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碳化硅立柱,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上分布有若干横梁安装孔,所述横梁安装孔的轴线与柱体的轴线垂直,横梁安装孔将柱体贯穿;柱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侧壁上至少包括一个平面。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柱置于陶瓷烧结窑炉内,用于支撑搭建陶瓷承烧结构架,适用于辊道式窑炉等薄底板式的窑炉,操作方便且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陶瓷生产
,具体地说是一种节能碳化硅立柱。
技术介绍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陶瓷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陶瓷制作过程中,成型坯件需要在高温窑炉中烧结,烧结的过程中,成型坯件需要通过承烧结构架的承载放置在窑炉中。目前,陶瓷承烧结构架普遍采用碳化硅制成的构件搭建而成,承烧结构架由立柱和板材构成,板材由立柱支撑,陶瓷坯件放置在板材上面进行烧结程序。传统的陶瓷承烧结构架搭建的方法为在底层板材的四个角处放置碳化硅立柱,然后在碳化硅立柱的顶端放置第二层板材,然后在第二层板材上方的四个角处放置第二层碳化硅立柱,并在第二层碳化硅立柱的顶端放置第三层板材,依上述方法依次搭建至合适的高度。该种碳化硅立柱为实心的碳化硅柱,结构为两端粗、中间细,以便于其放置时的平稳性,但由于该种传统的结构架立柱与板材之间相互独立,并无连接结构,因此在使用时依然存在稳定性不足的弊端,此外,上述立柱为了有效的承载板材,往往不能放置在板材的最边缘处,要适当的向板材的边缘内部移动一定距离,比较浪费空间,实心的碳化硅立柱也不利于节能,而且上述结构架每次使用时为临时搭建,结构架上的陶瓷坯件烧结完成需要取下时,又需要将板材和立柱分离逐层取下,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申请号为“201220032531.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立柱孔梁;申请号为“201520786791.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日用瓷承烧结构架。上述两项专利中公开的立柱设置有横梁安装孔,横梁穿过横梁安装孔之后用于承载板材,板材的两端搭在横梁上,该种立柱在使用时能够提高结构架的搭建速度,也能够增加结构架的稳定性,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立柱是通过将底端插入窑炉的底板的方式与窑炉的底板进行连接,对于辊道式窑炉及窑车来说,其底板很薄,大板的厚度在1.5cm左右,无法与上述专利中的立柱进行配合,尤其是申请号为“201520786791.5”的承烧结构架,其主要是应用在工业窑炉中,对于民用窑炉并不适用。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民用窑炉及辊道式窑炉还是主要采用前述传统的承烧结构架,还没有好的立柱结构用以替代传统的立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碳化硅立柱,该碳化硅立柱适用于民用窑炉和辊道式窑炉,用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节能碳化硅立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上分布有若干横梁安装孔,所述横梁安装孔的轴线与柱体的轴线垂直,横梁安装孔将柱体贯穿;柱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侧壁上至少包括一个平面。该碳化硅立柱设有横梁安装孔,使用时将碳化硅立柱摆放在窑炉的底板的四个角处,并在立柱的底座与窑炉的底板之间设置粘结剂,横梁同时穿过底板一端的两根立柱的横梁安装孔,承载陶瓷坯件的板材两端搭接在横梁上。该碳化硅立柱的底端无需插入窑炉的底板,因此适用于薄底板的窑炉,如辊道式窑炉等,立柱上设置底座,底座与窑炉底板之间设置粘结剂,底板随着辊道在窑炉中移动时,粘结剂在高温作用下会固化,使得立柱的底座与窑炉底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使承烧结构架非常稳定。横梁安装孔设置若干个,横梁安装孔可在纵向上均匀分布,根据陶瓷坯件的规格选择横梁的安装位置,通过与不同高度的横梁安装孔相配合,可以调整横梁的位置,从而调整板材的位置。放入坯件时,只需对横梁和板材进行布置,取出坯件时,只需取下板材,立柱与窑炉底板配合后可以长期使用,提高了陶瓷烧结的效率。底座的侧面上包括至少一个平面。传统的底座从加工工艺性和稳定性方面考虑,往往优选加工为圆形,但是圆形的底座放置在窑炉内的时候,导致柱体与窑炉的内侧壁存在很大的缝隙(缝隙的宽度为底座的半径与柱体的半径之差),本技术在底座的侧壁上设置平面,该平面与窑炉的内侧壁配合,可节省窑炉内部的空间,该平面与柱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越小,柱体与窑炉的侧壁之间的缝隙也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窑炉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窑炉的装载量,提高了窑炉的生产能力,缩短烧瓷时间,降低窑炉生产能耗,设置底座可以与任何窑炉的底板相配合,也可以与窑车相配合,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民用窑炉。为提高加工工艺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柱体的端部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通孔,所述柱体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孔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端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平齐。在底座上设置与柱体端部相配合的通孔,两者相互插接并通过粘结剂固定,比起一体式的底座,更加便于加工且减少废料。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平面突出在所述柱体的侧壁的外部。平面与柱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大概1mm左右,平面突出在所述柱体的侧壁的外部,两者粘结时接触面积大,便于提高两者粘结的牢固性;同时,两者的距离非常小,对于窑炉内部空间的利用几乎没有影响。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平面与所述柱体的侧壁平齐。平面与柱体的侧壁平齐,可以使柱体贴紧窑炉的内侧壁,使窑炉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高,装载量达到最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柱体上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轴线与所述柱体的轴线重合。设置中心孔可以提高碳化硅立柱的传热性,提高烧结效率,进一步的降低能耗;优选的,将中心孔的轴线设置为与柱体的轴线重合,可以使柱体的壁厚均匀,对于其强度和传热性均可达到最好的效果。此外,设置中心孔还可节省碳化硅原料,减轻立柱的重量。中心孔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中心孔为将所述柱体和所述底座同时贯穿的通孔。设置为通孔可将中心孔的作用发挥至最佳。中心孔另一种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中心孔为盲孔。为保证柱体的强度,当设置中心孔时,所述柱体的壁厚不小于4mm。为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避免占用窑炉内部过多的空间,所述柱体的高度在500mm以下,柱体的外径在55mm以下;所述底座的厚度在50mm以下,底座的直径在100mm以下。从实现其功能的角度而言,对于底座、柱体、中心孔以及横梁安装孔的形状并无限制,从实际使用以及加工工艺性的角度考虑,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柱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矩形,所述横梁安装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底座的横截面为带切边的圆形或者多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碳化硅立柱的底端无需插入窑炉的底板,因此适用于薄底板的窑炉,如辊道式窑炉等,立柱上设置底座,底座与窑炉底板之间设置粘结剂,底板随着辊道在窑炉中移动时,粘结剂在高温作用下会固化,使得立柱的底座与窑炉底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使承烧结构架非常稳定。2、横梁安装孔设置若干个,横梁安装孔可在纵向上均匀分布,根据陶瓷坯件的规格选择横梁的安装位置,通过与不同高度的横梁安装孔相配合,可以调整横梁的位置,从而调整板材的位置。放入坯件时,只需对横梁和板材进行布置,取出坯件时,只需取下板材,立柱与窑炉底板配合后可以长期使用,提高了陶瓷烧结的效率。3、底座的侧面上至少包括一个平面,该平面与窑炉的内侧壁配合,可节省窑炉内部的空间,该平面与柱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越小,柱体与窑炉的侧壁之间的缝隙也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窑炉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窑炉的装载量,提高了窑炉的生产能力,缩短烧瓷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节能碳化硅立柱,包括柱体,其特征是,所述柱体上分布有若干横梁安装孔,所述横梁安装孔的轴线与柱体的轴线垂直,横梁安装孔将柱体贯穿;柱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侧壁上包括至少一个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碳化硅立柱,包括柱体,其特征是,所述柱体上分布有若干横梁安装孔,所述横梁安装孔的轴线与柱体的轴线垂直,横梁安装孔将柱体贯穿;柱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侧壁上包括至少一个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碳化硅立柱,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柱体的端部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通孔,所述柱体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孔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端面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碳化硅立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平面突出在所述柱体的侧壁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碳化硅立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平面与所述柱体的侧壁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碳化硅立柱,其特征是,所述柱体上设有中心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坤,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