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841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包括有分别位于上、下、左、右侧的四个框条及用于分别连接相邻框条的四个拐角连接件;每个框条均具有相互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每个拐角连接件均具有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设置的两个L型部;同一拐角连接件中,所述L型部具有垂直连接的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所述框条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上;如此,通过将电视框设计为框条、拐角连接件依次组装的方式获得,有效降低了生产设备成本、模具成本,同时,其组装方便、良品率有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视显示屏的边框
,尤其是指一种改良的电视框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视框一般是设计为塑胶框,但是其塑胶框的模具成本比较高,尤其是电视框尺寸越大,其模具成本越高;也有些是设计为金属框,一般是利用金属板进行整体冲压形成所需电视框结构,冲压方式存在冲压模具成本、冲床成本比较高的问题,而且,利用金属冲压的方式,电视框的拐角部位很难做到垂直,通常只能将拐角处设计呈弧形结构,拐角处也容易出现冲压不良,影响了加工质量。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其通过将电视框设计为框条、拐角连接件依次组装的方式获得,有效降低了生产设备成本、模具成本,同时,其组装方便、良品率有保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包括有分别位于上、下、左、右侧的四个框条及用于分别连接相邻框条的四个拐角连接件;每个框条均具有相互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该第一壁板位于前侧且竖向延伸位置,该第二壁板连接于第一壁板后端且前后延伸设置;每个拐角连接件均具有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设置的两个L型部;同一拐角连接件中,所述L型部具有垂直连接的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两个L型部的前端连接部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两个L型部的后端连接部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平面;所述框条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框条的第一壁板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的内表面与第一壁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让位凹槽,每个框条的第二壁板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的内表面与第二壁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让位凹槽;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内表面、第二搭接部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前端连接部的外表面对应前述第一搭接部凹设有第三让位凹槽,所述后端连接部的外表面对应前述第二搭接部凹设有第四让位凹槽,第三让位凹槽、第四让位凹槽的内表面分别开设有与相应的连接柱适配的通孔;所述框条两端的第一搭接部、第二搭接部分别伸入相应拐角连接件的第三让位凹槽、第四让位凹槽内,拐角连接件的前端连接部、后端连接部的端部则分别伸入相应的第一让位凹槽、第二让位凹槽内;连接柱伸入相应的通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外表面与相应前端连接部的外表面保持齐平;所述第二搭接部的外表面与相应后端连接部的外表面保持齐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条两端的第一搭接部、第二搭接部相应连接成L型搭接部,所述第三让位凹槽、第四让位凹槽相应连接贯通形成L型让位凹槽,所述L型搭接部与L型让位凹槽相适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具有自外而内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通孔段和第二通孔段,该第二通孔段大于第一通孔段,该第一通孔段与相应连接柱尺寸匹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条为塑胶件,所述拐角连接件为塑胶件或金属件;所述连接柱伸入相应的通孔内,所述连接柱的端部热熔铆接且沉于第二通孔段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框条、拐角连接件均为金属件,所述连接柱伸入相应的通孔内,所述连接柱的端部焊接且沉于第二通孔段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拐角连接件的后端连接部内表面凸设有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与前端连接部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定位间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凸部具有引导装配件自后往前嵌入定位间隙内的导引斜面或导引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拐角连接件的后端连接部内表面凹设有便于装设缓冲件的嵌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电视框设计为框条、拐角连接件依次组装的方式获得,有效降低了生产设备成本、模具成本,同时,其组装方便、良品率有保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主视状态);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主视状态);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立体状态)。附图标识说明:10、框条11、第一壁板111、第一搭接部112、第一让位凹槽12、第二壁板121、第二搭接部122、第二让位凹槽101、连接柱20、拐角连接件21、L型部211、前端连接部2111、第三让位凹槽212、后端连接部2121、第四让位凹槽2122、限位凸部2123、嵌槽201、通孔2011、第一通孔段2012、第二通孔段。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分别位于上、下、左、右侧的四个框条(10)及用于分别连接相邻框条(10)的四个拐角连接件(20)。每个框条(10)均具有相互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壁板(11)和第二壁板(12),该第一壁板(11)位于前侧且竖向延伸位置,该第二壁板(12)连接于第一壁板(11)后端且前后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个框条(10)的第一壁板(11)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搭接部(111),该第一搭接部(111)的内表面与第一壁板(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让位凹槽(112),每个框条(10)的第二壁板(12)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搭接部(121),该第二搭接部(121)的内表面与第二壁板(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让位凹槽(122);所述第一搭接部(111)的内表面、第二搭接部(121)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柱(101)。每个拐角连接件(20)均具有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设置的两个L型部(21);同一拐角连接件中,所述L型部(21)具有垂直连接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两个L型部(21)的前端连接部(211)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两个L型部(21)的后端连接部(212)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平面;所述前端连接部(211)的外表面对应前述第一搭接部(111)凹设有第三让位凹槽(2111),所述后端连接部(212)的外表面对应前述第二搭接部(121)凹设有第四让位凹槽(2121),第三让位凹槽(2111)、第四让位凹槽(2121)的内表面分别开设有与相应的连接柱(101)适配的通孔(201)。前述框条(10)的第一壁板(11)、第二壁板(12)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上,此处,是框条(10)两端的第一搭接部(111)、第二搭接部(121)分别伸入相应拐角连接件(20)的第三让位凹槽(2111)、第四让位凹槽(2121)内,拐角连接件(20)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的端部则分别伸入相应的第一让位凹槽(112)、第二让位凹槽(122)内;连接柱(101)伸入相应的通孔(201)内;其中,所述框条(10)两端的第一搭接部(111)、第二搭接部(121)相应连接成L型搭接部,所述第三让位凹槽(2111)、第四让位凹槽(2121)相应连接贯通形成L型让位凹槽,所述L型搭接部与L型让位凹槽相适配。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搭接部(111)的外表面与相应前端连接部(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改良的电视框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位于上、下、左、右侧的四个框条(10)及用于分别连接相邻框条(10)的四个拐角连接件(20);每个框条(10)均具有相互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壁板(11)和第二壁板(12),该第一壁板(11)位于前侧且竖向延伸位置,该第二壁板(12)连接于第一壁板(11)后端且前后延伸设置;每个拐角连接件(20)均具有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设置的两个L型部(21);同一拐角连接件中,所述L型部(21)具有垂直连接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两个L型部(21)的前端连接部(211)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两个L型部(21)的后端连接部(212)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平面;所述框条(10)的第一壁板(11)、第二壁板(12)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位于上、下、左、右侧的四个框条(10)及用于分别连接相邻框条(10)的四个拐角连接件(20);每个框条(10)均具有相互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壁板(11)和第二壁板(12),该第一壁板(11)位于前侧且竖向延伸位置,该第二壁板(12)连接于第一壁板(11)后端且前后延伸设置;每个拐角连接件(20)均具有一体成型连接且彼此垂直设置的两个L型部(21);同一拐角连接件中,所述L型部(21)具有垂直连接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两个L型部(21)的前端连接部(211)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两个L型部(21)的后端连接部(212)彼此垂直连接且两者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平面;所述框条(10)的第一壁板(11)、第二壁板(12)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电视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框条(10)的第一壁板(11)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第一搭接部(111),该第一搭接部(111)的内表面与第一壁板(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让位凹槽(112),每个框条(10)的第二壁板(12)的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形成有第二搭接部(121),该第二搭接部(121)的内表面与第二壁板(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让位凹槽(122);所述第一搭接部(111)的内表面、第二搭接部(121)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柱(101);所述前端连接部(211)的外表面对应前述第一搭接部(111)凹设有第三让位凹槽(2111),所述后端连接部(212)的外表面对应前述第二搭接部(121)凹设有第四让位凹槽(2121),第三让位凹槽(2111)、第四让位凹槽(2121)的内表面分别开设有与相应的连接柱(101)适配的通孔(201);所述框条(10)两端的第一搭接部(111)、第二搭接部(121)分别伸入相应拐角连接件(20)的第三让位凹槽(2111)、第四让位凹槽(2121)内,拐角连接件(20)的前端连接部(211)、后端连接部(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