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属于锻压机械
技术介绍
多连杆压力机应用广泛,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精密电子等,采用多连杆驱动机构可以延长成型时间,降低冲压时的速度,对于保证冲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伺服电机功率等均有益处。在多连杆驱动系统中,通常是多个杆铰接于一点,杆的形式设计不当,容易产生附加力偶,长期运行,将导致铰接点间隙增大,影响滑块运行精度,甚至造成铰接点异常磨损,产生噪音。对于双点压力机而言,各点之间要求严格的同步性,经常通过各点的独立微调(偏置)实现同步,各点之间不连接,驱动机构刚性稍差。而且,驱动机构的侧向力由机身导向部分承担,长时间运行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在保证刚性的前提下将个别杆设计成“夹板”式,由前后两板组成,杆系运行时,动力直接经过杆进行传递,不产生附加力偶,从而避免了铰接点的异常磨损。在双点的下部通过前后两杆进行连接,一方面保证了双点的位置绝对一致,保证同步性,另一面与下部的滑块构成了“回”字型结构,导向部分不再承受机构侧向力,保证了导向精度的长期维持。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曲柄滑块机构、四边形变行程机构、肘杆机构、动平衡机构,所述动平衡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横梁的上部,所述曲柄滑块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机构的内侧下方,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设置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下方,所述肘杆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机构的下方,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的上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9)、曲柄滑块机构、四边形变行程机构、肘杆机构、动平衡机构,所述动平衡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横梁(9)的上部,所述曲柄滑块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机构的内侧下方,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设置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下方,所述肘杆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机构的下方,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动平衡机构的下端与所述肘杆机构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肘杆机构的下端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9)、曲柄滑块机构、四边形变行程机构、肘杆机构、动平衡机构,所述动平衡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横梁(9)的上部,所述曲柄滑块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机构的内侧下方,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设置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下方,所述肘杆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平衡机构的下方,所述曲柄滑块机构的下端与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动平衡机构的下端与所述肘杆机构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肘杆机构的下端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叉形连杆(1)、偏心轴(2)、两个轴承座(3)、滚针轴承(5)、导向滑块轴(7)、导向滑块(8),两个所述轴承座(3)对称安装在所述上横梁(9)内,所述偏心轴(2)通过所述滚针轴承(5)与所述叉形连杆(1)铰接,所述叉形连杆(1)内设置有连杆瓦(1a),所述叉形连杆(1)通过所述连杆瓦(1a)与所述导向滑块轴(7)铰接,所述导向滑块(8)通过螺钉与所述导向滑块轴(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轴(7)的一端设置有矩形结构端,所述导向滑块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结构端,所述导向滑块轴(7)的矩形结构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块轴滑动瓦(7a),所述导向滑块轴(7)通过所述滑块轴滑动瓦(7a)与所述上横梁(9)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8)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块轴(7)上的圆形结构端相配合的台阶孔,所述导向滑块轴(7)上的圆形结构端嵌套设置于所述导向滑块(8)的台阶孔中;所述导向滑块(8)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动瓦(8a),所述导向滑块(8)通过所述滑块滑动瓦(8a)与所述上横梁(9)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点多连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变行程机构包括左摆杆(10)、右摆杆(11)、左连接板(14)、左输出连杆(17)、左支撑板(19)、销轴(16)、右连接板(22)、右输出连杆(23)、右支撑板(24)、中间柱(25)、左导柱(28)、右导柱(29)、横板(33),所述左摆杆(10)对称安装在所述叉形连杆(1)的中部,所述右摆杆(11)对称安装在所述左摆杆(10)的前后两侧,所述叉形连杆(1)的下端通过所述导向滑块轴(7)分别与所述左摆杆(10)的上端、右摆杆(11)的上端铰接;所述左连接板(14)对称分布于所述左摆杆(10)的前后两侧,所述左输出连杆(17)设置于所述左摆杆(10)的左下端,所述左支撑板(19)对称分布于所述左摆杆(10)的前后两侧;所述右连接板(22)设置于所述右摆杆(11)的右侧,所述右输出连杆(23)设置于所述右摆杆(11)的右下侧,所述右支撑板(24)设置于所述右摆杆(11)的左下侧;所述中间柱(25)设置于所述上横梁(9)上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左导柱(28)、所述右导柱(29)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横梁(9)上的底部左侧和右侧位置,所述中间柱(25)的上端设置有相配合的中间柱销(26),所述左导柱(28)的上端设置有相配合的左导柱销(32),所述右导柱(29)的上端设置有相配合的右导柱销(43),所述左导柱销(32)通过横板(33)与所述右导柱销(43)连接;所述中间柱(25)的上端通过中间柱销(26)与所述左支撑板(19)的右下端、所述右支撑板(24)的左下端铰接,所述左导柱(28)上端通过左导柱销(32)与所述左输出连杆(17)的下端、所述横板(33)的左端铰接,所述右导柱(29)的上端通过右导柱销(43)分别与所述右输出连杆(23)的下端、所述横板(33)的右端铰接;所述销轴(16)分别设置于所述左输出连杆(17)的上端、右输出连杆(23)的上端。6.根据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