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膨胀节制造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制造膨胀节端管的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膨胀节习惯上也叫补偿器,或伸缩节。由构成其工作主体的波纹管(一种弹性元件)和端管、支架、法兰、导管等附件组成。膨胀节的端管用于与管道连接,多为金属制成。目前普遍使用的膨胀节的端管材料较重且抗拉强度和硬度不高,缺乏韧性,且容易被腐蚀,耐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膨胀节端管的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制造膨胀节端管的合金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铝130-150份,铜15-20份,铬6-10份,镁3-5份,锶1-2份,镍0.4-0.8份,锌0.6-1.2份,硅0.05-0.1份。该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铝、铜、硅投入炉中融化,进行脱杂质、脱氧、采用精炼剂精炼、添加合金成分进行合金化,检测并调整化学元素含量至合格,然后浇铸并进行铸后热处理;其中,合金化过程中向炉中投入合金元素的顺序依次为:(a)铬、镁;(b)锶、镍;(c)锌;各批次投入的时间间隔为15-20分钟,投入后搅拌均匀;所述铸后热处理的过程为:先由室温以200-210℃/小时速率升温至320-340℃,保温20-40分钟,再以160-180℃/小时速率升温至600-620℃,保温30-40分钟,再以120-130℃/小时速率升温至710-730℃,保温1-2小时;再用70-80℃清水冷却至60-80℃,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再以240-250℃/小时速率升温至360-38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膨胀节端管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铝130‑150份,铜15‑20份,铬6‑10份,镁3‑5份,锶1‑2份,镍0.4‑0.8份,锌0.6‑1.2份,硅0.05‑0.1份;该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铝、铜、硅投入炉中融化,进行脱杂质、脱氧、采用精炼剂精炼、添加合金成分进行合金化,检测并调整化学元素含量至合格,然后浇铸并进行铸后热处理;其中,合金化过程中向炉中投入合金元素的顺序依次为:(a)铬、镁;(b) 锶、镍;(c) 锌;各批次投入的时间间隔为15‑20分钟,投入后搅拌均匀;所述铸后热处理的过程为:先由室温以200‑210 ℃/小时速率升温至320‑340 ℃,保温20‑40 分钟,再以160‑180 ℃/小时速率升温至600‑620 ℃,保温30‑40 分钟,再以120‑130℃/小时速率升温至710‑730℃,保温1‑2 小时;再用50‑60℃清水冷却至60‑80℃,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再以240‑250℃/小时速率升温至360‑380℃,保温20‑30 分钟,再以140‑160℃/小时速率升温至540‑560℃,保温10‑20 分钟,再以1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膨胀节端管的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铝130-150份,铜15-20份,铬6-10份,镁3-5份,锶1-2份,镍0.4-0.8份,锌0.6-1.2份,硅0.05-0.1份;该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铝、铜、硅投入炉中融化,进行脱杂质、脱氧、采用精炼剂精炼、添加合金成分进行合金化,检测并调整化学元素含量至合格,然后浇铸并进行铸后热处理;其中,合金化过程中向炉中投入合金元素的顺序依次为:(a)铬、镁;(b)锶、镍;(c)锌;各批次投入的时间间隔为15-20分钟,投入后搅拌均匀;所述铸后热处理的过程为:先由室温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松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威创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