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76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饮用水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属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技术。当原水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即使采用生物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的方法,一般也难以将AOC的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以下成分组成:高锰酸钾20-30%,硫酸亚铁5-10%,三氯化铁20-30%,硫酸亚锰5-10%,聚丙烯酰胺1-2%,碳酸钙1-3%,聚合氯化铝10-20%,次氯酸钠5-10%,硅酸钠2-4%,活性氧化铝5-10%,所述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能够在对城市水源水混凝除浊处理同时,达到深度除磷目的,从而将处理后饮用水中的磷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不需要改变原水处理流程,不需要增设大型水处理构筑物,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卫生安全性的要求愈来愈高,特别是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更受到社会的关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安全性是饮用水卫生安全性的首要问题,饮用水微生物学安全性不高,会导致水介传染病的爆发,对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学安全性的主要方法是对水进行消毒。但是,近年来发现,在城市水厂中经过消毒合格的饮用水在向市区输送过程中,水中的细菌有增多的现象。这种现象被认为水的生物学不稳定。生物学不稳定的饮用水,水中的细菌不断增加,意味着水中存在致病微生物的可能性增大,从而使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降低,这已成为安全饮用水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表明,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含量是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当AOC含量高于50ug/L时,水便是生物不稳定的,即会出现水中细菌繁殖增多的现象。为使饮用水具有生物稳定性,需要对水进行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预处理,需要增设大型水处理构筑物,从而使制水成本显著提高。另外当原水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即使采用生物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的方法,一般也难以将AOC的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研制成功饮用水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能够在对城市水源水混凝除浊处理同时,达到深度除磷目的,从而将处理后饮用水中的磷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磷是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元素之一,将磷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细菌的繁殖就会受到抑制,就能使处理后的饮用水具有生物稳定性,从而起到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饮用水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由以下成分组成高锰酸钾20-30%,硫酸亚铁5-10%,三氯化铁20-30%,硫酸亚锰5-10%,聚丙烯酰胺1-2%,碳酸钙1-3%,聚合氯化铝10-20%,次氯酸钠5-10%,硅酸钠2-4%,活性氧化铝5-10%。所述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应用时将所述各组分按比例粉碎并均匀混合,并配成水溶液。本专利技术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城市自来水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相同,即向源水中投加复合混凝剂,然后经混合、絮凝反应、沉淀、过滤,即可获得深度除磷的生活饮用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饮用水专用复合混凝剂深度除磷,不需要改变原水处理流程,不需要增设大型水处理构筑物,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既可用于新建水厂,也可以用于已建水厂,可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以下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以华北某市受污染的河水为水源,原水中细菌总数2×103个/mL,总大肠菌1.4×105个/L,总磷(NP)80ug/L,生物可利用磷(MAP)17ug/L,浊度12NTU。实验中,取水样1.0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5mg/L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组分配备见附表1),经混合、反应和沉淀后,再经滤纸过滤,取水样进行检测,浊度0.2NTU、NP 0.5ug/L、MAP 0.0ug/L、细菌总数556个/mL、总大肠杆菌180个/L,取滤后水样加氯0.5mg/L消毒后,细菌总数8个/mL,总大肠菌群0个/L,取该消毒后的除磷水置于经无菌处理的容器中,放置72小时,然后取水样检测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结果表明,经过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处理的水,其总大肠杆菌与细菌总数两项均没有增殖现象,表明出水具有生物稳定性。实施例2以华北某市受污染的河水为水源,原水中细菌总数2×103个/mL,总大肠菌1.4×105个/L,总磷(NP)80ug/L,生物可利用磷(MAP)17ug/L,浊度12NTU。实验中,取水样1.0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6mg/L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组分配备见附表1),经混合、反应和沉淀后,再经滤纸过滤,取水样进行检测,浊度0.0NTU、NP 0.0ug/L、MAP 0.0ug/L、细菌总数476个/mL、总大肠杆菌136个/L,取滤后水样加氯0.5mg/L消毒后,细菌总数0个/mL,总大肠菌群0个/L,取该消毒后的除磷水置于经无菌处理的容器中,放置72小时,然后取水样检测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结果表明,经过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处理的水,其总大肠杆菌与细菌总数两项均没有增殖现象,表明出水具有生物稳定性。实施例3以东北某市受严重污染的江水为水源,原水中细菌总数7×104个/mL,总大肠菌5.4×107个/L,总磷(NP)140ug/L,生物可利用磷(MAP)35ug/L,浊度15NTU。实验中,取水样1.0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8mg/L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组分配备见附表1),经混合、反应和沉淀后,再经滤纸过滤,取水样进行检测,浊度1.0NTU、NP0.0ug/L、MAP0.0ug/L、细菌总数510个/mL、总大肠杆菌54个/L,取滤后水样加氯0.5mg/L消毒后,细菌总数29个/mL,总大肠菌群0个/L,取该消毒后的除磷水置于经无菌处理的容器中,放置72小时,然后取水样检测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结果表明,经过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处理的水,其总大肠杆菌与细菌总数两项均没有增殖现象,表明出水具有生物稳定性。实施例4以污染较轻的某个引水渠水为水源,原水中细菌总数4×103个/mL,总大肠菌2.4×104个/L,总磷(NP)40ug/L,生物可利用磷(MAP)5ug/L,浊度9NTU。实验中,取水样1.0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7mg/L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组分配备见附表1),经混合、反应和沉淀后,再经滤纸过滤,取水样进行检测,浊度0.0NTU、NP0.0ug/L、MAP0.0ug/L、细菌总数315个/mL、总大肠杆菌24个/L,取滤后水样加氯0.5mg/L消毒后,细菌总数0个/mL,总大肠菌群0个/L,取该消毒后的除磷水置于经无菌处理的容器中,放置72小时,然后取水样检测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结果表明,经过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处理的水,其总大肠杆菌与细菌总数两项均没有增殖现象,表明出水具有生物稳定性。实施例5某水厂以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地表河流水为水源,原水中细菌总数6.8×105个/mL,总大肠菌3.4×108个/L,总磷(NP)140ug/L,生物可利用磷(MAP)35ug/L,浊度16NTU。实验中,取水样1.0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6mg/L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组分配备见附表1),经混合、反应和沉淀后,再经滤纸过滤,取水样进行检测,浊度1.0NTU、NP0.5ug/L、MAP0.0ug/L、细菌总数815个/mL、总大肠杆菌66个/L,取滤后水样加氯0.5mg/L消毒后,细菌总数80个/mL,总大肠菌群0个/L,取该消毒后的除磷水置于经无菌处理的容器中,放置72小时,然后取水样检测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结果表明,经过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处理的水,其总大肠杆菌与细菌总数两项均没有增殖现象,表明出水具有生物稳定性。实施例6以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地表河流水为水源,原水中细菌总数6.8×105个/mL,总大肠菌3.4×108个/L,总磷(NP)140ug/L,生物可利用磷(MAP)35ug/L,浊度16NTU。实验中,取水样1.0L,在快速搅拌下加入8.mg/L专用复合除磷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用水专用复合除磷混凝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组成:高锰酸钾20-30%,硫酸亚铁5-10%,三氯化铁20-30%,硫酸亚锰5-10%,聚丙烯酰胺1-2%,碳酸钙1-3%,聚合氯化铝10-20%,次氯酸钠5-10%,硅酸钠2-4%,活性氧化铝5-10%,所述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杨艳玲王淑莹李圭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