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脱模机构及铸造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7323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脱模机构及铸造机器,所述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位于所述上模、下模之间的至少一对侧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合围成有用于铸造的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维脱模驱动装置,所述二维脱模驱动装置将所述上模与所述侧模保持为活动连接结构,也让所述侧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在垂直方向上预置有用于相对分离的活动间距;所述活动间距包括自由间距和引导间距;铸造完成铸件脱模时,所述自由间距被用于实现所述上模与铸件之间的分离,所述引导间距被用于所述侧模与所述铸件之间的分离。这样,能够让铸件在脱模过程中基本不受损伤的情况下自动脱模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金属铸件的机器,特别涉及一种生产铸件模具的脱模方法、脱模机构及铸造机器。
技术介绍
在铸造侧面比较复杂的桶状零件例如汽车轮毂时,所使用的铸造模具一般包括上、下设置的上、下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下模外围的侧模。由于铸件比较大为此铸造用的模具也就非常大而且重,再涉及铸造所需的压力,为此一般类似汽车轮毂铸件的铸造模具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为了能够驱动所述侧模、上模或下模的移动而完成模具例如侧模的开启和闭合动作,在每个所述侧模的左右空间上还专门设置一个驱动所述侧模向外移动的驱动油缸。由于需要安装油缸,铸造机机台板空间比较大,安装占地面积大,而且也限制了铸造现场的操作空间。另外,现有的铸造模具还存在一个弊端,为了能够快速地把所铸造的零件抽离铸造模具,一般在铸造模具上制备有专门的顶杆。在向外侧方向分离侧模后,再通过所述顶杆直接顶推铸件零件使其脱离上模。例如如图1所示的轮毂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4个侧模3(图中只显示了其中两个),所述上模1、下模2和侧模3围成用于铸造铸件a的轮毂型腔;还包括上安装板11,所述上模1固设在所述上安装11上,而所述侧模3活动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11上。在所述上安装板11上还设置有多根顶杆12,所述顶杆12的一端连接顶推板(图中未画出),另一端穿过所述上模1伸入到所述轮毂型腔对应铸件a的轮缘部位,这样,在所述上模1上必定设置有避让所述顶杆12的避让通孔。如图2所示,在对所述铸件a进行脱模操作时,首先驱动所述上模1和所述侧模3携带所述铸件a向上移动而使所述铸件a与所述下模2分离,然后油缸驱动所述侧模3向外移动而使所述铸件a与所述侧模分离,最后借助所述顶杆12顶推所述铸件a而使所述铸件a脱离所述上模1而脱落。图1和图2清楚地呈现了轮毂模具的传统结构,也披露了传统轮毂模具的脱模方法。这种传统轮毂模具主要依靠顶杆12对铸件a施加顶推力来完成脱模操作。而在铸件a体积比较大的时候,则需要同时使用多根顶杆12,所述顶杆12的数量一般在12~16根之间。而在脱模过程中,由于各顶杆12受力不均匀又或者顶杆12黏粘金属溶液,导致所述顶杆12非常容易出现被卡死、折断和弯曲等不良现象,此时不得不停机修整,严重地耽误了生产进度,而且还提高了模具的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另外,也由于在所述上模1设置有避让所述顶杆12的避让通孔,为此会导致所述铸件a在所述避让通孔位置处形成批锋而影响到所述铸件a的质量;其次所述顶杆12还会容易导致所述铸件a的被顶压部位出现变形或裂变,直接导致所述铸件a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内容可以看出,铸造模具虽然笨重但需要予以精准的合模和可靠的开模操作。为此如何将笨重的模具适当地组合和操作让它们灵活地开模和精准地合模,又能保护铸件不受损坏,是比较重要的问题。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旨在提出一种脱模方法及脱模机构,让所述铸造模具可以在不使用顶杆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铸件的自动脱模操作;另外,本专利技术还试图能够进一步优化脱模的力矩分布,减少脱模过程对铸件的损坏;其次,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新型的侧模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不仅能够驱动所述侧模具有二维轨迹移动,还具有简化的驱动结构,减少驱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另外,当进一步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改进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对所述模具上的多个侧模的移动进行同步控制。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第一种脱模方法,所述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位于所述上模、下模之间的至少一对侧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合围成有用于铸造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与上模之间被保持为活动连接结构;铸件脱模时,第一步动作是让所述上模与铸件之间分离从而也让所述侧模与所述上模之间也相对分离,然后实施第二步动作是让所述下模与所述铸件之间分离从而也让所述侧模与所述下模之间也分离,然后实施第三步动作是让所述侧模与铸件之间分离。其中,所述铸造模具是一种能够承受压力和高温的金属模具,用于铸造生产轻金属铸件例如汽车轮毂毛坯等,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合围成的用于铸造的型腔,就是用于铸型铸件产品。其中,所述侧模与上模之间被保持为活动连接结构,是指所述上模与所述侧模之间虽然能够分离但通过连接装置始终保持着活动连接关系而不能完全分开的结构。也因为此,在所述上模与铸件的分离动作中,虽然所述上模与铸件已经分离但所述侧模与所述上模之间仅仅只是相对分离,也是基于所述侧模与上模之间被保持为活动连接结构所给出的结构关系定义,也即虽然分离但不能完全分开的含义。其中,所述第一步动作、第二步动作与第三步动作之间虽然是前、后顺序的动作但实施动作在时间上不一定是前后无缝对接的连贯性动作,中间可以停顿。其中,所述第一步中,可以是所述下模和侧模不动而往上提升所述上模而使所述上模与铸件、侧模分离,也可以是所述上模不动而让所述下模和侧模下移从而让所述上模与铸件、侧模分离;在这所述第一步中,所述上模与铸件分离的结果同时就是所述上模与侧模之间也会相对分离。同理,在所述第二步中,也可以理解为所述侧模与所述下模之间的任何一个在垂直方向的相对移动而使所述下模与铸件、侧模分离,在这所述第二步中,所述下模与铸件分离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所述下模与侧模之间也会分离。其中在脱模时所述上模、下模与铸件、侧模之间分离的不同点在于所述侧模与所述上模之间的分离是相对分离,而所述下模与侧模之间的分离可以是完全断离。在所述第一步动作过程中,如果所述下模与铸件之间的下部结合力F2加上所述侧模的重量G1远大于所述上模与铸件之间的上部结合力F1(即:F2+G1>>F1),则可以直接通过提升所述上模的方式让所述上模与铸件之间直接分离;如果F1与(F2+G1)相当或大于(F2+G1),则需要同时从外部对所述侧模施加向下方向力F3的步骤,让F2+F3+G1>>F1,从而便于实现第一步脱模动作。当然即使F2+G1>>F1,也还可以施加F3。当然,如果F1与(F2+G1)相当或大于(F2+G1),也可以不用从外部对所述侧模施加向下方向力F3的步骤,而是采用下面将要提及的第二种脱模方法。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三步动作中,包括有首先让所述侧模以向下向外倾斜的轨迹移动的步骤从而实现所述侧模与铸件之间分离。其中,所述向下移动,是指以所述上模为基准而定义的方向,即相对地与所述上模分离而朝下方移动的方向为向下移动方向,反之为向上方向。而所述向外移动,是指远离所述上模的水平方向移动,反之靠近所述上模的水平方向移动为向内方向移动。所述侧模以向下向外倾斜的轨迹移动,就是所述侧模向下移动时也同时向外水平移动,为此所述侧模的实际运行轨迹就是呈一条与水平线具有一定夹角的倾斜线。为此,所述侧模以向下向外倾斜的轨迹移动与所述侧模的移动轨迹是倾斜的,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的相同含义的说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三步动作中,还包括有在让所述侧模以倾斜的轨迹移动结束后,再让所述侧模向外水平移动的步骤从而在所述侧模的内侧形成让铸件能够自行坠落的内侧空间。为此从此方案可以看出所述侧模与铸件的完全分开实际上通过两步完成,起初是预分离再后是完全分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步动作步骤完成后并在第三步动作步骤完成前,自动接料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4/201620378229.html" title="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脱模机构及铸造机器原文来自X技术">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脱模机构及铸造机器</a>

【技术保护点】
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脱模机构,所述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位于所述上模、下模之间的至少一对侧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合围成有用于铸造的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维脱模驱动装置,所述二维脱模驱动装置将所述上模与所述侧模保持为活动连接结构,也让所述侧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在垂直方向上预置有用于相对分离的活动间距;所述活动间距包括自由间距和引导间距;铸造完成铸件脱模时,所述自由间距被用于实现所述上模与铸件之间的分离,所述引导间距被用于所述侧模与所述铸件之间的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17 CN 20151078713511.采用铸造模具生产铸件的脱模机构,所述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位于所述上模、下模之间的至少一对侧模,所述上模、下模和侧模合围成有用于铸造的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维脱模驱动装置,所述二维脱模驱动装置将所述上模与所述侧模保持为活动连接结构,也让所述侧模与所述上模之间在垂直方向上预置有用于相对分离的活动间距;所述活动间距包括自由间距和引导间距;铸造完成铸件脱模时,所述自由间距被用于实现所述上模与铸件之间的分离,所述引导间距被用于所述侧模与所述铸件之间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脱模驱动装置包括上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上面的滑动块、与所述滑动块连接的传动杆;其中,所述上模安装定位到所述上安装板的下方,所述滑动块与所述传动杆组成大致呈拐臂状的拐臂构件,所述传动杆的底端穿过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的活动孔连接到所述侧模上,所述活动孔在内、外方向上呈长孔状;在所述上安装板上面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设置有向外倾斜朝上的第一倾斜面,所述滑动块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布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面;在合模未脱模时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预置的所述自由间距,而在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靠近的脱模动作过程中实现所述上模与所述铸件分离脱模;所述第一滑动面接触所述第一倾斜面后能够沿所述第一倾斜面滑动,在所述第一倾斜面引导所述滑动块及所述侧模向下向外倾斜移动时实现所述侧模与所述铸件之间的分离,所述第一滑动面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移动而在垂直方向上的行程垂直分量形成预置的所述引导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脱模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上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设置有向外倾斜朝上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滑动块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配合的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在内、外方向上前后分置并且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之间;在合模未脱模时所述第二滑动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预置的所述自由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脱模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板上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设置有向外倾斜朝上的第二倾斜面,所述传动杆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配合的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在内、外方向上前后分置并且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之间;在合模未脱模时所述第二滑动面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伟文陈庆勋吴概曾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