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6965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配注器、双管插封、单管插封,所述配注器内部安装配注芯子,所述配注器具有两个单独的通道,即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所述配注芯子开设上、下两个水嘴,上水嘴与外环通道连通,下水嘴与内环通道连通;所述外环通道向下连通至双管插封的外道,最终连通至上注汽层,所述内环通道向下依次经过双管插封和单管插封的内腔通道,最终连通至下注汽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分层防砂丢手管柱的内部插入集成式分层配汽管柱,在丢手上部进行集成配注,并通过分流通道经不同流道分注各层,具有实现分层防砂的同时进行分层注汽、方便测试调配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工业稠油热采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稠油热采井多采用分层防砂、笼统注汽的方法进行开采,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高、低渗透层由于吸汽量不同,造成油层纵向上动用不均;另一方面,高温高压蒸汽随高渗透层窜流,形成大孔道,汽窜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专利技术了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解决稠油油藏分层防砂的同时,进行分层注汽的问题。经过检索,没有发现相同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在分层防砂丢手管柱的内部插入集成式分层配汽管柱,在丢手上部进行集成配注,并通过分流通道经不同流道分注各层,具有实现分层防砂的同时进行分层注汽、方便测试调配等特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配注器、双管插封、单管插封,所述配注器内部安装配注芯子,所述配注器具有两个单独的通道,即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所述配注芯子开设上、下两个水嘴,上水嘴与外环通道连通,下水嘴与内环通道连通;所述外环通道向下连通至双管插封的外道,最终连通至上注汽层,所述内环通道向下依次经过双管插封和单管插封的内腔通道,最终连通至下注汽层。所述配注器包括外管、配注中心管、衬管、油管短节、油管接箍,所述配注中心管内壁安装配注芯子,并且配注中心管开设对应配注芯子的水嘴的通孔,所述配注中心管依次套有衬管、外管,配注中心管与衬管之间的环空形成内环通道,外管和配注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形成外环通道,并且两个通道互不相通,所述配注中心管下端依次连接油管接箍、油管短节、丝堵,形成沉砂口袋。所述配注中心管向上依次连接上接头和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上方的补偿器通过隔热管连接,所述外管向上依次连接套管接箍、上接头;所述衬管向下通过连接头连接至少一个衬管短节,最下端的外管短节与双管插封上端的接箍连接,所述外管向下通过支撑接箍连接至少一个外管短节,最下端的外管短节与双管插封的上接头连接。所述衬管与配注中心管之间设置密封件;所述配注芯子和配注中心管之间也设置密封件。所述双管插封上且位于外环通道的最下端位置设置有充填封隔器,该封隔器高于上注汽层,在不同注汽层之间还设置有层间封隔器。所述双管插封包括内插管以及空套在内插管外部的插封外管,内插管上端通过1.9in接箍连接配注器的衬管短节,下端通过变扣接头连接插管短节,所述插封外管上端通过上接头连接配注器的外管短节。所述单管插封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插封外管和筛管,插封外管上端通过接头连接双管插封的插管短节,筛管下端连接丝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丢手上部进行集成配注,并通过分流通道经不同流道分注各层。配注器置于分防丢手上部大套管段;集成配注器对上下两层配注,并通过分流通道注入地层,即通过配注孔嘴的大小来调整上下两层的配注量;上层热蒸汽通过配注器上部嘴子进入外部环空通道,穿过上部插封、上部出气口、防砂筛管后,注入上层;下层热蒸汽通过配注器下部嘴子进入内部环空通道,穿过下部插封、下部出气口、防砂筛管后,注入下层。1、与广泛应用的分层防砂丢手管柱配套使用,实现了分层防砂的同时进行分层注汽,应用范围广;2、采用配注器集成对上下两层配注,且集成配注器芯子可一起起出;3、配注器放置在丢手管柱上部大套管段,空间大,测试调配方便;4、配注完成或配注管柱失效后,可起出插封注汽管柱,不影响防砂丢手管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配注器结构图;图3为配注芯子结构图;图4为双管插封结构图;图5为单管插封结构图。图中:1、隔热管;2、补偿器;3、配注芯子;4、配注器;5、沉砂口袋;6、定位接箍;7、充填封隔器;8、充填插封;9、层间封隔器;10、筛管;11、双管插封;12、单管插封;201、提升短节;202、上接头;203、5in套管接箍;204、配注中心管;205、外管;206、衬管;207、密封件;208、配注芯子;209、油管接箍;210、油管短节;211、丝堵;212、连接头;213、衬管短节;214、支撑接箍;215、外管短节;301、配注芯子本体;302、密封件;303、水嘴;304、密封件;305、水嘴;401、1.9in接箍;402、内插管;403、上接头;404、插封外管;405、变扣接头;406、2in插管短节;501、上接头;502、插封外管;503、筛管;504、丝堵。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根据图1-5,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即图1,由隔热管1、补偿器2、配注芯子3及配注器4、双管插封9、单管插封管11等组成。图2集成配汽器,主要由提升短节201、上接头202、油管短节210、油管接箍209、外管205、套管接箍203、衬管206、配注中心管204等组成;配汽器内部螺纹连接有图3配注器芯子,配汽器下部依次连接有图4双管插封和图5单管插封,共同构成上下两层配注通道,对不同油层进行配注。其中图3配注器芯子主要由配注芯子本体301、密封件302、水嘴303、密封件304、水嘴305组成;图4双管插封主要由1.9in接箍401、内插管402、上接头403、Φ86插封外管404、变扣接头405、2in插管短节406组成;图5单管插封,主要由上接头501、Φ86插封外管502、筛管503、丝堵504组成。配注器芯子的上下两组水嘴,即水嘴303和水嘴305依次上下设置在所述配注芯子本体301上;配注器芯子设置在所述的集成配注器的配注中心管204内,且配注器芯子上的两组水嘴303、水嘴305分别与集成配汽装置的两个注汽通道对应;双管插封的1.9in接箍401和上接头403通过螺纹与集成配注器的外管短节215和衬管短节213相连;单管插封的上接头501与双管插封的2in插管短节406通过螺纹相连;配注器包括衬管、配注中心管、外管、油管短节、油管接箍,所述配注中心管内壁安装配注芯子,并且配注中心管开设对应配注芯子的水嘴的通孔,所述配注中心管依次套有衬管、外管,配注中心管与衬管之间的环空形成内环通道,衬管和外管之间的环空形成外环通道,并且两个通道互不相通,所述配注中心管下端依次连接油管接箍、油管短节、丝堵,形成沉砂口袋。配注中心管向上依次连接上接头和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上方的补偿器通过隔热管连接,所述外管向上依次连接5in套管接箍、上接头;所述衬管向下通过连接头连接至少一个衬管短节,最下端的衬管短节与双管插封上端的1.9in接箍连接,所述外管向下通过支撑接箍连接至少一个外管短节,最下端的外管短节与双管插封的上接头连接。集成配注器的配注中心管204、外管205、衬管206、连接头212、衬管短节213、外管短节215与所述的双管插封的1.9in接箍401、内插管402、上接头403、Φ86插封外管404,共同形成上层注汽通道,上层热蒸汽经由上层注汽通道直接从所述的双管插封的Φ86插封外管404下部直接注入上层;集成配注器的配注中心管204、衬管206、油管接箍209、油管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配注器、双管插封、单管插封,所述配注器内部安装配注芯子,所述配注器具有两个单独的通道,即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所述配注芯子开设上、下两个水嘴,上水嘴与外环通道连通,下水嘴与内环通道连通;所述外环通道向下连通至双管插封的外道,最终连通至上注汽层,所述内环通道向下依次经过双管插封和单管插封的内腔通道,最终连通至下注汽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配注器、双管插封、单管插封,所述配注器内部安装配注芯子,所述配注器具有两个单独的通道,即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所述配注芯子开设上、下两个水嘴,上水嘴与外环通道连通,下水嘴与内环通道连通;所述外环通道向下连通至双管插封的外道,最终连通至上注汽层,所述内环通道向下依次经过双管插封和单管插封的内腔通道,最终连通至下注汽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注器包括衬管、配注中心管、外管、油管短节、油管接箍,所述配注中心管内壁安装配注芯子,并且配注中心管开设对应配注芯子的水嘴的通孔,所述配注中心管依次套有衬管、外管,配注中心管与外管之间的环空形成外环通道,衬管和配注中心管之间的环空形成内环通道,并且两个通道互不相通,所述配注中心管下端依次连接油管接箍、油管短节、丝堵,形成沉砂口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分层防砂井的集成配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注中心管向上依次连接上接头和提升短节,提升短节与上方的补偿器通过隔热管连接,所述外管向上依次连接套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孟永古光明宋清新顾海红姜国良费秀英毛杰郭海滨闫文文祁辛华戴超魏庆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