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994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该电磁炉风道结构包括:底座;主板,安装在底座上;风机,设置在主板的外侧;围筋,围绕主板的周向设置,围筋上开设有用于将风机的出风引入主板与底座之间间隙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围筋上的进风口可使风机吹出的风同时流经主板的上层和下层,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了超薄电磁炉整机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特别是可以降低主板电器元件上的温升、实现主板各元器件的均匀散热,从而延长了超薄电磁炉整机寿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电磁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主要采用电磁线盘产生的交变磁场进行加热。为了能够产生交变磁场,需要向电磁线盘中通入高频的交变电流,这就需要通过IGBT等开关元件来控制通入电磁线盘的电流。这样,就会造成IGBT、电磁线盘等元件发热较高,因此需要在电磁炉上设计相应的散热结构。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超薄电磁炉,由于厚度变薄,导致进出风空间变小,且超薄电磁炉都是顶面散热,以致整机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与传统的厚电磁炉相比,超薄电磁炉的主板元器件的温升往往会更高,从而影响整机的寿命。因此,如何优化超薄电磁炉散热,既能实现超薄节能,又能较大地降低元器件温升成为行业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板元器件温升高,影响整机寿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包括:底座;主板,安装在底座上;风机,设置在主板的外侧;围筋,围绕主板的周向设置,围筋上开设有用于将风机的出风引入主板与底座之间间隙的进风口。优选地,电磁炉风道结构还包括分流筋,用于使出风的一部分吹向主板、另一部分吹向底座上的线圈盘。优选地,电磁炉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筋,所述导风筋与所述分流筋之间形成朝向所述进风口的导风通道。优选地,分流筋的延伸线通过风机的轴心。优选地,分流筋相对导风筋倾斜地设置。优选地,围筋、和/或分流筋、和/或导风筋与底座一体成型。优选地,进风口位于主板的电源区域的一侧。优选地,围筋上开设有位于底座一侧的出风口。优选地,风机为轴流风机,且风机采用倒装式结构安装在底座上。优选地,围筋包括两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口处均对应地设置有一个风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上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本技术通过围筋上的进风口可使风机吹出的风同时流经主板的上层和下层,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了超薄电磁炉整机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特别是可以降低主板电器元件上的温升、实现主板各元器件的均匀散热,从而延长了超薄电磁炉整机寿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电磁炉风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A-A剖面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电磁炉风道结构的右风机的送风分流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去掉面盖后的电磁炉风道结构的主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的B-B剖面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去掉面盖和主板后的电磁炉风道结构的主视图,图中示出了气流流向;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风机倒装式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风机正装式结构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底座;2、主板;3、风机;4、围筋;5、进风口;6、分流筋;7、线圈盘;8、导风筋;9、电源区域;10、出风口;11、上层;12、下层;13、风机罩;14、面盖;15、线圈盘区域;16、微晶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别适用于超薄电磁炉中使用,不但能够实现节能的目的,还能较大幅度地降低主板电子元器件的温升难题。请参考图1至图8,底座1上安装有主板2,为了实现对主板2的上层11和下层12的散热降温,在主板2的外侧设置有风机3,其中,主板2的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围筋4,围筋4围绕主板2的周向设置。其中,围筋4上开设有进风口5,由于进风口5开设在朝向风机3出风的一侧,且位于与下层12相对应的位置,因此风机3吹出向主板2的风一部分可以直接吹向主板2的上层11,而另一部分则可通过进风口5进入主板2的下层,即进入主板2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可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使风机3吹出的风同时流经主板2的上层11和下层12,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超薄电磁炉整机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特别是可以降低主板电器元件上的温升、实现主板各元器件的均匀散热,从而延长了超薄电磁炉整机寿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的特点。如图1所示,主板2包括电源区域9,在该电源区域9中设置有电源模块,例如开关电源等,由于电源模块多采用大功率的器件,其发热情况是整个主板2中最为严重的,因此本技术优选将进风口5设置在正对主板2的电源区域9的一侧,这样,可以使风机3的出风最先吹到电源模块,优先对发热量大的器件进行散热。为了达到更好的导风和散热效果,本技术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在底座1上设置有分流筋6,例如,分流筋6的延伸线通过风机3的轴心,这样,利用分流筋6可以将风机3出风的一部分吹向主板2,而将另一部分出风引导吹向底座1上的线圈盘7所在的线圈盘区域15,从而实现对线圈盘7的散热。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电磁炉风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导风筋8,导风筋8与分流筋6之间形成一个送风通道,该送风通道正对进风口5,也就是说导风筋8位于进风口5的第一侧,分流筋6位于进风口5的第二侧。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向进风口5送风的准确性,使风机3的出风能够准确地送入下层1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流筋6相对导风筋8倾斜地设置,从而使二者呈放射状设置,特别是形成一个向进风口5逐渐增大的放射状开口,这样,不但可以限制的引导风机3出风的流向,还能使出风覆盖下层12的尽可能大的区域,从而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中的围筋4、分流筋6、导风筋8等均可与底座1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这些部件固定到底座1上。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不但方便了加工制造,提高了连接强度,同时也简化了组装工艺,提高了效率。优选地,本技术还在围筋4上开设一个位于底座1一侧的出风口10,这样,下层12的热风便可通过出风口10排出电磁炉外。此时,吹向电源区域9的风分成两股,一股经过此区域的主板2的顶面,另一股由进风口5进入此区域主板2的底面,再从出风口10出来,从而使得主板2的电源区域9形成双面散热,加大了散热面积,大大降低了此区域元器件的温升,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如图7所示,风机3为轴流风机,且风机3采用倒装式结构安装在底座1上,从而实现两侧进风,可通过风机罩13实现进出风区域的隔离。采用倒装式结构可以使得电磁炉做的比较薄。相比较地,风机3的正装式结构如图8所示。如图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风机3,相应地,围筋4上设置两个进风口5和两个出风口10,从而可以从左右两侧同时对主板2散热,使整个主板2整体均匀散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包括上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如图5所示,该电磁炉的底座1上设有面盖14,面盖14的外侧是微晶板16。图3、图4和图6则通过其中的箭头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电磁炉的气流运动方向。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风道结构,本技术中的电磁炉可利用风机3实现对主板2的上层11和下层12的散热,从而可以较好地解决超薄电磁炉整机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具体地,由主板2、围筋4、底座1组成一个上下层叠加的双通道进风路径,上层11是指主板2与微晶板16之间的空间区域,下层12是指主板2与底座1、围筋4组成的空间区域,如图2和图5所示;风机3使主板2顶面、底面都有风流动,从而达到主板2两面(即主板2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板(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风机(3),设置在所述主板(2)的外侧;围筋(4),围绕所述主板(2)的周向设置,所述围筋(4)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风机(3)的出风引入所述主板(2)与所述底座(1)之间间隙的进风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板(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风机(3),设置在所述主板(2)的外侧;围筋(4),围绕所述主板(2)的周向设置,所述围筋(4)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风机(3)的出风引入所述主板(2)与所述底座(1)之间间隙的进风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风道结构还包括分流筋(6),用于使所述出风的一部分吹向所述主板(2)、另一部分吹向所述底座(1)上的线圈盘(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筋(8),所述导风筋(8)与所述分流筋(6)之间形成朝向所述进风口(5)的导风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6)的延伸线通过所述风机(3)的轴心。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元刘博吴志勇曹林劳承云罗汉兵侯雪丹朱露露张帅卢耀臻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