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浓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663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浓缩器,其平衡罐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其分离装置包括板式蒸发器和分离罐;分离装置为两组或两组以上,出料管与第一级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接;前一级分离罐的液相出口与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最后一级分离罐的液相出口连接有出液管;前一级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后一级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顶部的气相出口与板式冷凝器的溶媒进口连通;第一级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与喷射泵出口连接,喷射泵的进口连接新鲜蒸汽总管,喷射泵的吸气口与板式蒸发器蒸汽通道连通;第一级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管路与第一级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浓缩器
技术介绍
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往往需蒸发大量水分,这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加热原料使其中的水分受热形成蒸汽。为了减少加热蒸汽的消耗,可采用多效蒸发。即将加热蒸汽通入第一蒸发器,则原料受热而沸腾,原料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当作加热蒸汽,引入下一个蒸发器,只要后者蒸发室压力和溶液沸点均较原来蒸发器中的为低,则引入的二次蒸汽即能起加热热源的作用。同理,第二个蒸发器新产生的新的二次蒸汽又可作为第三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这样,每一个蒸发器即称为一效,将多个蒸发器连接起来一同操作,即组成一个多效蒸发系统。加入生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一效,利用第一效二次蒸汽加热的称为第二效,依此类推,产生循环利用,多次重复利用了热能,显著地降低了热能耗用量,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效率。但是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二次蒸汽压力、温度较低,进入蒸发器的速度较小,容易造成后续蒸发器蒸发效果差,而生蒸汽的压力、温度都较高,直接进入第一蒸发器,会造成较多的能源浪费。目前多效蒸发系统中的蒸发器一般采用板式蒸发器,板式蒸发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维护的优点,当蒸发量增大时,由于换热板容易拆卸,可通过调节换热板的数目即可得到最合适的传热效果和容量。目前的板式蒸发器一般在矩形板片的四角分别开设蒸汽进出口以及原料进出口,板片上的流体通道上下一致,此种结构的板式蒸发器,蒸汽或原料均从板片的一角进入,然后沿流体通道向上流动,流动过程中扩散至整个板片,此种分布方式流体在下部分布不均,上升至上部蒸发时,冷热流体相互接触会降低蒸发效果,最终导致浓缩效果变差,浪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且原料吸热后需要较大空间蒸发,此种流体通道上下一致,影响蒸发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的高效浓缩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平衡罐、分离装置、板式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平衡罐的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平衡罐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进液泵,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板式蒸发器和分离罐,所述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板式蒸发器的原料出口通过分离管与分离罐的进口连接,所述分离管与分离罐相切设置;所述分离装置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出料管与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接;前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的液相出口通过送液管与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所述送液管上设有送液泵,所述送液管在送液泵出液口的后方连接有送液回流管,所述送液回流管与前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底部的液相出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排液管和浓缩液回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出液泵,所述浓缩液回液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浓缩液回液管与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前一级的分离装置的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后一级的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通过管路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路与板式冷凝器的溶媒进口连通;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的端部与喷射泵出口连接,所述喷射泵的进口连接有新鲜蒸汽总管,所述喷射泵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至少与剩余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其中一个板式蒸发器的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部连接有凝水泵,所述凝水泵的出液口连接有蒸汽凝水管,所述蒸汽凝水管上连接有凝水分支管,所述凝水分支管与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连通;其余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溶媒凝水管;所述板式蒸发器包括多个相间设置且外形尺寸一致的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相邻的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上分别对应设有原料进口、原料出口、蒸汽进口和凝水出口,所述A换热板片分为下部的加热段和上部的蒸发段,位于加热段的A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凸条和下凹槽,且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下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下凸条设置;位于蒸发段的A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A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凸条和上凹槽,且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上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上凸条设置;吸热侧上的相邻两个上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下凸条之间的距离;所述B换热板片分为下部的加热段和上部的蒸发段,位于加热段的B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凸条和下凹槽,且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下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下凸条设置;位于蒸发段的B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B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凸条和上凹槽,且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上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上凸条设置;吸热侧上的相邻两个上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下凸条之间的距离;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凹槽与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下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凹槽与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下吸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凹槽与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上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与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上吸热通道;所述原料进口设置在换热板片的下端,原料出口设置在换热板片的上端,所述原料进口和原料出口的宽度与换热板片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原料进口的尺寸小于原料出口的尺寸;所述蒸汽进口至少为两个,其分设在换热板片的两侧部并位于原料出口的下方;所述凝水出口为两个,其分设在换热板片的两侧部,且其靠近原料进口设置。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压紧密封,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压紧密封,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吸热通道,进而使下吸热通道环绕在下放热通道周围设置;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使蒸发段的A换热板片和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一整个上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表面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表面对应设有支撑凸起,对应的两个支撑凸起凸出的高度之和等于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之间的设定距离;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压紧密封,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上吸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内沿换热板片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浓缩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平衡罐、分离装置、板式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平衡罐的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平衡罐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进液泵,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板式蒸发器和分离罐,所述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板式蒸发器的原料出口通过分离管与分离罐的进口连接,所述分离管与分离罐相切设置;所述分离装置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出料管与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接;前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的液相出口通过送液管与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所述送液管上设有送液泵,所述送液管在送液泵出液口的后方连接有送液回流管,所述送液回流管与前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底部的液相出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排液管和浓缩液回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出液泵,所述浓缩液回液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浓缩液回液管与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前一级的分离装置的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后一级的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通过管路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路与板式冷凝器的溶媒进口连通;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的端部与喷射泵出口连接,所述喷射泵的进口连接有新鲜蒸汽总管,所述喷射泵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至少与剩余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其中一个板式蒸发器的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部连接有凝水泵,所述凝水泵的出液口连接有蒸汽凝水管,所述蒸汽凝水管上连接有凝水分支管,所述凝水分支管与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连通;其余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溶媒凝水管;所述板式蒸发器包括多个相间设置且外形尺寸一致的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相邻的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上分别对应设有原料进口、原料出口、蒸汽进口和凝水出口,所述A换热板片分为下部的加热段和上部的蒸发段,位于加热段的A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凸条和下凹槽,且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下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下凸条设置;位于蒸发段的A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A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凸条和上凹槽,且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上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上凸条设置;吸热侧上的相邻两个上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下凸条之间的距离;所述B换热板片分为下部的加热段和上部的蒸发段,位于加热段的B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凸条和下凹槽,且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下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下凸条设置;位于蒸发段的B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B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凸条和上凹槽,且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上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上凸条设置;吸热侧上的相邻两个上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下凸条之间的距离;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凹槽与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下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凹槽与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下吸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凹槽与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上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与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上吸热通道;所述原料进口设置在换热板片的下端,原料出口设置在换热板片的上端,所述原料进口和原料出口的宽度与换热板片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原料进口的尺寸小于原料出口的尺寸;所述蒸汽进口至少为两个,其分设在换热板片的两侧部并位于原料出口的下方;所述凝水出口为两个,其分设在换热板片的两侧部,且其靠近原料进口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浓缩器,包括平衡罐、分离装置、板式冷凝器,其特征是所述平衡罐的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所述平衡罐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进液泵,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板式蒸发器和分离罐,所述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板式蒸发器的原料出口通过分离管与分离罐的进口连接,所述分离管与分离罐相切设置;所述分离装置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出料管与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接;前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的液相出口通过送液管与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所述送液管上设有送液泵,所述送液管在送液泵出液口的后方连接有送液回流管,所述送液回流管与前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底部的液相出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排液管和浓缩液回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出液泵,所述浓缩液回液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浓缩液回液管与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原料进口连通;前一级的分离装置的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后一级的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口通过管路连通,最后一级分离装置的分离罐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路与板式冷凝器的溶媒进口连通;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的端部与喷射泵出口连接,所述喷射泵的进口连接有新鲜蒸汽总管,所述喷射泵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至少与剩余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其中一个板式蒸发器的蒸汽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部连接有凝水泵,所述凝水泵的出液口连接有蒸汽凝水管,所述蒸汽凝水管上连接有凝水分支管,所述凝水分支管与第一级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进管连通;其余分离装置的板式蒸发器的蒸汽凝水出口连接有排溶媒凝水管;所述板式蒸发器包括多个相间设置且外形尺寸一致的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相邻的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B换热板片上分别对应设有原料进口、原料出口、蒸汽进口和凝水出口,所述A换热板片分为下部的加热段和上部的蒸发段,位于加热段的A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凸条和下凹槽,且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下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下凸条设置;位于蒸发段的A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A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凸条和上凹槽,且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上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上凸条设置;吸热侧上的相邻两个上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下凸条之间的距离;所述B换热板片分为下部的加热段和上部的蒸发段,位于加热段的B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凸条和下凹槽,且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下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下凸条设置;位于蒸发段的B换热板片的放热侧和吸热侧分别相间设置有多个沿B换热板片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凸条和上凹槽,且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吸热侧的上凹槽设置、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吸热侧的上凸条设置;吸热侧上的相邻两个上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下凸条之间的距离;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凹槽与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下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凹槽与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下吸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凹槽与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上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对应设置、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与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凹槽对应设置,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上吸热通道;所述原料进口设置在换热板片的下端,原料出口设置在换热板片的上端,所述原料进口和原料出口的宽度与换热板片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原料进口的尺寸小于原料出口的尺寸;所述蒸汽进口至少为两个,其分设在换热板片的两侧部并位于原料出口的下方;所述凝水出口为两个,其分设在换热板片的两侧部,且其靠近原料进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浓缩器,其特征是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下凸条压紧密封,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下凸条压紧密封,从而使A换热板片和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吸热通道,进而使下吸热通道环绕在下放热通道周围设置;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使蒸发段的A换热板片和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之间形成一整个上放热通道,所述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表面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表面对应设有支撑凸起,对应的两个支撑凸起凸出的高度之和等于A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前侧的B换热板片放热侧的上凸条之间的设定距离;所述A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条与位于后侧的B换热板片吸热侧的上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林刘长青王冲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