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杆机构,在抗倾杆组件上设有牵引杆组件、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牵引杆组件的一端与抗倾杆组件连接,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的两端各与一组抗倾组件连接。在两组抗倾杆组件之间安装的油压弹簧组件中的油压弹簧一直向外提供一个张力,能增加牵引连杆机构的转动力,使得车辆转弯更容易;油压弹簧为弹性部件,能缓冲转弯时轨道对转向架的作用力,从而很好的保护转向架。在两组抗倾杆组件之间安装的横向连杆组件中的横向套管能在车辆载荷过大时自动断裂,从而使构架免遭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上的牵引连接机构,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单轨车辆用牵引连杆机构及构架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方便快捷的显著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但是其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投入大,线路选择和建造困难,这就促使了单轨车的普及。单轨车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运行噪音小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线路选择和建造困难的难题,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主流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在轨道车辆中转向架用于支撑车体,并用于整车总装。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还用于支撑车体下面的行走轮和导向轮。独轨单轴转向架受到车体联接方式的限制,因此,其通过的曲线半径受到限制。车辆在转弯时,轨道对转向架的作用力增大,易损坏转向架,且当车辆超载时,还易导致架构产生破坏。通过国内检索发现以下专利与本专利技术有相似之处:申请号为CN201510915678.7,名称为“用于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与车体联接的牵引点头控制装置”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与车体联接的牵引点头控制装置,设置在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上,用于控制跨座式独轨单轴车辆牵引和制动时的点头运动以及传递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纵向力。包括结构相同,相对平行地分置于轨道梁17两侧的两对牵引拉杆机构;本专利技术牵引点头控制装置安装在走行轮运行平面下,降低了地板高度,提高了载客量。扭杆第一台阶为外花键,联接部件上开有内花键,通过花键配合使用,保证在扭杆直径较小的情况下传递较大的扭矩。扭杆第二台阶与架座之间为圆柱轴间隙配合,架座相对于扭杆在一定水平范围内转动,而架座由于与车体下端伸下来的臂联接,从而保证曲线通过时,车体不会随转向架的转动而转动,从而顺利通过曲线。申请号为CN201510915678.7的专利虽然也是一种轨道交通单轨车辆用牵引连杆机构,但其抗倾杆组件之间没有安装油压弹簧组件,在车辆转弯时牵引连杆机构与转向架之间的作用力是刚性的,不能很好的对轨道与转向架之间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因此不能很好的对转向架进行保护。另外,其抗倾杆组件之间也没有安装横向连杆组件这样的保护装置,当车辆的载荷过大时不能对构架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使牵引连杆机构能保护好与牵引连杆机构相连接的部件。针以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杆机构,在抗倾杆组件上设有牵引杆组件、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牵引杆组件的一端与抗倾杆组件连接,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的两端各与一组抗倾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抗倾杆组件上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都设有传动臂,牵引杆组件的一端与抗倾杆组件连接是将牵引杆组件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臂上,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的两端也都与传动臂连接。进一步地,传动臂包括上传动臂和下传动臂,上传动臂设在抗倾杆组件的上端,下转动臂高设在抗倾组件的下端;上传动臂的一端还设有油压弹簧组件支座和牵引杆组件支座,上传动臂的另一端设有横向连杆组件支座,下传动臂上设有牵引杆组件支座。进一步地,在上传动臂与下传动臂之间设有支承座组件,支承座组件之间设有防尘罩,且支承座组件和防尘罩都套在传动轴上;转向助力装置的两端安装在上传动臂的油压弹簧组件支座上,过载保护装置安装在上传动臂的横向连杆组件支座上,牵引杆组件安装在上传动臂和下传动臂的牵引杆组件支座上。进一步地,转向助力装置为油压弹簧组件,油压弹簧组件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弹簧节点,两个弹簧节点之间设有油压弹簧。进一步地,过载保护装置为横向连杆组件,横向连杆组件包括横向节点、横向套管和卡环;横向连杆组件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横向节点,两个横向节点之间设有横向套管,横向节点与横向套管之间通过卡环进行固定。进一步地,牵引杆组件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牵引节点,两个牵引节点之间设有牵引套管,牵引节点与牵引套管之间通过卡环进行固定。一种轨道车辆构架防护方法,在抗倾杆组件之间设转向助力装置,转向助力装置能减小轨道对转向架的作用力,从而起到保护转向架的作用;在抗倾杆组件之间还设有过载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能保护构架免遭破坏。进一步地,转向助力装置为油压弹簧组件,在油压弹簧组件的中间设油压弹簧;将油压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组抗倾杆组件上,油压弹簧一直向外提供一个张力,能增加车辆的转动力,使得车辆转弯更容易,从而减少了转弯时轨道对转向架的作用力。进一步地,过载保护装置为横向连杆组件,在横向连杆组件中间设横向套管;将横向连杆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组抗倾杆组件上,当车体承受的载荷过大时,横向套管会被破坏,从而使构架免遭破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在两组抗倾杆组件之间安装的油压弹簧组件中的油压弹簧一直向外提供一个张力,能增加牵引连杆机构的转动力,使得车辆转弯更容易;油压弹簧为弹性部件,能缓冲转弯时轨道对转向架的作用力,从而很好的保护转向架。2.在两组抗倾杆组件之间安装的横向连杆组件中的横向套管能在车辆载荷过大时自动断裂,从而使构架免遭破坏。3.在抗倾杆组件的两端设有传动臂,传动臂上设有多处用于安装油压弹簧组件、横向连杆组件和牵引杆组件的支座,从而使得抗倾杆组件能安装多种部件,实现多种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右抗倾杆组件的主视方向示意图;图3为牵引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横向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油压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牵引杆组件、2左抗倾杆组件、3右抗倾杆组件、4横向连杆组件、5油压弹簧组件、61上传动臂、611油压弹簧组件支座、612牵引杆组件支座、613横向连杆组件支座、62下传动臂、7传动轴、8支承座组件、9防尘罩、10轴肩、11牵引节点、12牵引套管、13卡环、14横向节点、15横向套管、16弹簧节点、17油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抗倾杆组件包括左抗倾杆组件2和右抗倾杆组件3,且左抗倾杆组件2和右抗倾杆组件3的结构对称分布。抗倾杆组件的中间设有传动轴7,传动臂包括上传动臂61和下传动臂62,上传动臂61设在传动轴7的上端,下传动臂62设在传轴的下端。传动臂与传动轴7固定配合,并用轴肩10进行定位。横向连杆组件4和油压弹簧组件5安装在两组抗倾杆组件的上传动臂61之间,牵引杆组件1安装在上传动臂61和下动传臂的牵引杆组件支座612中。上传动臂61呈L形,L形的上传动臂61的一端设有油压弹簧组件支座611和牵引杆组件支座612,上传动臂61的另一端还设有横向连杆组件支座613,下传动臂62上设有牵引杆组件支座612。在上传动臂61与下传动臂62之间设有支承座组件8,支承座组件8之间设有起密封作用的防尘罩9,且支承座组件8和防尘罩9都套在传动轴7上,支撑座组件与传动轴7之间可以自由的相对转动。油压弹簧组件5的两端安装在上传动臂61的油压弹簧组件支座611上,横向连杆组件4的两端安装在上传动臂61的横向连杆组件支座613上,牵引杆组件1安装在上传动臂61和下传动臂62的牵引杆组件支座612上。如图1和图3所示,牵引杆组件1包括牵引节点11、牵引套管12和卡环13。牵引杆组件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牵引节点11,两个牵引节点11之间设有牵引套管12,牵引节点11与牵引套管12之间通过卡环13进行固定,使得牵引节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抗倾杆组件上设有牵引杆组件(1)、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牵引杆组件(1)的一端与抗倾杆组件连接,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的两端各与一组抗倾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抗倾杆组件上设有牵引杆组件(1)、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牵引杆组件(1)的一端与抗倾杆组件连接,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的两端各与一组抗倾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抗倾杆组件上设有传动轴(7),传动轴(7)的两端都设有传动臂,牵引杆组件(1)的一端与抗倾杆组件连接是将牵引杆组件(1)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臂上,转向助力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的两端也都与传动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臂包括上传动臂(61)和下传动臂(62),上传动臂(61)设在抗倾杆组件的上端,下转动臂高设在抗倾组件的下端;上传动臂(61)的一端设有油压弹簧组件支座(611)和牵引杆组件支座(612),上传动臂(61)的另一端设有横向连杆组件支座(613),下传动臂(62)上设有牵引杆组件支座(6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牵引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传动臂(61)与下传动臂(62)之间设有支承座组件(8),支承座组件(8)之间设有防尘罩(9),且支承座组件(8)和防尘罩(9)都套在传动轴(7)上;转向助力装置的两端安装在上传动臂(61)的油压弹簧组件支座(611)上,过载保护装置安装在上传动臂(61)的横向连杆组件支座(613)上,牵引杆组件(1)安装在上传动臂(61)和下传动臂(62)的牵引杆组件支座(612)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向助力装置为油压弹簧组件(5),油压弹簧组件(5)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世锋,刘文松,杜方孟,邹敏佳,王亚平,聂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