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废水处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520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石废水处理的方法,属于电石废水的处理,电石清液废水先进入反应槽(1),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再进入泵吸入水槽(2),通过管道泵进入管道混合器(3),在管道混合器(3)中加入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进入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进入监护池(5),在监护池(5)中加入浓度5%的稀硫酸调节pH,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排放,不达标的到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达标后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电石废水投资小、见效快、出水水质稳定、便于管理和操作,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适用于电石制乙炔产生的废水处理上,是具有去除电石废水中COD  SS和硫化物的一种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石废水的处理,特别是一种能去除较高的电石废水中COD、SS和硫化物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石废水处理是设置预沉池+酸+曝气+石灰+二沉池+絮凝反应+三沉池+过滤+活性炭吸附+监护池。其缺点有第一,加酸曝气扩散出来的硫化氢造成二次污染恶臭,而吸收处理硫化氢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第二,COD去除率仅为50~60%,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可以达标,但是活性炭易于饱和;第三,处理工艺复杂,难以操作控制,耗能高,一次性投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该方法处理电石废水能达到投资小,见效快、出水水质稳定、便于管理和操作,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构成电石清液废水先进入反应槽1,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再进入泵吸入水槽2,通过管道泵进入管道混合器3,在管道混合器3中加入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进入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进入监护池5,在监护池5中加入浓度5%的稀硫酸调节PH,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不达标的到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达标后排放。在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中经过絮凝反应、悬浮澄清、斜管沉淀、过滤以及污泥浓缩,出水进入监护池5。在监护池5中设置PH、COD在线监测仪,稀硫酸加入监护池中中和,由PH在线监测仪控制,并将PH值控制在6~9之间,达标外排,如果出水COD略有超标,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阀门自动切换至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保证出水达标排放。加入反应槽1中的硫酸亚铁溶液的量是以设置在反应槽1中的PH在线监测仪的PH值来控制,并且将PH值控制在9-10之间。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电石废水中的硫化物如有较大的变化,通过PH在线监测仪的PH值来控制,适时自动调整硫酸亚铁溶液的投加量,维持PH值控制在9~10之间即可;第二,无二次污染硫化氢产生;第三,整套处理方法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易于管理维护,投资成本约为现有处理工艺的1/2;第四,电石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效率高,能够保证出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反应槽,2.泵吸入水槽,3.管道混合器,4.电石废水处理装置,5.监护池,6.活性炭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工艺流程图所示,正常生产状况下的电石废水来自电石渣场废水管线,先进入反应槽1,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经过反应槽后进入泵吸入水槽2,通过管道泵进入管道混合器3,在管道混合器3中加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充分混合,进入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在其中经絮凝反应、悬浮澄清、斜管沉淀、泡沫滤珠过滤以及污泥浓缩,出水进入监护池5,并在监护池中设置PH、COD在线监测仪;监护池中加入浓度5%的稀硫酸调节PH,稀硫酸的加入量由设置在监护池中的PH在线监测仪控制,达标外排或COD超标,由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阀门自动切换至活性炭装置6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产生的FeS黑色污泥排入集泥池,通过压滤和定点填埋进行处理。反应方程式 投加硫酸亚铁反应剂要求配制浓度恒定,是否足量是以设置在反应槽1中的PH在线监测仪的PH值来控制,并且将PH值控制在9-10之间,因在此范围内PH值属于一个数量级,能够保证投加硫酸亚铁反应剂的量的稳定性及连续性,通过后续的絮凝反应、污泥沉降、过滤及污泥浓缩后,出水的COD和硫化物达标排放,在监护池5中加硫酸中和,保证PH值控制在6~9的范围,最终监护池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运行中的检验和注意事项1.药品使用量的判断确定加入FeSO4溶液后控制反应槽1中PH值在9~10之间。每隔半小时在净化器进口取样点取样一次,观察出水水质,以调整FeSO4溶液和絮凝剂溶液投药量,保证出水水质。a.用烧杯取样,静置澄清后,取少量FeSO4溶液滴入上清液,若无黑色FeS产生,则表明FeSO4溶液足量或过量,可适当微量调小FeSO4溶液投药量,以逐渐调节至最佳投药量。b.用烧杯取样,静置澄清后,取少量FeSO4溶液滴入上清液,若有黑色FeS产生,则表明FeSO4溶液不足,立即调大FeSO4溶液投药量,以逐渐调节至最佳投药量。c.用烧杯取样,观察矾花很大时,可适当微量减少絮凝剂投加量。d.用烧杯取样,观察矾花很小或无矾花时,立即增加絮凝剂投加量。e.最佳投药量按取水观察刚好无黑色FeS产生,矾花大小为2~3mm左右,10分钟的污泥沉降比为30~40%。2.运行中注意事项;a.随着处理负荷变化或成分(COD、硫化物和悬浮物等)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和药品投加量。b.每班检测一次原水悬浮物、硫化物和COD,并作记录。c.检测出水悬浮物高于70mg/L时,要分析原因,采取以下对策如果悬浮物太高,应增加絮凝剂投药量;及时排泥,并缩短排泥周期。本专利技术从2006年7月13日到2006年7月18日连续运行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平均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排放标准;COD去除率大于95%以上,SS去除率大于85%以上,S2-去除率大于99.9%以上。进出水水质表 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电石清液废水先进入反应槽(1),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再进入泵吸入水槽(2),通过管道泵进入管道混合器(3),在管道混合器(3)中加入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进入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进入监护池(5),在监护池(5)中加入浓度5%的稀硫酸调节PH,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不达标的到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达标后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中经过絮凝反应、悬浮澄清、斜管沉淀、过滤以及污泥浓缩,出水进入监护池(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监护池(5)中设置PH、COD在线监测仪,稀硫酸加入中和由PH在线监测仪控制,并将PH值控制在6~9之间,达标外排,如果出水COD略有超标,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阀门自动切换至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保证出水达标排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加入反应槽(1)中的硫酸亚铁溶液是以设置在反应槽(1)中的PH在线监测仪的PH值来控制,并且将PH值控制在9-10之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电石废水的处理,电石清液废水先进入反应槽(1),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再进入泵吸入水槽(2),通过管道泵进入管道混合器(3),在管道混合器(3)中加入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进入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进入监护池(5),在监护池(5)中加入浓度5%的稀硫酸调节pH,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排放,不达标的到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达标后排放,本专利技术处理电石废水投资小、见效快、出水水质稳定、便于管理和操作,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适用于电石制乙炔产生的废水处理上,是具有去除电石废水中COD SS和硫化物的一种方法。文档编号C02F1/28GK1911826SQ200610051198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杨昌力, 潘家兴 申请人: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石废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石清液废水先进入反应槽(1),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再进入泵吸入水槽(2),通过管道泵进入管道混合器(3),在管道混合器(3)中加入絮凝剂进行充分混合,进入电石废水处理装置(4),出水进入监护池(5),在监护池(5)中加入浓度5%的稀硫酸调节PH,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不达标的到活性炭装置(6)吸附处理达标后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力潘家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