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载灭火弹,包括锥形弹头、电子舱、弹体、后端盖、前锥杆、后锥杆、支撑管、点火装置、发动机、火药管和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所述锥形弹头与前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子舱与弹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后端盖与弹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位于弹体内,前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管一端固定连接,后锥杆与支撑管另一端和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内设有火药管,火药管内设有火药,支撑管与弹体之间设有灭火介质,点火装置位于电子舱内,且点火装置的点火引线伸入火药管内,且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与点火装置的线路板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承受撞破玻璃的冲击力,有效保护灭火介质,提高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火设备,尤其是一种无人机载灭火弹。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层楼宇建筑将逐步取代多层楼房成为城镇建设的主要建筑。高层楼宇建设的发展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约了空间,同时也为消防安全救生体系突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在高层楼宇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对消防安全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上仍存在不足。受工作原理和物理极限影响,用于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外部救援的特种消防车辆装备普遍存在车体宽大、展开面积大、供给和保障装备复杂等特点,由此带来诸多受救援现场限制,救援及其保障装备“进不去”、“展不开”、“够不着”的应用问题,影响了救援装备性能的发挥。因此灭火弹油然而生,传统的灭火弹一般采用牛皮纸或钢化泡沫材料,炸开后瞬间便为粉末,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要用牛皮纸外壳承受撞破玻璃的冲击和挤压力,会对弹体造成破坏,影响灭火效果,甚至无法灭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承受撞破玻璃的冲击力,有效保护灭火介质,提高灭火效果的无人机载灭火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载灭火弹,包括锥形弹头、电子舱、弹体、后端盖、前锥杆、后锥杆、支撑管、点火装置、发动机、火药管和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所述锥形弹头与前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子舱与弹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后端盖与弹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位于弹体内,前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管一端固定连接,后锥杆与支撑管另一端和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内设有火药管,火药管内设有火药,支撑管与弹体之间设有灭火介质,点火装置位于电子舱内,且点火装置的点火引线伸入火药管内,且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与点火装置的线路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为拉斐尔管,支撑管管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喇叭孔。优选的,所述点火装置还包括电池、电池引线、开关和线路板,所述电池通过电池引线与线路板连接,电池引线上设置有开关。优选的,所述电池为环形防爆电池,,并套装在前锥杆上。优选的,所述前锥杆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凸起,安装凸起伸入支撑管的管孔一端,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与发动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子舱内还安装有至少两个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与点火装置的线路板电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无人机、发射筒和瞄准装置,所述发射筒和瞄准装置固定连接在无人机底部,弹体位于发射筒内,并通过瞄准装置瞄准。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在原有的灭火弹基础上增设了对锥形弹头的支撑结构,锥形弹头通过前锥杆、后锥杆及支撑管支撑,支撑管安装在前、后锥杆之间,支撑管不但承担均衡扩爆气流、保证灭火介质均匀铺撒的功能,而且承受锥形弹头的一部分破甲挤压力,保护灭火介质,强化了破甲效果。在支撑管与弹体之间设有灭火介质,在本专利技术工作时,锥形弹头撞破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火区,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感知火焰,随即启动灭火弹实施灭火。发动机的推力通过后端盖、后锥杆、支撑管、前锥杆传递到锥形弹头,当锥形弹头撞击玻璃幕墙时受到的阻力和发动机的推力形成的挤压力作用在锥形弹头上,并不对弹体形成挤压,保证了弹体的安全,然后实施灭火。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视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1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2、3所示,一种无人机载灭火弹,包括锥形弹头1、电子舱2、弹体3、后端盖4、前锥杆5、后锥杆6、支撑管7、点火装置8、发动机9、火药管20和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所述锥形弹头1与前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子舱2与弹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后端盖4与弹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7位于弹体3内,前锥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管7一端固定连接,后锥杆6与支撑管7另一端和后端盖4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9与后端盖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7内设有火药管20,火药管20内设有火药,支撑管7与弹体3之间设有灭火介质10,点火装置8位于电子舱2内,且点火装置8的点火引线81伸入火药管20内,且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与点火装置8的线路板85电连接。参见图1、2所示,所述支撑管7为拉斐尔管,支撑管7管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喇叭孔71。拉菲尔管不但承担均衡扩爆气流、保证灭火介质均匀铺撒的功能,而且可以承受锥形弹头1一部分破甲挤压力。参见图2所示,所述点火装置8还包括电池82、电池引线83、开关84和线路板85,所述电池82通过电池引线83与线路板85连接,电池引线83上设置有开关84。所述电池82为环形防爆电池,并套装在前锥杆5上。电池82制成环形,适应电子舱2内安装环境。电池82给点火装置8和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提供电源,控制能力和灵敏度更高。参见图1、2所示,为了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提高安装可靠性。所述前锥杆5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凸起51,安装凸起51伸入支撑管7的管孔一端,并固定连接。参见图1、2所示,为了使发动机9安装固定牢固,发动机9给予本专利技术动力源,所述后端盖4上设有安装法兰41,安装法兰41与发动机9固定连接。参见图1、2所示,所述电子舱2内还安装有三个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与点火装置8的线路板85电连接。三个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以120°角度均布在电子舱2上,如果有一个损坏,其他两个同样起到相同的作用,保证灭火顺利进行。参见图3所示,还包括无人机40、发射筒50和瞄准装置60,所述发射筒50和瞄准装置60固定连接在无人机40底部,弹体3位于发射筒50内,并通过瞄准装置60瞄准。本专利技术的灭火弹搭载在无人机40上,无人机40为多旋翼无人机,将发射筒50及其控制系统安装在无人机40上;灭火弹装在发射筒50内,用弹簧固定销固定;连接点火电源。无人机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的优势。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灭火弹固定在无人机40的发射筒50内,然后无人机起飞,飞向火场,悬停在着火楼宇的窗前;通过瞄准装置60进行瞄准;解除防误动开关,点火发射,灭火弹破窗进入火区。破窗时,当锥形弹头1撞击玻璃幕墙时受到的阻力和发动机9的推力形成的挤压力作用在锥形弹头1上,并不对弹体3形成挤压,保证了弹体3的安全,保护灭火介质10,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接触火焰,点火引线81引爆火药管20内的火药,产生一定强度的气流,形成压力,将火区内的空气逼走,同时灭火介质10随气流覆盖在燃烧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实施灭火。目前各类灭火剂种类很多,本专利技术的灭火弹采用的是固体粉状灭火剂。当然在密闭空间内,也可采取气体灭火剂,效果更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载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弹头(1)、电子舱(2)、弹体(3)、后端盖(4)、前锥杆(5)、后锥杆(6)、支撑管(7)、点火装置(8)、发动机(9)、火药管(20)和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所述锥形弹头(1)与前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子舱(2)与弹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后端盖(4)与弹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7)位于弹体(3)内,前锥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管(7)一端固定连接,后锥杆(6)与支撑管(7)另一端和后端盖(4)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9)与后端盖(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7)内设有火药管(20),火药管(20)内设有火药,支撑管(7)与弹体(3)之间设有灭火介质(10),点火装置(8)位于电子舱(2)内,且点火装置(8)的点火引线(81)伸入火药管(20)内,且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与点火装置(8)的线路板(8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载灭火弹,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弹头(1)、电子舱(2)、弹体(3)、后端盖(4)、前锥杆(5)、后锥杆(6)、支撑管(7)、点火装置(8)、发动机(9)、火药管(20)和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所述锥形弹头(1)与前锥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电子舱(2)与弹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后端盖(4)与弹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管(7)位于弹体(3)内,前锥杆(5)的另一端与支撑管(7)一端固定连接,后锥杆(6)与支撑管(7)另一端和后端盖(4)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9)与后端盖(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7)内设有火药管(20),火药管(20)内设有火药,支撑管(7)与弹体(3)之间设有灭火介质(10),点火装置(8)位于电子舱(2)内,且点火装置(8)的点火引线(81)伸入火药管(20)内,且抗光干扰红外传感器(30)与点火装置(8)的线路板(8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载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7)为拉斐尔管,支撑管(7)管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喇叭孔(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载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8)还包括电池(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军,陈旌望,桂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溧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