凝时,所吸收的热量是温升时的上百倍。这样一来,空心管里的一点点液体也可以搬运出不少的热量。除了散热能力更好,相比于实心铜管,空心铜管的重量更轻,更有利于安装。第一出风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出风设备、第一散热片和第一导热组件,所述第一出风设备与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片连接,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出风设备、第二散热片和第二导热组件,所述第二出风设备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片连接,所述第一导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形成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出风设备、第一散热片和第一导热组件,所述第一出风设备与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片连接,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出风设备、第二散热片和第二导热组件,所述第二出风设备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散热片连接,所述第一导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组件形成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错位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与第二侧,所述第一出风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出风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二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设备和所述第二出风设备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任意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出风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出风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或所述第四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波,肖适,刘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