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前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74572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童车前转向结构包括:方向盘(1)、转向管柱(2)、转向机(3)、左转向拉杆(4)、右转向拉杆(5)、左前羊角(6)和右前羊角(7)。优点为:(1)左右转向拉杆的顶端固定到转向机的同一侧,因此,有利于将方向盘布置到车体的一侧,增加车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放置大体积物品,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布置的优点,可使合座舱左右并排设置两个座椅;(2)所有连接件均采用螺栓连接,经济实用,结构简单稳固,转向轻盈不失稳定,转向易于安装调整,操作简便;(3)转向管柱快拆,易于安装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童车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儿童四轮车,儿童四轮车的结构与普通汽车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电池的驱动下,儿童可在车子内操控汽车,进行前进、后退等控制,一方面,可锻炼儿童的驾驶技巧;另一方面,也为儿童带来娱乐趣味性。然而,现有的儿童四轮车的转向结构形式主要为:将转向机布置于中间,将左右转向拉杆分别布置于转向机的左右两侧,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机动作,从而带动左右转向拉杆动作,最终实现转向。上述转向结构形式主要具有以下不足:由于左右转向拉杆分别布置于转向机的左右两侧,因此,需要将方向盘布置在车体的中央,导致车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低,不利于在车仓内放置大体积的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包括:方向盘(1)、转向管柱(2)、转向机(3)、左转向拉杆(4)、右转向拉杆(5)、左前羊角(6)和右前羊角(7);所述转向管柱(2)的顶端与所述方向盘(1)的底部螺接固定;所述转向管柱(2)的底端通过万向节(8)与所述转向机(3)的齿轮联动;所述转向机(3)包括支撑座和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齿轮齿条传动件;所述齿轮齿条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水平布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的另一端一体成形有转向节接头(3.1);所述左转向拉杆(4)的一端通过第1球头(9)与所述转向节接头(3.1)的左侧铰接;所述左转向拉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2球头(10)与所述左前羊角(6)铰接;所述右转向拉杆(5)的一端通过第3球头(11)与所述转向节接头(3.1)的右侧铰接;所述右转向拉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4球头(12)与所述右前羊角(7)铰接。优选的,所述转向管柱(2)包括上转向管柱(2.1)、下转向管柱(2.2)和螺母(2.3);所述上转向管柱(2.1)的顶端与所述方向盘(1)螺接固定;所述上转向管柱(2.1)和所述下转向管柱(2.2)通过v型槽对插;在所述上转向管柱(2.1)和所述下转向管柱(2.2)相交区域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2.3)套设于上下转向管柱相交区域的外壁,进而将所述上转向管柱(2.1)和所述下转向管柱(2.2)固定到一起。优选的,所述上转向管柱(2.1)包括上转向管柱本体(2.1.1)和与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一体成形的v型插芯(2.1.2);其中,所述v型插芯(2.1.2)位于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的底端,所述v型插芯(2.1.2)的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增大,并且,v型插芯(2.1.2)最顶端的外径大于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的外径,使所述v型插芯(2.1.2)和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相交的位置形成台阶;所述下转向管柱(2.2)包括下转向管柱本体(2.2.2)和与所述下转向管柱本体(2.2.2)一体成形的圆台(2.2.3);所述圆台(2.2.3)位于所述下转向管柱本体(2.2.2)的顶端,所述圆台(2.2.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圆台(2.2.3)的顶端开设有v型插槽(2.2.1),所述v型插槽(2.2.1)的槽径自顶向下逐渐减小,并且,所述v型插槽(2.2.1)的槽底宽度小于所述v型插芯(2.1.2)的底端宽度;所述螺母(2.3)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具有与圆台(2.2.3)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母本体的底端为敞口结构,所述螺母本体的顶端形成有圆柱凸台(2.3.1),所述圆柱凸台(2.3.1)开设有内径小于所述螺母本体的内径的圆柱凸台通孔,并且,所述圆柱凸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v型插芯(2.1.2)最顶端的外径,所述圆柱凸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的外径;将所述螺母(2.3)套设于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然后向下滑动所述螺母(2.3),由于所述螺母(2.3)的圆柱凸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v型插芯(2.1.2)最顶端的外径,因此,所述螺母(2.3)旋到最底部后,所述v型插芯(2.1.2)位于所述螺母(2.3)的内腔,并且,由于圆柱凸台(2.3.1)和v型插芯(2.1.2)的限位作用,使所述螺母(2.3)不会脱离所述v型插芯(2.1.2),当所述螺母(2.3)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v型插芯(2.1.2)同步进行向下运动;使所述v型插槽(2.2.1)与所述v型插芯(2.1.2)相对设置,由于圆台(2.2.3)的外螺纹与螺母(2.3)的内螺纹配合,因此,旋转所述螺母(2.3),使所述螺母(2.3)逐渐向下旋到所述圆台(2.2.3)的外部,并且,在所述螺母(2.3)逐渐向下旋转的过程中,所述v型插芯(2.1.2)逐渐插入到所述v型插槽(2.2.1),由于所述v型插槽(2.2.1)的槽底宽度小于所述v型插芯(2.1.2)的底端宽度,因此,当所述螺母(2.3)旋转到一定程度时,所述v型插芯(2.1.2)紧紧插入到所述v型插槽(2.2.1),通过v型插芯(2.1.2)和v型插槽(2.2.1)的配合、以及所述螺母(2.3)和所述圆台(2.2.3)的螺纹连接固定作用,将所述上转向管柱(2.1)紧固于所述下转向管柱(2.2),使所述上转向管柱(2.1)相对于所述下转向管柱(2.2),既不会发生轴向运动,也不会发生径向运动。优选的,所述上转向管柱(2.1)还套设固定有轴承座(13);所述轴承座(13)与车身骨架固定;所述上转向管柱(2.1)通过所述轴承座(13)实现限位,保证方向盘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左右转向拉杆的顶端固定到转向机的同一侧,因此,有利于将方向盘布置到车体的一侧,增加车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放置大体积物品,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布置的优点,可使合座舱左右并排设置两个座椅;(2)所有连接件均采用螺栓连接,经济实用,结构简单稳固,转向轻盈不失稳定,转向易于安装调整,操作简便;(3)转向管柱快拆,易于安装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的第1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的第2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的一种转向工作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在未安装羊角时的第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转向管柱和下转向管柱之间的装配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在未安装羊角时的第2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下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童车前转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上转向管柱和下转向管柱v型槽对插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结合图1-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包括:方向盘1、转向管柱2、转向机3、左转向拉杆4、右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童车前转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1)、转向管柱(2)、转向机(3)、左转向拉杆(4)、右转向拉杆(5)、左前羊角(6)和右前羊角(7);所述转向管柱(2)的顶端与所述方向盘(1)的底部螺接固定;所述转向管柱(2)的底端通过万向节(8)与所述转向机(3)的齿轮联动;所述转向机(3)包括支撑座和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齿轮齿条传动件;所述齿轮齿条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水平布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的另一端一体成形有转向节接头(3.1);所述左转向拉杆(4)的一端通过第1球头(9)与所述转向节接头(3.1)的左侧铰接;所述左转向拉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2球头(10)与所述左前羊角(6)铰接;所述右转向拉杆(5)的一端通过第3球头(11)与所述转向节接头(3.1)的右侧铰接;所述右转向拉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4球头(12)与所述右前羊角(7)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1)、转向管柱(2)、转向机(3)、左转向拉杆(4)、右转向拉杆(5)、左前羊角(6)和右前羊角(7);所述转向管柱(2)的顶端与所述方向盘(1)的底部螺接固定;所述转向管柱(2)的底端通过万向节(8)与所述转向机(3)的齿轮联动;所述转向机(3)包括支撑座和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齿轮齿条传动件;所述齿轮齿条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水平布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的另一端一体成形有转向节接头(3.1);所述左转向拉杆(4)的一端通过第1球头(9)与所述转向节接头(3.1)的左侧铰接;所述左转向拉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2球头(10)与所述左前羊角(6)铰接;所述右转向拉杆(5)的一端通过第3球头(11)与所述转向节接头(3.1)的右侧铰接;所述右转向拉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4球头(12)与所述右前羊角(7)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2)包括上转向管柱(2.1)、下转向管柱(2.2)和螺母(2.3);所述上转向管柱(2.1)的顶端与所述方向盘(1)螺接固定;所述上转向管柱(2.1)和所述下转向管柱(2.2)通过v型槽对插;在所述上转向管柱(2.1)和所述下转向管柱(2.2)相交区域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2.3)套设于上下转向管柱相交区域的外壁,进而将所述上转向管柱(2.1)和所述下转向管柱(2.2)固定到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前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向管柱(2.1)包括上转向管柱本体(2.1.1)和与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一体成形的v型插芯(2.1.2);其中,所述v型插芯(2.1.2)位于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的底端,所述v型插芯(2.1.2)的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增大,并且,v型插芯(2.1.2)最顶端的外径大于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的外径,使所述v型插芯(2.1.2)和所述上转向管柱本体(2.1.1)相交的位置形成台阶;所述下转向管柱(2.2)包括下转向管柱本体(2.2.2)和与所述下转向管柱本体(2.2.2)一体成形的圆台(2.2.3);所述圆台(2.2.3)位于所述下转向管柱本体(2.2.2)的顶端,所述圆台(2.2.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圆台(2.2.3)的顶端开设有v型插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田立稳
申请(专利权)人: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